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中国药房》2025年9期
P. 124

2
                                                                                        2
                                                              此亚组分析可知,低危组的 I 为 75%,中危组的 I 为 0,
                                                              低危组的异质性仍然显著,故IPSS-R分级不被认为是实
                                                              现RBC-TI≥8周的患者比例的异质性来源。在实现HI-
                                                              E 的患者比例中,各亚组均无显著异质性,故 IPSS-R 分
                                                              级是实现HI-E的患者比例的异质性来源。
                                                                             表3 亚组分析结果
                                                                               合并发                    合并发
                                                              指标     亚组             I²/% 指标  亚组            I²/%


                                                                               生率/%                   生率/%
                                                              实现RBC-TI≥ IPSS-R分级亚组  35  -  实现HI-E IPSS-R分级亚组  72  -
               图1 实现RBC-TI≥≥8周的Meta分析森林图
                                                              8周      低危组       -   75       低危组       -    1
                                                                      中危组       -    0       中危组       -   14
                                                                      高危组       -   -        高危组       -    0
                                                                     SF3B1基因突变亚组  35  -     SF3B1基因突变亚组  70  -
                                                                      SF3B1突变组  -   74       SF3B1突变组  -    0
                                                                      SF3B1非突变组  -  48       SF3B1非突变组  -  41
                                                                     输血负担亚组     58  -       输血负担亚组     71  -
                                                                      低负担组      -   35       低负担组      -   40
                                                                      高负担组      -    0       高负担组      -    0
                                                              2.4.2 SF3B1基因突变亚组分析

                  图2 实现HI-E的Meta分析森林图                             其他研究表明,罗特西普对SF3B1基因突变的MDS
                                                              患者更有效 ,故笔者猜测 SF3B1 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导
                                                                        [22]
          2.3.2 安全性指标分析结果
                                                              致高异质性产生的原因之一。本研究根据是否存在
              5 项研究报告了罗特西普治疗 MDS 患者贫血的安
                                                              SF3B1 基因突变将纳入患者分为 2 个亚组:SF3B1 突变
          全性,共计 613 例患者      [13―16,18] 。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
                                                              组与 SF3B1 非突变组。结果显示,该亚组总体实现
                         2
          质性(P<0.01,I ≥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 Meta
                                                              RBC-TI≥8 周的患者比例为 35%[95%CI(0.18,0.53),
          分析。结果显示,罗特西普治疗后,发生 3~4 级不良事
                                                              P=0.02],实现 HI-E 的患者比例为 70%[95%CI(0.58,
          件的患者比例为 14%[95%CI(0.07,0.22),P=0.000 2],
                                                              0.72),P=0.02],详见表3。在实现RBC-TI≥8周的患者
          详见图 3。其中,一般情况不良、感染、血液和淋巴系统
                                                                                     2
                                                              比例中,SF3B1突变组的I 为74%,SF3B1非突变组的I                 2
          疾病等不良反应较为常见。
                                                              为48%,SF3B1突变组异质性仍然显著,故SF3B1基因突
                                                              变不是实现 RBC-TI≥8 周的患者比例的异质性来源。
                                                              在实现 HI-E 的患者比例中,各亚组内均无显著异质性,
                                                              故 SF3B1 基因突变为实现 HI-E 的患者比例的异质性
                                                              来源。
                                                              2.4.3 输血负担亚组分析

                                                                  另有研究认为,输血负担也是影响罗特西普治疗效
            图3 3~~4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Meta分析森林图                        果的因素 ,因此本研究对输血负担进行亚组分析,以
                                                                      [23]
          2.4 亚组分析结果                                          确定其是否为异质性来源。本研究根据输血负担大小
          2.4.1 IPSS-R分级亚组分析                                  将纳入患者分为低负担组和高负担组。结果显示,该亚
              根据 IPSS-R 分级,本研究中超过 50% 的患者处于                   组总体实现 RBC-TI≥8 周的患者比例为 58%[95%CI
          低风险,高风险患者较少,故本研究认为风险分级可能                           (0.27,0.89),P<0.000 01],实现HI-E的患者比例为71%

          是高异质性产生的原因之一。因此,笔者根据IPSS-R分                         [95%CI(0.62,0.81),P=0.08],详见表3。由于各亚组组
          级将纳入患者分为 3 个亚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                         内均不存在显著异质性,故输血负担为实现RBC-TI≥8
          结果显示,该亚组总体实现RBC-TI≥8周的患者比例为                         周与 HI-E 患者比例的异质性来源。此外,年龄、罗特西
          35%[95%CI(0.29,0.41),P=0.06],实现 HI-E 的患者比           普剂量和EPO水平也可能为异质性来源,但由于数据有
          例为 72%[95%CI(0.66,0.78),P=0.63],详见表 3。通过            限,本研究未对其进行亚组分析。


          · 1138 ·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9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9期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