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中国药房》2025年14期
P. 24

[6]
                          开始发药                                素为A类,是关键因素 。
                                                              2.5 统计学方法
                         是否有需要
                         溯源的药品
                                                                  使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
                           是
                                                              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
                     自动弹出“追溯码录入”弹框;
                        显示待采集品种;                              计量资料以 M(P25,P75 )表示,采用 Wilcoxon 符号秩检
                       药师逐盒扫码采集
                                                                                                2
                                                              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占比)表示,采用χ 检验或Fisher’s
                                          重新调配和               精确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补扫
                 否
                         判断追溯码
                         和药品数量                是               3 我院药品追溯码管理体系的实践效果评估
                          是否正确        否
                                                              3.1 药品追溯码采集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是否为可扫
                                            品种漏扫
                           是                                      我院门诊药品目录共计425个品种,其中44个品种
                         弹框消失;                否              (10.35%)因追溯码缺失无法采集,125 个品种(29.41%)
                          发药完成
                                           拆零或其他              因拆零发放导致追溯码采集困难(其中24个临床高频整
                         调用和校验             特殊情况导
                                           致无法采集
                                                              盒发放的可拆零品种实施动态采集策略)。截至2024年
                          院内追溯                                8 月,该系统实现全流程追溯覆盖的药品品种为 280 个
                          服务平台              强制发药
                                                             (含上述24个临床高频整盒发放的可拆零品种,覆盖率
                                上传
                                                              为65.88%)。试运行初期(2024年6月)的药品追溯码采
                                   发药追溯码上
                                   传医保“模式                     集率为 57.17%;经流程优化后,采集率逐步提升,2024
                                    一”接口
                                                              年 8 月达到 86.91%,2025 年 2 月进一步优化至 93.52%,
                图4 我院门诊药房药品追溯码管理流程
                                                              与 2024 年 6 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准化操作规范制定及药师专项技能培训;(3)检查与处                           2024 年 8 月和 2025 年 2 月的采集率分别较 2024 年 6 月
          理阶段:由药品追溯码管理小组牵头,通过 PDCA 月例                         提高了29.74%和36.35%。结果见图5。
          会制度,系统评估各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对未达标                                     100                         93.52
          项启动新一轮改进循环,从而形成持续优化机制。                                       90        86.91  83.86 85.30  79.88  78.32  82.66
                                                                       80
          2.4 效果评价方法与指标                                               药品追溯码采集率/%  70  73.81
              为评估药品追溯码管理体系的实施成效,本研究根                                   60  57.17
                                                                       50
          据我院药品追溯码管理工作开展实际,将样本数据分为
          以下 4 个阶段:实施前(2024 年 3-5 月)、试运行与调试                                  2024年6月  2024年7月  2024年8月  2024年9月  2024年10月  2024年11月  2024年12月  2025年1月  2025年2月
          期(2024年6-7月)、稳定运行期(2024年8-10月)及系
                                                              图5 药品追溯码管理系统上线后每个月应扫药品追溯
          统维护期(2024年11月-2025年2月)。评价指标包括:
                                                                   码采集率的变化
         (1)药品追溯码采集率,依据国家医保局《关于进一步做
          好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工作有关事项的公                                  基于 ABC 分类法的分析结果显示,试运行初期药
             [5]
          告》 ,排除政策豁免扫码的品种,按“应扫药品追溯码采                          品追溯码采集失败率达42.83%,A类关键因素为人员因
          集率=应扫药品采集数/应扫药品发出总数×100%”的                          素和软件因素,其中药师扫码操作执行不彻底和药品追
          公式计算。(2)效益指标,比较系统实施前与稳定运行期                          溯码采集系统不完善两个因素合计占比达 82.32%。与
          的效率指标(患者平均取药时间、药师平均发药时间)和                           试运行初期(2024 年 6 月)比较,流程优化后(2025 年 2
          质量指标(发药差错率)。其中患者平均取药时间和药                            月)的药品追溯码采集失败率由42.83%降至6.48%(P<
          师平均发药时间采用周末高峰时段(9:00-12:00)的数                       0.001),且软件因素所致的药品追溯码采集失败占比由
          据(数据来自我院 HIS),以消除周中发药工作不饱和对                         36.95% 降至 4.72%(P<0.001)。流程优化后,A 类关键
          相关指标的影响;为分析药品追溯码采集对药师工作负                            因素转变为药品因素(药品拆零发放、药品追溯码缺失)
          荷的差异化影响,本研究在评估药师发药时间时依据处                            和人员因素(药师扫码操作执行不彻底),这3个因素合
          方所含药品数量及慢性病多药联用治疗特点(如癫痫、                            计占比92.61%,是现阶段药品追溯码采集工作的主要瓶
          线粒体病等),预先将处方分为慢病多药联用处方(≥6                           颈。结果见表2、图6。
          盒且含≥2种慢性病药物)和常规处方,并据此进行分层                           3.2 患者取药时间、药师发药时间及发药差错率的变化
          比较;发药差错率基于全时段双人复核数据,按“发药差                               本研究结果(表 3)显示,稳定运行期患者平均取药
          错率=差错人次/总人次×1 000‰”的公式计算。(3)采                       时间为每人次(3.43±0.65)min,与实施前(3.47±0.77)
          集失败因素分析,采用 ABC 分类法对药品追溯码采集                          min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药师总体平
          失败的因素进行分类分析,其中,累计占比≥80% 的因                          均发药时间由每人次(14.70±1.34)s增至(15.12±1.20)s


          · 1706 ·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14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14期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