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中国药房》2023年9期
P. 108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再通率 共 4 项研究 [5,8―9,14] 报道了替奈普酶对比
阿替普酶治疗后再通率的情况,替奈普酶剂量均为0.25
mg/kg,纳入的各项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I =64.2%,
2
P=0.03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Meta 分析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95%CI)=1.57(0.56,4.37),P=0.386],见图2。
2.3.2 再灌注病变百分比 共3项研究 [5,8―9] 报道了替奈
普酶对比阿替普酶治疗后再灌注病变百分比的情况,替 图3 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再灌注病变百分
奈普酶剂量均为 0.25 mg/kg,纳入的各项研究之间存在 比比较森林图
2
异质性(I =80.4%,P=0.006),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
效应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再灌注病变百分
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95%CI)=9.64(-6.98,
26.26),P=0.256],见图3。
图2 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再通率比较森 图4 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早期神经功能改
林图 善率比较森林图
2.3.3 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 共 6 项研究 [5,8,11,12―14] 报道 见图 5。根据替奈普酶的剂量不同进行亚组分析,3
了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的情况,纳入的各项研究之间存 项研究 [5,10,13] 报道的剂量为 0.1 mg/kg,结果显示,小剂
2
在异质性(I =63.4%,P=0.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 量替奈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并效应量。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 [OR(95%CI)=0.91(0.54,1.54),P=0.732]。 6 项 研
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1.40(0.90, 究 [5,8―10,13―14] 报道的剂量为0.25 mg/kg,结果显示,中剂量
2.20),P=0.139],见图 4。根据替奈普酶的剂量不同进 替奈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行亚组分析,2 项研究 [5,13] 报道的剂量为 0.1 mg/kg,结果 (95%CI)=1.36(0.98,1.87),P=0.065]。3项研究 [11―13] 报
显示,小剂量替奈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比较,差异无统 道的剂量为 0.4 mg/kg,结果显示,大剂量替奈普酶组与
计学意义[OR(95%CI)=1.45(0.62,3.38),P=0.392]。 阿替普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0.75
4 项研究 [5,8,13―14] 报道的剂量为 0.25 mg/kg,结果显示,中 (0.39,1.45),P=0.393]。
剂量替奈普酶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阿替普酶组, 2.3.5 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 共 8 项研究 [5,8―14] 报道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2.44(1.09,5.46),P= 替奈普酶对比阿替普酶治疗90 d后mRs评分0~2分的
2
0.030]。3 项研究 [11―13] 报道的剂量为 0.4 mg/kg,结果显 情况,纳入的各项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I =61.7%,P=
示,大剂量替奈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 0.00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Meta分析结果
学意义[OR(95%CI)=0.82(0.44,1.51),P=0.523]。 显示,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
2.3.4 神经功能恢复优异率 共 8 项研究 [5,8―14] 报道了 学意义[OR(95%CI)=1.17(0.83,1.67),P=0.375],见图
替奈普酶对比阿替普酶治疗90 d后mRs评分0~1分的 6。根据替奈普酶的剂量不同进行亚组分析,3 项研
2
情况,纳入的各项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I =29.7%,P= 究 [5,10,13] 报道的剂量为 0.1 mg/kg,结果显示,小剂量替奈
0.15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Meta 分析结 普酶组与阿替普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果显示,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优异率比较,差异无 (95%CI)=1.23(0.70,2.14),P=0.470]。 6 项 研
统计学意义[OR(95%CI)=1.04(0.81,1.33),P=0.764], 究 [5,8―10,13―14] 报道的剂量为0.25 mg/kg,结果显示,中剂量
· 1122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9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