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2019年10月第30卷第19期
P. 116

1.4 统计学方法                                          55~79岁,随访周期为9~45月。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见
            本文采用Stata 12.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DVT                 表1。
        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表示,并计算95%置
                                                                                     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文献(n=824):
        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采用q检验和I 统计              通过数据库检索获得相关文献             www.ClinicalTrial.gov(n=540)
                                                   2
                                                                  (n=8 632)             Cochrane图书馆(n=284)
                                           2
        量分析纳入研究异质性。若 P<0.1 或 I >50%说明存
        在较大的异质性,则需分析异质性的来源,如为临床、方
        法学异质性则去除异质性,如异质性仍存在或为统计学
        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反之,则采用固定效                                        浏览题目和摘要后的文献(n=470)
        应模型。本文根据药物治疗的时段(诱导阶段、维持阶
        段、复发阶段)以及试验组药物的干预措施(沙利度胺、                                                           阅读全文后排除459篇;
                                                                                              重复研究(n=45)
                                                                                           无法获取DVT事件(n=414)
        来那度胺、泊马度胺)进行亚组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n=11)
        2.1 纳入文献与质量评价
            共查到相关文献 9 456 篇,经阅读题目、摘要排除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8 986 篇。主要是基础研究、综述、回顾性研究、观察性                                Fig 1 Literature screening process
        研究、非RCT,对筛选出的470篇文献,获取全文后进行                        2.2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结果
        进一步评估,排除重复研究、无法获取严重DVT数据的                              11 项 RCT 研究   [8-18]  中均提到了随机分配,3 项研
        研究 459 篇,最终纳入 11 篇(项)RCT        [8-18] 。文献的筛选      究 [13,15-16] 未详细描述分配隐藏方法;4项研究       [10,14,17-18] 均采取
                                                                            [9]
        过程见图 1。11 项研究全部为英文文献,共纳入 3 365                     了双盲法,1项研究 未详细描述盲法,6项研究                   [8,11-13,15-16]
        例患者,其中 2 期试验 2 项       [8,16] ,3 期试验 9 项 [9-15,17-18] ;诱  未施盲;11 项研究 [8-18] 均有描述退出与失访状况。纳入
        导阶段 6 项   [8-13] ,维持阶段 4 项 [9,14-16] ,复发阶段 2 项 [17-18] ,  研究的Jadad评分见表2。
        其中一项包含诱导和维持 2 个阶段 ;患者平均年龄                          2.3  Meta分析结果
                                        [9]
                                               表1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Tab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included studies
        第一作者及发表年份   组别    n  发生DVT例数 年龄,岁                    干预措施                           疗程        结局指标
        诱导阶段
                                                            2
         Sacchi S(2011) [8]  试验组  64  7  76  美法仑[0.25 mg/(kg·d)]+泼尼松[60 mg/(m·d)]+沙利度胺(100 mg/d),d1~4,28 d/疗程  6~12疗程,最多48周 ①②
                    对照组   54    0     79  美法仑[0.25 mg/(kg·d)]+泼尼松[60 mg/(m·d)],d1~4,28 d/疗程  6~12疗程,最多48周
                                                            2
         Palumbo A(2012) [9]  试验组  152  7  71  美法仑[0.18 mg/(kg·d)]+泼尼松[2 mg/(kg·d)],d1~4+来那度胺(10 mg/d),d1~21,28 d/疗程  9个疗程  ①②
                    对照组   153   1     72  美法仑[0.18 mg/(kg·d)]+泼尼松[2 mg/(kg·d)],d1~4,28 d/疗程  9个疗程
         Rajkumar SV(2008) [10]  试验组  234  27  64  沙利度胺(50 mg/d),d15+沙利度胺(100 mg/d),第二周期d1沙利度胺(200 mg/d)+地塞米松(40 mg/d),d1~4,>30个月  ①②
                                         d9~12,d17~20,28 d/疗程
                    对照组   232   4     64  地塞米松(40 mg/d)d1~4,d9~12,d17~20,28 d/疗程            >30个月
                                                2
         Palumbo A(2006) [11]  试验组  129  12  72  美法仑[4 mg/(m·d)]+泼尼松[40 mg/(m·d)],d1~7+沙利度胺(100 mg/d),28 d/疗程  6个疗程  ①②
                                                           2
                    对照组   126   2     72  美法仑[4 mg/(m·d)]+泼尼松[40 mg/(m·d)],d1~7,28 d/疗程     6个疗程
                                                2
                                                           2
         Rajkumar SV(2006) [12]  试验组  102  17  65  沙利度胺(200 mg/d)+地塞米松(40 mg/d),d1~4,d9~12,d17~20,28 d/疗程  4个疗程  ①②
                    对照组   102   3     65  地塞米松(40 mg/d),d1~4,d9~12,d17~20,28 d/疗程           4个疗程
         Ludwig H(2009) [13]  试验组  145  13  72  沙利度胺(50~400 mg/d)+地塞米松(40 mg/d),奇数疗程d1~4,偶数疗程d15~18,28 d/疗程  9个疗程  ①②
                    对照组   143   5     72  美法仑[0.25 mg/(kg·d)]+泼尼松[2 mg/(kg·d)],d1~4,28~42 d/疗程  9个疗程
        维持阶段
         Palumbo A(2012) [9]  试验组  94  1  71  来那度胺[10 mg/(kg·d)],d1~21,28 d/疗程              >30个月     ①②
                    对照组   102   0     72  安慰剂                                               >30个月
         Attal M(2012) [14]  试验组  306  7  55  来那度胺(10 mg/d),若耐受则3个月后增至15 mg/d               >48个月     ①②
                    对照组   302   3     55  安慰剂                                               >48个月
         Mateos MV(2013) [15]  试验组  57  0  63  来那度胺(10 mg/d),d1~21,28 d/疗程                  2年        ①②
                    对照组   62    0     69  无                                                 2年
         Offidani M(2009) [16]  试验组  52  0  71  沙利度胺(100 mg/d)                              >48个月     ①②
                    对照组   51    0     72  干扰素3 MU/次,3次/周                                    >48个月
        复发阶段
         Weber DM(2007) [17]  试验组  177  21  64  来那度胺(25 mg/d),d1~21+地塞米松(40 mg/d),d1~4,d9~12,d17~20,第4疗程始改为d1~4,28 d/疗程  >30个月  ①②
                    对照组   175   6     62  地塞米松(40 mg),d1~4,d9~12,d17~20,第4疗程始改为d1~4,28 d/疗程  >30个月
         Dimopoulos M(2007) [18]  试验组  176  7  63  来那度胺(25 mg/d),d1~21+地塞米松(40 mg/d),d1~4,d9~12,d17~20,第4疗程始改为d1~4,28 d/疗程  >30个月  ①②
                    对照组   175   6     63  地塞米松(40 mg/d),d1~4,d9~12,d17~20,第4疗程始改为d1~4,28 d/疗程  >30个月


        中国药房    2019年第30卷第19期                                             China Pharmacy 2019 Vol. 30 No. 19  ·2703  ·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