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中国药房》2020年第24期
P. 15
是由无数个犯罪行为抽象而来,刑事科学体系中行为事 对于药品犯罪这类带有明显专业特征的领域,研究者只
实是犯罪问题的研究起点,因此罪行关系也被视作刑事 有足够深入司法实践,才能够了解不同主体的司法行为
科学的基本原则 ,而侦查学是最直接面对犯罪行为并 与互动,把握司法的动态特征,在研究中提出符合司法
[29]
将犯罪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刑事一体化”的 实际的中肯建议。其三,深化理论,即在实证研究中能
视角下,侦查学的研究扮演着“先头部队”的角色,忽视 够萃取大量司法实践中的经验并反思、升华为理论 。
[31]
侦查问题的研究,后续对犯罪现象的认识难免会有失客 而当前危害药品安全犯罪领域实证研究中存在的研究
观,进而使所提出的犯罪治理对策出现偏差。在危害药 素材样本不全、研究方法机械等问题,严重阻滞了实证
品安全犯罪领域,从侦查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对犯 分析应有功能的发挥。
罪行为中人、事、物、时、空、痕的认定,有助于掌握受害 就研究素材而言,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研究主要以大
人、犯罪人及犯罪行为的规律和特点,反映犯罪的整体 量的公开裁判文书作为研究样本,自2014年起裁判文书
[29]
态势 。就犯罪学研究而言,虽然犯罪学与刑法学之间 大规模上网以来,我国第一次有了全国范围的判决数
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二者作为各自独立的学科,在研 据,为实证研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然而从我国
究对象、方法、目的等维度都存在着差异,唯有相互支 现阶段数据公开情况来看,公开数据的完整性尚不理
持、共同发展才能使得危害药品安全犯罪领域的研究更 想,公开裁判文书量与案件实际审结量仍然存在较大差
上一层楼。在“刑事一体化”的视角下,犯罪学研究如同 距,如 2014-2018 年平均公开结案比仅为 63.28% 。
[32]
刑事科学研究的“眼睛”,更强调对犯罪现象的深层次和 样本数据的不完整极易造成研究者的认识分析与真实
规律性的挖掘,应重点关注危害药品安全犯罪领域的犯 情况产生偏差。然而,在建立犯罪数据库和完善犯罪数
[29]
罪特征、成因、预防与对策(刑罚方式与非刑罚方式) , 据共享渠道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同时,研究者也应当认识
并通过犯罪学的研究对危害药品安全犯罪领域的立法 到绝对完整的样本数据往往难以获得。对此笔者认为,
进行审视、评估和批判,为立法司法的完善提供科学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数据样本的处理提供了更先进的
依据。 技术支撑,利用数据清洗能够使处理后的样本数据代表
在自然科学领域,有学者曾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性大大提高,显著减少由于样本量不全所导致的误
[33]
和《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为研究对象,采用 CiteSpace 软 差 ,然而有学者对2018-2019年犯罪学文献进行分析
[34]
件对 2003-2013 年发表于这两个核心期刊的文献作对 发现,大数据等前沿分析方法的运用仅占6% ,由此提
比,对所下载的文献数据进行共被引分析发现,《中国药 示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研究领域大
科大学学报》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含量测定” 数据的应用;此外还需注意的是,过度依赖单一渠道获
“化学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 取数据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拓宽样本获取途径能够有效
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化学成分”“高效液相色谱 提高实证研究素材的时效性与全面性。
法”“结构鉴定”。而其中,“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构 就研究方法而言,当前危害药品安全犯罪领域的大
鉴定”都是执法实践中假药劣药鉴别的关键,高效液相 部分实证研究局限于发现事实后的描述式研究,停留在
[35]
色谱法则是早年对假药、劣药中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和 数据统计与个案分析阶段 ,欠缺理论的依托,缺乏基
[36]
[30]
含量测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由此可见,“术业专攻 于事实的深层次思辨分析与提炼 。危害药品安全犯
式”的基础研究成果产出并不缺乏,相对欠缺的是研究 罪领域有大量的司法案例与热点事件,有相对扎实的实
成果在危害药品安全犯罪打击实践中的落地、转化与应 证分析基础。理想的实证研究是“格物致知”的过程,
用,以及危害药品安全犯罪主流研究群体对自然科学研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即“格物”是对客观事物、
究成果的借鉴和参考。鉴于药品安全治理的专业性和 事实的了解和探究阶段,“致知”则是在研究的基础上形
特殊性,打破学科壁垒已成必然,不同学科领域研究机 成认识和判断,抽象出观点,甚至上升为理论。针对当
构的合作亟待加强,唯有集合不同专业的专长,共同开 前不少药品犯罪相关的实证研究停留在“格物”层面,没
展课题研究,建立学术共同体,才能由当前“各司其职, 有跳出数据和案例本身的问题,笔者认为未来的学术研
术业专攻”的研究模式逐步转向“协同合作,强强联合”, 究应当向“致知”层面进发,在数据、案例的基础上对社
共同助力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的治理。 会现实作出敏捷的反应,在理论思辨的前提下凝练出问
4.2.3 研究方法——发挥实证研究的应有功能 回首 题的核心与应对之策。
我国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研究发展历程,实证研究方法有 5 结语
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但也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实证研 我国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研究历经研究的探索期
究在危害药品犯罪研究中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其一,完 (1985 - 1996 年)、转 型 期(1997 - 2010 年)、蓬 勃 期
善立法,即帮助立法者重新审视司法与立法之间的关 (2011-2019 年),成果产出数量不断增长,学术群体规
系,在事实与情境中深化对立法的现实理解,符合当代 模持续扩大,形成以刑法学研究为主、公安学研究为辅、
预防性立法观对学术研究的期待。其二,促进司法,即 自然科学研究为外援的学科分布,并围绕立法、司法和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4期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4 ·29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