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中国药房》2023年11期
P. 112
2.1.4 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 3 926例患者中,3例患 用的基线数据整体上也是一致的。
者使用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后共发生了5次不良事件。由 2.2.3 检验结果 用药前,2 组患者的检验指标中仅血
于这3例患者使用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均属于超说明书用 小板(P=0.028)与天冬氨酸转氨酶(P=0.034)比较,差
药,根据我国不良反应的定义,只能算是不良事件而非 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不良反应,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76%(3/3 926)。根据 意义(P>0.05)。用药中,2 组患者的检验指标比较,差
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推荐的不良反应发生标准 ,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组患者的检验
[1]
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罕见”。 指标中仅中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 0.016);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2 例患者(0.051%)与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属于“可能”相 0.05)。以上结果表明,2组患者的检验指标整体上也是
关,1 例患者(0.025%)与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属于“很可 一致的。
能”相关。3 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为 46~59 岁, 2.2.4 合理用药分析 在合理用药方面,试验组患者全
给药频次均为“每日1次”,均未合并使用氯吡格雷片,均 部为超说明书用药,对照组患者绝大多数是预防性用药
无肝、肾功能不全,均无哺乳期妇女。用药后发生时间: (也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尤其是对于一种新上市的PPI,
5次不良事件中,1次发生在用药后2 d,2次发生在用药 预防用药的循证医学依据还需要持续补充。2组患者超
后 6 d,2 次发生在用药后 7 d。临床表现:5 次不良事件 说明书使用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的检验指标均出现异常,其中2次丙氨酸转氨酶升高,2 (P>0.05)。
次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1次总胆红素升高。严重程度: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知,从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注射
5次不良事件均属于轻度不良事件。处置与转归:5次不 用艾普拉唑钠使用情况、检验指标对比,以及合理用药
良事件均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转归均为好转,转归时 分析来看,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大部分重要指标之间无显
间分别为3次1 d,2次3 d。对原患疾病的影响:3例患者 著性差异,而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也未影响试验组与对
的5次不良事件对原患疾病未造成住院日延长、病情加 照组患者整体上属于同一个背景基线。由此可知,不良
重等影响。 事件的发生与注射用艾普拉唑钠相关性更大,而非患者
2.2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结果 病情、地域、医疗条件或环境等因素。
2.2.1 2组患者基本情况 按照1∶4比例匹配的试验组 3 讨论
(n=3)和对照组(n=12)患者均来自心血管重症医学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在临床实
科、泌尿外科及胃肠外科;2组患者均无哺乳期妇女及肾 际使用中的安全性。注射用艾普拉唑钠于 2017 年获批
功能不全患者;2 组患者在人群特征(性别、年龄)、可疑 上市,上市时间不长,但已有报道其用于反流性食管
影响因素(药物过敏史、疾病史、外伤史、手术史、用药 炎 、十二指肠溃疡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 [9―10] 、咽喉反流性
[7]
史、吸烟史、饮酒史)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疾病 、预防反复溃疡出血 [12―13] 的临床应用或研究。本
[11]
食品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史、吸毒史数据缺失,合并用药 研究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该药虽属于超说明书用药,
因种类分散导致计数太少,因此均无法计算其统计量。 但在临床实践中十分常见。
2 组患者既往不良反应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合分析该药上市前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的安全
0.035)。以上结果表明,2 组患者基本资料整体上是一 性数据显示 [14―15] ,该药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
致的。 中枢神经系统与血液系统,包括腹胀、腹痛、腹泻,胆红
2.2.2 2 组患者注射用艾普拉唑钠使用情况 (1)用药 素、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酰转肽酶升高,头晕、头痛、
目的:15例患者中预防用药(即超说明书用药)占比均为 牙痛,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增
66.67%,治疗用药占比均为 33.33%。(2)给药次数:试验 高,白细胞下降等,除此之外,还发现有患者出现尿蛋白
组每例患者平均给药次数为2.00次,对照组每例患者平 阳性(++),表明该药可能会影响肾功能。而本研究结果
均给药次数为2.83次,2组患者给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 显示,注射用艾普拉唑钠不良反应症状表现程度为“不
计学意义(P<0.001)。(3)给药频次与时长:2 组患者给 严重”,主要是肝功能指标异常,包括丙氨酸转氨酶、天
药频次、平均单次用药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升高,未发现从广东省不良反
(P<0.05)。(4)合并用药:2 组患者合并用药情况比较, 应管理平台2018年获得的1例寒战、高热的不良反应患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单次疗程:2组患者均 者,中英文献检索也未收集到涉及本品的不良反应患
以 1 d 疗程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8)。(6)单 者。本研究结果显示,不良事件相关性评价“很可能”相
次剂量与总剂量:2 组患者平均用药天数与用药总剂量 关 1 例、“可能”相关 2 例,但因总患者数有限,故难发现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溶媒使用情况: 罕见不良反应,若想修改说明书中罕见不良反应部分,
2 组患者均使用 100 mL 的 0.9% 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 则应扩大安全性试验规模。
媒。以上结果表明,2 组患者关于注射用艾普拉唑钠使 注射用艾普拉唑钠说明书中关于不良反应的表述
· 1382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1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