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中国药房》2023年11期
P. 117

各研究的对照组共涉及 4 个不同的双膦酸盐类药                        12 个月,两组患者 CTX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物,考虑其可能是存在异质性的来源。故按照对照组治                           [MD=-0.04,95%CI(-0.13,0.05),P=0.4]。 针 对
                                                                                                           2
                                                   2
          疗药物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发现,各组异质性 I 均大于                         PINP,治疗第 12 个月后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I =
          50%,P<0.05。故笔者认为对照组干预药物不同不是异                       92%,P<0.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进行分
          质性的来源。详见图5。                                        析。Meta 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第 12 个月试验组患者
                                                             PI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D=-9.07,95%CI(-11.22,
                                                             -6.92),P<0.001];治疗第 6 个月,两组患者 PINP 水平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55,95%CI(-4.12,
                                                             1.02),P=0.24]。详见表2。
                                                                      表2 血清相关指标Meta分析汇总
                                                                             异质性                  分析结果
                                                              指标   观察周期              效应模型

                                                                          I²/%   P            MD(95%CI)   P
                                                              CTX   6个月   86   <0.001  随机   -0.09(-0.16,-0.02)  0.01
                                                              CTX  12个月   87    0.005  随机   -0.04(-0.13,0.05)  0.4
                                                              PINP  6个月    0    0.61  固定    -1.55(-4.12,1.02)  0.24
                                                              PINP  12个月  92   <0.001  随机   -9.07(-11.22,-6.92)  <0.001
                                                             2.4 发表偏倚分析
         图5 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指标亚组分析的 Meta 分                             以全髋骨密度为例进行发表偏倚分析,倒漏斗图显
               析森林图
                                                             示所有数据点分布在漏斗两侧,但两侧不完全对称,不
          2.3.2 治疗 12 个月后骨折发生率 4 项研究            [8,10―12] (n=  能排除有发表偏倚的存在。详见图8。

                                                       2
          2 499)报道了骨折情况 ,各研究间异质性较低(I =                                  1
          29%,P=0.24),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Meta                               0.8
          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骨折发生率比较                                   ( MD )  0.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0.67,1.54),P=                        SE  0.4
                                                                       0.2
          0.92]。详见图6。                                                   0
                                                                               -1    -0.5       0        0.5        1
                                                                                      MD
                                                                        图8 全髋骨密度的倒漏斗图
                                                             3 讨论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是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与
         图6 两组患者治疗 12 个月后骨折发生率的 Meta 分析
                                                             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的偶联平衡被打破,骨吸收大于
               森林图
                                                             骨形成,骨量持续流失,继而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
          2.3.3 不良反应发生率 4项研究           [8,10―12] (n=2 319)报道  加 。地诺单抗与双膦酸盐均能有效增加骨密度,减少
                                                               [14]
          了不良反应情况,各研究间异质性较高(I =79%,P=                        骨质疏松性相关骨折风险,并已得到充分证实                    [15―16] 。然
                                               2
          0.00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Meta分析结果                      而两组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决定着其不同的临床特点,
          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为明确地诺单抗与双膦酸盐两种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
          [OR=0.99,95%CI(0.67,1.46),P=0.97]。详见图7。            疗效与安全性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在现有临床研究的
                                                             基础上,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两种药物治疗骨质疏松
                                                             的临床证据进行评价并总结。
                                                                 本研究共纳入 6 项 RCT,共计 3 145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腰椎、全髋、股骨颈骨
           图7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
                                                             密度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地诺单在增加骨
          2.3.4 血清相关指标 4项研究          [8,11―13] (n=1 740)报道了  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抑制破骨细胞过度表达方面更具优
          患者血清 CTX、PINP 情况。针对 CTX,治疗第 6 个月后                  势。两组患者治疗 12 个月后骨折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
                                  2
          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I =86%,P<0.001),采用随                    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针对血清相关指标,两药均能降
          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                         低血清中 CTX、PINP 水平,在降低骨转化率、改善骨代
          治疗第 6 个月试验组患者 CTX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谢状态方面均表现出了优势,但地诺单抗对CTX的影响
          [MD=-0.09,95%CI(-0.16,-0.02),P=0.01];治疗第           在治疗 6 个月时更显著,而对 PINP 的影响在第 12 个月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1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1    · 1387 ·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