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中国药房》2025年16期
P. 101
1.5.6 不良反应 (P<0.05);而两组患者 PACU 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
记录两组患者诱导时注射痛、术中低血压、术中窦 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性心动过缓、术后呼吸抑制、术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表2 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情况。 睫毛反射消失时间 BIS降至60所用时间 苏醒时间 PACU滞留时间
组别
1.6 统计学方法 (x±s)/s (x±s)/s (x±s)/min [M(P 25,P 75)]/min
本研究采用单盲设计,数据收集由未参与分组及麻 丙泊酚组(n=41) 24.02±4.86 58.63±15.14 8.98±1.62 65(55,75)
瑞马唑仑组(n=43) 37.30±8.67 92.86±22.42 6.23±1.63 60(55,80)
醉管理的住院医师完成,统计分析由独立统计人员执
t/Z 8.603 8.159 -7.731 -0.117
行。上述人员均不知晓患者分组情况。 P <0.001 <0.001 <0.001 0.907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
2.4 两组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肌松药用量比较
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
两组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肌松药用量比较,差异
本 t 检验,组内前后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 )表示,两
表3 两组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肌松药用量比较[M
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 检验,组内前后不同时
(P25,P75 )]
间 点 比 较 采 用 Friedman 检 验 ,事 后 两 两 比 较 采 用
Wilcoxon 检验及 Bonferroni 校正;等级资料和计数资料 组别 舒芬太尼/μg 瑞芬太尼/μg 罗库溴铵/mg
丙泊酚组(n=41) 35.0(30.0,45.0) 1 000.0(900.0,1 300.0) 120.0(100.0,135.0)
均以例数或率表示,前者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瑞马唑仑组(n=43) 37.5(30.0,50.0) 1 000.0(840.0,1 400.0) 112.5(100.0,125.0)
2
检验,后者组间比较采用 χ 检验或 Fisher 确切概率法。 Z -0.571 -0.248 -0.179
检验水准α=0.05。 P 0.568 0.804 0.858
2 结果 2.5 两组患者术后镇静、镇痛效果比较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服用镇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 静、镇痛药,无慢性疼痛病史,术前 NRS 评分均为 0 分,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Ramsay 镇静评分均为 1 分,排除术前差异。术后 2、6 h
见表1。 时,瑞马唑仑组患者的 Ramsay 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丙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泊酚组,而 NRS 评分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且上述评分
指标 丙泊酚组(n=41) 瑞马唑仑组(n=43) χ /t/Z P 的改善在术后 2~24 h 内呈时间依赖性(P<0.05)。结
2
年龄(x±s)/岁 67.83±5.54 68.19±5.11 0.307 0.760 果见表4。
性别/例
男 21(51.22) 18(41.86) 0.739 0.390 表4 两组患者术后镇静、镇痛效果比较(x±s,分)
女 20(48.78) 25(58.14) Ramsay镇静评分 NRS评分
2
体重指数(x±s)/(kg/m) 23.39±3.23 22.84±3.42 -0.764 0.447 组别 术后2 h 术后6 h 术后24 h 术后2 h 术后6 h 术后24 h
ASA分级/例(%) a ab a ab
丙泊酚组(n=41) 2.51±0.30 2.01±0.24 1.48±0.12 3.47±0.54 5.46±0.72 3.72±0.61
Ⅱ级 28(68.29) 26(60.47) 0.560 0.454 瑞马唑仑组(n=43) 3.11±0.42 2.52±0.31 1.53±0.17 ab 2.94±0.36 4.11±0.62 3.55±0.54 ab
a
a
Ⅲ级 13(31.71) 17(39.53) t 7.623 4.571 1.576 5.355 9.317 1.368
临床分期/例(%)
P <0.001 <0.001 0.119 <0.001 <0.001 0.175
Ⅰ期 25(60.98) 27(62.79) 0.029 0.864
Ⅱ期 16(39.02) 16(37.21) a:与同组术后2 h比较,P<0.05;b:与同组术后6 h比较,P<0.05。
病理类型/例(%) 2.6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腺癌 31(75.61) 29(67.44) 0.686 0.407 T0时,两组患者 HR、MAP、rSO2、SpO2比较,差异均
鳞癌 10(24.39) 14(32.56)
麻醉时间(x±s)/min 141.78±38.39 151.72±43.42 1.109 0.270 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5
手术时间[M(P 25,P 75)]/min 95(77,115) 105(75,120) -0.847 0.397 时的 HR[瑞马唑仑组 T1 (升高)和 T4、T5 (无差异)时除
手术部位/例(%) 外]、MAP[瑞马唑仑组 T1 (无差异)时除外]均显著降低,
左肺 19(46.34) 20(46.51) <0.001 0.988 rSO2均显著升高(P<0.05),而 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
右肺 22(53.66) 23(53.49)
意义(P>0.05);此外,T1、T2、T4时,瑞马唑仑组患者的
2.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HR、MAP 均显著高于同期丙泊酚组(P<0.05),而瑞马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评级均为Ⅰ~Ⅱ级,未见Ⅲ
唑仑组患者各时间点rSO2、SpO2与同期丙泊酚组比较的
级;其中,瑞马唑仑组的Ⅰ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丙泊酚
组(58.14% vs. 36.59%),而Ⅱ级比例显著低于丙泊酚组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5~表8。
(41.86% vs. 63.4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7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1.965,P=0.049)。 瑞马唑仑组患者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丙
2.3 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泊酚组(P<0.05),而两组患者诱导时注射痛、术中窦性
瑞马唑仑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BIS降至60所用 心动过缓、术后呼吸抑制、术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
时间均显著长于丙泊酚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丙泊酚组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9。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16期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16 · 20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