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中国药房》2025年16期
P. 102
表5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HR比较(x±s,次/min) 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结
组别 T 0 T 1 T 2 T 3 T 4 T 5 果还显示,两组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及肌松药的用量均
丙泊酚组(n=41) 78.83±11.85 73.90±12.25 62.80±8.84 67.49±10.64 68.61±11.07 72.93±13.12 a 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种方案均能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
a
a
a
a
瑞马唑仑组(n=43) 77.33±10.55 79.72±12.07 67.37±9.38 68.42±10.32 74.37±10.97 74.09±10.14 与瑞马唑仑组相比,丙泊酚组患者的睫毛反射消失时
a
a
a
t -0.615 2.193 2.293 0.407 2.396 0.457
P 0.540 0.031 0.024 0.685 0.019 0.649 间、BIS降至60所用时间均更短,但术后苏醒时间更长,
a:与同组T 0时比较,P<0.05。 且两组患者在PACU的滞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
表6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MAP比较(x±s,mmHg) 示瑞马唑仑虽较丙泊酚的诱导速度慢,但在快速苏醒方
组别 T 0 T 1 T 2 T 3 T 4 T 5 面优势明显,适用于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及
a
丙泊酚组(n=41) 99.12±9.10 84.85±11.10 75.93±7.70 79.20±9.24 76.68±8.43 87.39±9.61 a 维持。此外,在术后 2、6 h 时,瑞马唑仑组患者的 Ram‐
a
a
a
a
瑞马唑仑组(n=43) 95.98±12.35 91.63±12.17 81.95±10.29 82.09±8.30 81.37±7.11 86.58±9.65 a say 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丙泊酚组,NRS 评分均显著低
a
a
t -1.324 2.662 3.027 1.514 2.761 -0.385
P 0.189 0.009 0.003 0.134 0.007 0.701 于丙泊酚组,且上述评分在术后 2~24 h 内的改善呈时
a:与同组T 0时比较,P<0.05;1 mmHg=0.133 kPa。 间依赖性。笔者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瑞马唑仑可激
表7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rSO2比较(x±s,%%) 活 γ 氨基丁酸 A 型受体(γ 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
组别 T 0 T 1 T 2 T 3 T 4 T 5 ceptor,GABAAR),增加细胞膜对氯离子的通透性,从而
a
a
a
a
丙泊酚组(n=41) 75.20±3.05 81.98±4.11 82.76±4.04 83.88±4.11 83.46±3.35 83.20±4.09 a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作用 ;同时,瑞
[12]
瑞马唑仑组(n=43) 75.63±2.76 82.16±3.24 83.16±3.76 83.77±3.64 84.47±4.45 84.67±3.76 a 马唑仑可通过抑制神经冲动传导、神经递质释放来减轻
a
a
a
a
t 0.682 0.232 0.478 -0.131 1.162 1.728
[13]
P 0.497 0.817 0.634 0.896 0.249 0.088 疼痛,从而发挥镇静及协同镇痛的作用 。
a:与同组T 0时比较,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 T0时比较,两组患者 T1~T5时
表8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SpO2比较(x±s,%%) 的 HR[瑞马唑仑组 T1、T4、T5时除外]、MAP[瑞马唑仑组
组别 T 0 T 1 T 2 T 3 T 4 T 5 T1时除外]均显著降低,rSO2均显著升高;此外,瑞马唑仑
丙泊酚组(n=41) 99.12±10.48 97.46±9.87 97.05±9.72 95.86±9.24 98.44±10.17 98.72±9.89 组患者 T1、T2、T4时的 HR、MAP 均显著高于同期丙泊酚
瑞马唑仑组(n=43) 99.91±10.76 98.38±10.25 98.11±10.13 98.16±10.15 99.13±10.48 99.07±10.02 组。可见,与丙泊酚组相比,瑞马唑仑组患者术中血流
t 0.345 0.424 0.495 1.094 0.310 0.512
P 0.731 0.673 0.622 0.277 0.757 0.607 动力学指标相对稳定,瑞马唑仑对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
表9 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术中循环的影响较小。
术中低血压与术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肾损伤的发
组别 诱导时注射痛 术中低血压 术中窦性心动过缓 术后呼吸抑制 术后胃肠道反应
丙泊酚(n=41) 4(9.76) 32(78.05) 2(4.88) 1(2.44) 4(9.76) 生密切相关,被认为是术后不良结局及后续医疗资源消
瑞马唑仑组(n=43) 0(0) 24(55.81) 1(2.33) 0(0) 2(4.65) 耗的主要原因 。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瑞马唑仑组患
[14]
χ² 2.516 4.669 0.002 - 0.235 者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55.81% vs.
P 0.113 0.031 0.966 0.488 0.628
78.05%),提示该药适用于心血管风险高的老年患者,与
-: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15]
肖兴鹏等 的研究结果一致。丙泊酚是一种短效静脉
3 讨论
麻醉药,经静脉注射后可迅速分布至全身并在肝脏中代
随着生物学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
谢,最后随尿液排出,用于患者全麻诱导及维持时具有
呈明显减退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心脏收缩力减弱、血管
维持时间短、苏醒迅速的特点;但该药可降低交感神经
弹性及反应性降低、认知功能减退、药物代谢速度减缓、
张力,引起血管舒张和总外周阻力下降,从而导致血流
[9]
药物清除率降低等 ,故其在麻醉过程中容易发生围术 [4,16]
动力学不稳定 。瑞马唑仑是一种短效苯二氮 类药
期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胸腔镜术式虽较传统开
物,在体内经非特异性酯酶代谢,不会增加肝肾负担,且
胸术式具有明显优势,但支气管插管对其咽喉部、气管
可减少交感神经张力波动,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有
的直接刺激以及手术器械对肺组织的牵拉,仍会导致系 限,故而其引发术中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等循环相关
列应激反应的发生,从而增加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事件 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 [17―18] 。
的发生风险 [10―11] 。因此,在胸腔镜手术麻醉过程中,临 本研究结果显示,瑞马唑仑组患者术中低血压的发
床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对麻醉方式、药物类 生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而诱导时注射痛、术中窦性心
型及剂量进行合理选择,制订个体化的麻醉方案,以充 动过缓、术后呼吸抑制、术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则与丙
分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维持各器官系统稳定、减少术 泊酚组相当。这一结果可能与两种药物的药理学特性
后并发症。 密切相关:(1)丙泊酚作为苯酚类化合物,静脉注射可直
本研究结果显示,瑞马唑仑组Ⅰ级患者比例显著高 接刺激血管内皮产生即时性疼痛,也可刺激炎症因子释
于丙泊酚组(58.14% vs. 36.59%),而Ⅱ级患者比例显著 放,进而通过刺激伤害性感受器而产生疼痛 ;瑞马唑
[19]
低于丙泊酚组(41.86% vs. 63.41%)。麻醉效果Ⅰ级代表 仑可通过激活 GABAAR 来发挥镇静作用,同时可通过
患者的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较为平稳,有利于降低老年 抑制神经冲动传导、神经递质释放来减轻疼痛 [12―13] 。(2)
· 2044 ·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16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1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