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中国药房》2023年13期
P. 40
(用虚线表示):CNA中的氨基与黄体酮分子中的羰基形
黄体酮-CNA
成异质氢键,另外相邻的 CNA 分子通过三重碳-氢-氧
(C-H┈O)氢键以 R 3 (12)模式形成了同质分子间氢键,
3
以上2种氢键共同构筑了共晶稳定的三维网格结构。结 透过率/% CNA
果见图1。
黄体酮
4 000 3 500 3 000 2 500 2 000 1 500 1 000 500
波数/cm -1
图3 黄体酮-CNA共晶等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
3.4 黄体酮-CNA共晶的物相鉴别结果
差式扫描量热检测结果显示,黄体酮-CNA 共晶的
熔点为 115.16 ℃,高于 CNA(108.88 ℃),低于黄体酮
(131.66 ℃),符合共晶的一般特征。结果见图4。
图1 黄体酮-CNA共晶的氢键连接模式椭球图
黄体酮-CNA
3.2 黄体酮-CNA共晶的晶相特征检测结果
黄体酮-CNA共晶粉末X射线衍射图包含以下主要 CNA
的 2θ 角:8.18°,14.06°,15.38°,16.38°,17.86°,19.77°, ( mV/mg )
21.25°,22.02°,24.65°,26.08°,27.84°。从粉末 X 射线衍 热流/ 黄体酮
射图谱中可看到,黄体酮-CNA 共晶衍射峰的拓扑结构
与黄体酮、CNA有明显差异,共晶中出现了新的衍射峰,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表明形成了新的共晶相。结果见图2。 温度/℃
图4 黄体酮-CNA共晶等的差式扫描量热图
黄体酮-CNA
3.5 黄体酮-CNA共晶的溶出度检测结果
黄体酮-CNA共晶在水中的溶出速率和溶出度明显
CNA 大于黄体酮原料药及黄体酮和CNA的物理混合物。黄
强度 体酮-CNA共晶的溶出速率比黄体酮原料药提高了1倍
以上,表明黄体酮与 CNA 形成共晶后可以提高黄体酮
黄体酮
的水溶性。结果见图5。
25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2 θ/° 20
( μg/mL ) 15 黄体酮-CNA
图2 黄体酮-CNA共晶等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 黄体酮
3.3 黄体酮-CNA共晶的红外光谱检测结果 10 黄体酮与CNA的物理混合物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结果显示,黄体酮-CNA 质量浓度/
5
共晶中羰基的峰分别出现在 1 627.91 cm 和 1 585.48
-1
0
-1
cm 处,而黄体酮中羰基的峰主要位于1 674.20 cm 和 0 50 100 150 200
-1
时间/min
-1
1 612.49 cm 处,这可能是因为黄体酮分子的羰基与
图5 黄体酮-CNA共晶等的溶出曲线(x±s,n=3)
CNA 的氨基之间形成了氢键,使黄体酮-CNA 共晶中的
3.6 黄体酮-CNA共晶的体内毒性考察结果
—C=O 伸缩振动频率出现蓝移。与黄体酮分子相比,
3.6.1 体质量及存活率变化
黄体酮-CNA共晶中黄体酮的C-H峰发生了红移,由原
各组小鼠在给药期间体质量均呈上升趋势,且给药
-1
-1
来的 2 943 cm 处移至 3 371 cm 处,这可能是因为共 的14 d内各组小鼠的死亡率均为零。结果见图6。
晶中存在一个较弱的C-H键与氧原子或苯环的π键相 3.6.2 脏器指数测定结果
互作用,从而诱导形成了更稳定的结构。该结果提示, 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小鼠的肝脏指数、肾脏指
-1
黄体酮-CNA共晶与原料药相比在3 500~2 750 cm 以 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酮组及黄体
-1
及1 700~1 250 cm 范围内有较明显的差异,初步预示 酮-CNA共晶各剂量组小鼠的子宫指数均显著升高(P<
了黄体酮-CNA共晶化合物的形成。结果见图3。 0.05)。结果见表1。
· 1570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3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