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中国药房》2020年第24期
P. 16
刑法价值等问题形成学术热点聚焦,如以重大危害药品 国卫生法制,2009,17(5):14-18.
案件为切入点进行的各类学术研究等。其中,危害药品 [15] 李文涛.从倪海清案看我国的生产、销售假药罪[J].探求,
安全犯罪研究变迁的影响因素中,刑事政策与立法、行 2013(4):54-59.
政立法与监管沿革是其遵循的内在逻辑,突发药害事 [16] 张明楷.避免将行政违法认定为刑事犯罪:理念、方法与
(案)件则是重要外因。危害药品安全犯罪治理既是一 路径[J].中国法学,2017(4):37-56.
个科学问题、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民生问题, [17] 劳东燕,LI X.价值判断与刑法解释的功能:从陆勇案的
刑法困境说起:英文[J]. 中国法学:英文版,2016,4(2):
其复杂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回首我国三十余年的研
139-158.
究成果,既是对过往的总结,也是为将来的铺垫,唯有持
[18] 程龙.再评陆勇案:在法定不起诉与酌定不起诉之间:兼
之以恒,方可久久为功;唯有不断探索与反思,方能助力
与劳东燕教授商榷[J].河北法学,2019,37(1):73-85.
危害药品安全犯罪治理研究的完善与发展。展望未来,
[19] 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
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研究应当向“领域犯罪”研究的大门
进[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8(10):8-28.
迈进,以问题为导向,由“全链条化”入手,于“交叉复合”
[20] 徐博强.新中国刑事政策变迁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公
着力,以交叉学科为研究视角,以思辨与实证研究方法
安大学,2018.
相结合,共建开放多元的研究空间和话语体系,大力推 [21] 姜敏.刑法预防性立法对犯罪学之影响:困境与出路[J].
动危害药品安全犯罪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今 政治与法律,2020(1):83-97.
后药品安全立法和科学执法司法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 [22] 张伟珂.预防性食品安全观的实践审视与反思[J].公安学
参考文献 研究,2019,2(3):52-74、123-124.
[ 1 ] 李春雷,任韧.我国食品药品犯罪防治回顾与前瞻[J].中 [23] 陈瑞华.徘徊于问题与主义之间[J].读书,2004(1):
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4):1-14. 124-132.
[ 2 ] 侯珂露,黄琳,封宇飞.我国药品质量相关的药害事件的 [24] 白建军.少一点“我认为”,多一点“我发现”[J].北京大学
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6):640-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5-33.
643. [25] 赵秉志.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治的防治对策[M].北京:清
[ 3 ] 周英子.食药环侦:守护市民“天大的事”[J].走向世界, 华大学出版社,2015:288-301.
2017,10(8):62-63. [26] 储槐植.再说刑事一体化[J].法学,2004(3):74-80.
[ 4 ] 邹文博,尹利辉,胡昌勤.拉曼光谱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 [27] 刘仁文.立体刑法学:回顾与展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药品快速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8,29(3): (社会科学版),2017,17(5):57-68.
416-420. [28] 张伟珂.刑事政策视野下食药犯罪两法衔接机制的困境
[ 5 ] 李真,周立红,杨功俊,等.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测定 与出路[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28(2):23-30.
丹参药材中多指标成分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7,28 [29] 苏忻,刘振兴.侦查学、犯罪学、刑法学三者关系的梳理与
(30):4247-4251.
探究[J].警学研究,2020(2):110-118.
[ 6 ] 吴美香,李焕德.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假劣药检验中的应
[30] 王明华,丁佐奇.《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与《沈阳药科大学
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8):72-75.
学报》科学知识图谱比较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 7 ] 刘晓莉.降低入罪门槛的当代价值探究:以《刑法修正案
2015,25(17):129-133.
(八)草案》对生产销售假药罪的修正为视角[J].政治与 [31] 张永健,程金华.法律实证研究的方法坐标[J].中国法律
法律,2011(1):28-35.
评论,2018,24(6):90-106.
[ 8 ] 苑民丽,林哲.生产、销售假药罪立法完善研究:以"截短
[32] 杨金晶,覃慧,何海波.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中国实践:进
的犯罪构成"为视角[J].南都学坛,2014,34(3):82-86.
展、问题与完善[J].中国法律评论,2019(6):125-147.
[ 9 ] 王禹,卢有学.危害药品安全犯罪圈实质划定的向度[J].
[33] 左卫民.迈向大数据法律研究[J].法学研究,2018,40(4):
行政与法,2019(7):107-117.
139-150.
[10] 刘吉恩.生产、销售假药罪司法适用中的几个问题[J].中
国刑事法杂志,2000(2):30-33. [34] 张婧,王延涛. 2018-2019 年我国犯罪学文献分析与启
示[J].犯罪与改造研究,2020(2):32-37.
[11] 于冲.生产销售假药定罪量刑中的司法尴尬及完善[J].北
[35] 阮重骏.我国犯罪学实证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基于文献计
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1-25、30.
量方法的分析与评估[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12] 李钧.论对假劣药品案的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J].中国药
2020(2):85-97.
事,1998,12(4):212-213.
[13] 李春雷.食药安全“两法衔接”若干重点问题探究[J].山东 [36] 陈柏峰.法律实证研究的兴起与分化[J].中国法学,2018
(3):132-149.
警察学院学报,2015,27(1):5-19.
(收稿日期:2020-07-20 修回日期:2020-11-08)
[14] 刘潇,丁锦希,邵蓉,等.修订药品管理法,强化药品执法
(编辑:孙 冰)
行刑联动机制:中美药品行刑联动机制比较研究[J].中
·2954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4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