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中国药房》2023年21期
P. 111
3.2 组方定量设计研究 型预测六味地黄丸的干燥脱水规律,以防止裂丸,为该
中药的新药研发一般会涉及药材组方的筛选、剂量 药干燥方式及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崔世博 [35]
和配比的优化,以及药物与其他物质在血液中的相互作 通过对中药提取工艺不同的单元设备和实际的提取工
[17]
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基于众多成分的中药复方设 艺建模,经验证发现该方法可信度较高,可进行实际
计,如果采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则工作负担繁重,实验过 应用。
程复杂。基于网络药理学构建药材-成分-靶点网络模型 3.4 中试放大研究
[25]
阐述药材的配伍规律 ,可减少工作量和人力物力。寇 中药制剂的研发从小试工艺到工业化大生产,中试
[26]
俊萍等 指出,同一药物的配比不同,其适应的证候也 放大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是实验室成果产业化转移
有差异,这表明中药配方对用量及配伍的要求较高。然 的“桥梁”。中药新药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系统深入研究
而,由于研发成本和临床资源的制约,在大样本情况下, 不足和设计不充分的问题,导致中试放大研究过程中经
对不同患者应用不同的药物方案是非常困难的,而建立 常出现各种问题,如提取时出膏率不稳定、成分不稳定,
相关药动学模型来模拟预测药物的配比范围,可减少研 浓缩时起泡、爆沸,干燥时物料磨损、黏壁,制粒时结块,
发成本;然后应用模型外推方法,从动物外推到人体,可 压片时裂片、黏片,包衣时有色斑、边缘破裂等。为了更
预测人体的药动学行为,为药物的临床安全、有效使用 有效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对中试放大研究进行系
提供依据 。另外,PK/PD 模型不仅可以用于中药复方 统深入的研究及充分的设计。目前中试放大研究的方
[27]
成分的配伍,还可以模拟不同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 法主要有相似性放大法、统计模型放大法和基于理论计
间,从而确定药物的有效剂量、剂量递增幅度和最大剂 算的数值模拟放大法,这些都是采用相关数学、物理统
[36]
量 。可见,采用MIDD进行模型的设计与分析,可以大 计模型进行的模拟预测 ,可快速完成中试放大工艺研
[28]
大降低样本量,减少研发成本,提高实验效率。 究,促进成品上市。
3.3 剂型与制剂工艺研究 3.5 质量与安全性研究
在筛选给药途径和剂型时,一般都需要经历一个复 中药新药的研发离不开其质量研究,而MIDD在药
杂的考察过程,需综合考虑药物处方组成、药用物质的 物质量控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相关模型,
理化性质、不同剂型的载药量、临床用药剂量、患者的顺 将药物的体内吸收和临床表现与药物关键质量参数、剂
应性等因素。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药动学研究以保证 型优化情况以及体内外评价(如溶出性、粒径)结果相关
在所考察的给药途径与剂型下有较好且稳定的疗效。 联,有助于准确把控影响药物吸收和临床表现的因素、
PK/PD 模型是研究药物时间-浓度、浓度-效应、时间-效 药物暴露量的变化来源以及药物关键质量参数的安
[29]
[37]
应关系的有力工具。田瑶 通过该模型预测了青藤碱 全性 。
[30]
经皮给药的药效时间长于口服给药。雒银珍等 利用 随着中药的广泛使用,关于其副作用的报道不断增
分子模拟技术分析豨莶通栓,将其对应的来源中药在豨 加,业界对其安全性的关注也在日益增加。基于PK/PD
莶通栓丸剂和胶囊剂中的入药成分作对比,最终表明豨 模型阐明“量-时-毒-效”关系,解析毒性作用规律,为中
莶通栓胶囊更具有优势。这意味着相关模型能为中药 药的减毒增效研究提供了新技术,是保障中药安全性的
[39]
[38]
的剂型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环节 。龚小红 利用 WinNonlin 软件,根据中草
制剂工艺的研究要确定关键控制点和控制目标,应 药的配伍原理,构建了一房室 Sigmoid Emax模型,探索了
参考药用物质的稳定性情况,以保证药品质量稳定。提 配伍对大黄毒性的影响以及协同作用机制。其结果从
取工艺对中药材有效成分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分离纯化 吸收和消除两个方面证实了 PK/PD 模型能评估不同配
[31]
工艺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活性。何宝峰等 采用优劣解 伍组合对大黄毒性的影响,确定了能有效抑制大黄毒性
距离法模型和 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对甘 和提高其药效的配伍组合,从而确保了大黄的用药安
草糖类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终优选的水提工艺 全。有研究结合PBPK模型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大
[32]
稳定可行。马青玉 通过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和算法产 黄素、苦参碱和雷公藤甲素等中药成分进行了肝毒性血
生虚拟数据,再与原始数据结合建立双频超声萃取的预 药浓度和口服给药方案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的
测模型,从而获得了甘草中甘草苷、复方芍药甘草汤中 安全给药方案接近临床推荐的给药方案,同时也表明该
[33]
[40]
甘草苷和芍药苷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戴胜云 通过 模型是中药毒性研究的有效辅助工具 。
构建中药直接压片片剂关键质量属性预测模型,基于相 3.6 监管决策与评价研究
关统计模型建立中药压片处方智能设计方法,提高了辅 MIDD对药物研发决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2018
[34]
料选择的效率与可靠性。王学成等 采用相关数学模 年,美国 FDA 开展试点计划,鼓励药物开发者和美国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21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21 · 26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