Page 114 - 《中国药房》2021年20期
P. 114
续表5
Continued tab 5
第一作者及发表年份 结局指标(文献篇数) 加权均数差/比值比(95%置信区间) P 局限性 不一致性 间接性 不精确性 发表偏倚 证据质量
孟婷婷 2015 [22] 依普利酮vs.依那普利和氯沙坦
诊室收缩压变化(3) 3.74(-1.11,8.58) 0.13 降1级 * 降1级 # 不降级 不降级 不降级 低
诊室舒张压变化(3) 1.63(-1.24,4.49) 0.27 降1级 * 降1级 # 不降级 不降级 不降级 低
不良反应(2) 0.96(0.51,1.81) 0.90 降1级 * 降1级 # 不降级 不降级 降1级 ○ 极低
他降压药物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8,10,22] 。结果显示,依普 对存在的异质性未进行解释 [18,22] ,这些均会对结果的使用
[10]
利酮的不良反应 [10,22] 、严重不良反应 发生率与其他降 造成影响;6篇文献均未调查发表偏倚的可能性 [8-10,19-20,22] ,
压药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其他降 可能高估疗效;7 篇文献未报告纳入研究的基金资助信
压药物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依普利酮的不 息 [8,10,18-22] ,6篇文献未报告潜在的利益冲突 [8,10,18-20,22] ,可
良反应发生率与螺内酯、依那普利、氨氯地平、血管紧张 能对结果的客观性造成潜在影响。因此,使用者应谨慎
素受体拮抗剂相当(P>0.05);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待这些研究结果。
与螺内酯、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相当(P> GRADE 证据质量分级结果显示,高质量指标 3 个
[8]
0.05) 。 (4.1%)、中质量指标 24 个(32.9%)、低或极低质量指标
3 讨论 46 个(63.0%)。这提示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结
系统评价是循证医学重要的研究方法,其结果是最 论的证据强度较低。导致降级的因素主要为研究的局
佳证据的来源之一 [23-24] 。然而,只有高质量的系统评价 限性、不一致性及发表偏倚,主要体现在无隐蔽分组、未
才能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否则有可能夸大 设盲、报告不完整或选择性报告;原始研究置信区间窄
治疗效果或忽视安全问题,给患者造成伤害,甚至危及 或重叠程度较差,且异质性较大;倒漏斗图不对称或纳
其生命安全。 入研究过少,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大。其次为不精
[9]
PRISMA评价结果显示,1篇文献报告相对完整 ,7 确性,主要体现在效应量估计值的置信区间过宽,未达
[25]
篇报告质量存在缺陷或严重缺陷 [8,10,18-22] 。主要体现在 到最优信息样本量 。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前言部分未能够明确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者缺乏 了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论的可靠性。
制作研究方案和注册的意识,文献信息来源报告不全 在治疗有效性方面,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依普
面,资料提取方法报告不够详细,资料条目并未完全列 利酮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诊室血压和 24 h 动态血压,以
出及说明,对可能影响数据合并结果的偏倚(如发表性 400 mg/d 的降低幅度最大。依普利酮降低诊室血压的
偏倚)的评估不全面,研究间可能存在偏倚的评价结果 效果优于其他降压药物或与其他降压药物相当,进一步
报告不全面,附加分析不够详细,资金来源和利益冲突 提示依普利酮降压有效。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依普利酮
报告不全面等。因此,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系 降低诊室血压的效果不及螺内酯,其原因可能与依普利
[26]
统评价/Meta分析需在上述方面重点改进。 酮对盐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低有关 。依普利酮
AMSTAR 2 条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2 篇 降低诊室收缩压的效果优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
文献的质量等级为低级 [9,21] ,6篇文献的质量等级为极低 钙通道阻滞剂,或与钙通道阻滞剂相当;其降低诊室舒
级 [8,10,18-20,22] 。这提示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系统 张压的效果不及钙通道阻滞剂和依那普利,或与依那普
评价的方法学质量不高。在纳入的 8 篇文献中,有 6 篇 利相当,而优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这表明依普利
文献未制定前期研究方案 [8,10,18-20,22] ,缺乏严谨性;8篇文 酮在降低诊室收缩压方面可能更具优势。
献均未给出选择研究类型的依据 [8-10,18-22] ,纳入标准的 依普利酮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钾血症、血肌酐升
[27]
合理性可能无法保证;3篇文献检索策略不够全面 [8,10,22] , 高、头晕、疲乏、腹泻等 。安全性的评价结果显示,依
可能造成发表偏倚;3篇文献的文献筛选过程不规范 [18-20] 、 普利酮的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高钾血症发生率与
[22]
1 篇文献的数据提取过程不规范 ,难以保证数据的全 安慰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或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面性与真实性;7 篇文献未提供排除研究的详细清单及 显著高于安慰剂;依普利酮的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
理由 [8,10,18-22] ,存在选择性偏倚的可能;3篇文献纳入研究 发生率与其他降压药物相当。这提示依普利酮的安全
的基本信息描述不够详细 [18-20] ,可能对异质性的解释造 性相对较高。但需注意的是,由于依普利酮有升高血钾
[27]
成困难;1 篇文献对纳入的研究未进行偏倚风险评价且 和血肌酐的作用 ,故在使用时临床应注意监测患者血
Meta 分析结果的统计学方法不合适 ,6 篇文献未评价 钾及肾功能,且高钾血症或严重肾功能损害者禁用。
[22]
单个研究偏倚风险对Meta分析结果的影响 [8,10,19-22] ,4篇文 综上所述,依普利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
献在讨论时未考虑单个研究的偏倚风险 [18-20,22] ,2篇文献 全性均较好,但目前相关系统评价/Meta 分析的方法学
·2536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20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