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中国药房》2025年9期
P. 118
病史或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 由药师团队在干预12个月后核查患者实际剩余药量,计
血发作患者,以及发病数天后收缩压≥140 mmHg(1 算用药依从率(用药依从率=未发生漏服患者数/入组患
mmHg=133.32 Pa)或舒张压≥90 mmHg 并启动降压治 者总数×100%)。主观评价——运用 MMAS-8 进行标
疗的患者;(5)既往有高脂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 准化测评,总分≤6分判定为依从性差 。
[3]
患者。排除标准:(1)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2)卒中复发危险因素指标达标率:根据《中国缺血
(2)研究期间出现其他疾病影响观察者。 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
2.1.2 试验设计 血压控制目标为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LDL-C
药师团队制定标准化数据采集表,采用双人独立录 控制目标为<1.8 mmol/L(100 mg/dL) 。本研究统计干
[2]
入与交叉核对的数据录入机制。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 预6、12个月后的血压达标率和LDL-C达标率。
对照试验,纳入 2022 年 7 月-2023 年 12 月从我院出院 (3)ADR 发生情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乌普萨拉监
并与苏州市润达社区医院建立FHTs签约关系的脑卒中 测中心药品-事件因果关系评价方法,将ADR分为:肯定
患者,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合格病例。 相关、很可能相关、可能相关、可能无关、待评价、无法评
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 价。本研究仅纳入前3级(肯定相关、很可能相关、可能
对照组。试验组:根据所构建的脑卒中患者MTM模式, 相关)作为ADR进行统计 。
[14]
开展为期12个月的延续性药学服务(药师团队加入),具 2.1.5 统计学分析
体包括基于 MTM 框架的个体化用药方案优化、动态化 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进
用药依从性管理、用药安全性监测、家庭用药评估及特 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以 x±s 表示,组间比较
色服务内容的创新干预。对照组维持常规FHTs照护模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以M(P25,P75 )表
式(药师不参与团队协作),未实施系统性的家庭用药评 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
估及 MTM 干预,仅保留基础疾病指标监测、FHTs 常规 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分析根据数据条件选用 χ 2
电话随访(每季度1次)、被动式用药问题收集及非结构 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检验水准α=0.05。
化健康指导。 2.2 结果
本研究获得南京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 2.2.1 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号:南医大伦审(2020)319 号],入组患者均已签署知情 本研究共纳入 170 例患者,其中试验组 88 例、对照
同意书。全程采用盲法评估结局指标,以确保数据的客 组82例(其中有8例研究期间失访),两组患者的基线资
观性。 料(如性别、年龄、实验室指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2.1.3 记录指标 意义(P>0.05),详见表1。
通过整合苏州市润达社区医院信息系统与“药学监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结果比较
护移动”APP医生端数据端口,构建多源数据采集体系。 具体指标 试验组(n=88) 对照组(n=82) t/ χ /Z P
2
主要采集指标如下:(1)基本信息——年龄、性别、体重 性别/例(%)
男性 70(79.55) 65(79.27) 0.003 0.993
与临床特征;(2)疾病特征:诊断、ESRS 评分(用于预测 女性 18(20.45) 17(20.73)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 1 年内的复发风险,指导二级预 年龄[M(P 25,P 75)]/岁 71.40(63.00,78.00) 69.00(65.00,73.50) -1.130 0.248
体重[M(P 25,P 75)]/kg 60.00(54.00,69.00) 62.50(57.00,65.30) 0.721 0.479
[12]
防 )、Barthel 指数(用于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
ESRS评分(x±s)/分 4.68±1.32 4.53±1.25 0.535 0.285
[13]
力 );(3)实验室指标——干预前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实验室指标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指标(肌酐)和血脂 血压达标率/例(%) 14(15.91) 17(20.73) 0.287 0.579
LDL-C达标率/例(%) 11(12.5) 15(18.29) 3.851 0.396
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 Barthel指数[M(P 25,P 75)] 60.33(45.00,75.00) 59.70(43.00,67.00) -0.632 0.981
lesterol,LDL-C)]、血压达标率;(4)干预过程指标——用 用药依从性评分[M(P 25,P 75)]/分 3.89(3.03,4.59) 3.17(2.95,5.03) 0.879 0.493
药评估频次、用药咨询次数;(5)用药依从性——干预前 2.2.2 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后 Morisky 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用药依从 干 预 12 个 月 后 ,试 验 组 患 者 的 用 药 依 从 率 达
率;(6)安全性指标——ADR 类型、严重程度及处理 93.18%(82/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0.81%(45/74),差
措施。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试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
2.1.4 评价指标 评分中位数由干预前的 3.89 分提升至 7.12 分,增幅达
(1)用药依从性: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双维度 83.03%;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也由干预前的3.17
评估法进行评价。客观评价——采用剩余药片计数法, 分提升至4.08分,增幅为28.71%。两组患者间用药依从
· 1132 ·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9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