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中国药房》2023年9期
P. 103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例数 平均年龄及范围/岁 干预措施 平均疗程及范围/d
第一作者及发表年份 研究类型 患者类型 感染病原菌 结局指标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Eriksson 2001 [8] RCT 恶性血液病化疗粒 念珠菌、曲霉菌、隐球 40 40 47(17~74) 46(20~75) 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盐 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0.97 16(3~ 12(3~ ②③④
细胞缺乏伴发热 菌、根霉菌 0.97 mg/kg,24 h持续泵入 mg/kg,4 h间断滴注 89) 51)
Lee 2003 [9] 回顾性队 儿童粒细胞缺乏伴 未提及 28 28 未提及 未提及 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盐 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0.5 未提及 未提及 ④
列研究 发热 0.5 mg/kg,24 h持续泵入 mg/kg,6 h间断滴注
Peleg 2004 [10] 回顾性队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念珠菌、曲霉菌、毛孢 39 42 未提及 未提及 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盐 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盐 未提及 未提及 ①②③
列研究 恶性肿瘤 子菌、毛霉菌 (0.79±0.20)mg/kg,24 h (0.69±0.20)mg/kg,4 h间断
持续泵入 滴注
Schulenburg 2005 [11] 前瞻性队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曲霉菌 17 10 53(22~75) 61(41~79) 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盐 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0.5 9(2~33) 5(2~19) ③④
列研究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0.5 mg/kg,24 h持续泵入 mg/kg,2~6 h间断滴注
Maharom 2006 [12] 前瞻性队 恶性血液病真菌感 隐球菌、曲霉菌、青霉 91 57 40(15~74) 36(16~68) 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 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4~ 11(1~ 14(5~ ①②③④
列研究 染 菌、组织胞浆菌、毛霉 24 h持续泵入 6 h间断滴注 147) 121)
菌、念珠菌
Altmannsberger 2007 [13] 回顾性队 中性粒细胞缺乏 未提及 36 20 53 57 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盐 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盐 1 未提及 未提及 ①②③④
列研究 1 mg/kg,24 h持续泵入 mg/kg,6 h间断滴注
Geersing 2021 [14] 回顾性队 腹腔脓毒症 未提及 185 134 71 (65~76) 66 (57~75) 两性霉素 B 去氧胆酸盐 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0.7 未提及 未提及 ③
列研究 0.7 mg/kg,24 h持续泵入 mg/kg,间断滴注
①:临床有效率;②:全因死亡率;③:肾功能损害发生率;④:输液反应发生率
表2 队列研究的质量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肯定研究 设计和统 暴露组和 意义[RR=0.71,95%CI(0.45,1.11),P=0.13]。结果见图4。
非暴露 暴露因 结局指 随访时
暴露组 起始时无 计分析时 未暴露组
第一作者及发表年份 组代表 素的确 标的评 间足够 总分
代表性 须观察的 考虑两组 随访资料
性 定 价 长
结局指标 的可比性 的完整性
Lee 2003 [9] 1 1 1 0 1 1 1 0 6
Peleg 2004 [10] 1 1 0 1 1 1 1 0 6
Schulenburg 2005 [11] 1 1 1 1 1 2 1 1 9
Maharom 2006 [12] 1 1 1 1 2 1 1 1 9
Altmannsberger 2007 [13] 1 1 0 1 1 1 1 0 6
Geersing 2021 [14] 1 1 1 0 2 2 1 0 8
图4 两组患者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
2.3.4 输液反应发生率 5项研究报道了输液反应发生
图2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 率 [8―9,11―13] 。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 =37%,P=0.18),
2
2.3.2 全 因 死 亡 率 4 项 研 究 报 道 了 全 因 死 亡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
2
率 [8,10,12―13] 。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 =0,P=0.79), 试验组患者的输液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Meta 分析结果显 0.28,95%CI(0.18,0.43),P<0.000 01]。结果见图5。
示,试验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
0.37,95%CI(0.19,0.72),P=0.003]。结果见图3。
图5 两组患者输液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
图3 两组患者全因死亡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 2.4 敏感性分析
2.3.3 肾功能损害发生率 6项研究报道了肾功能损害发 以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逐一
2
生率 [8,10―14] 。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 =80%,P= 剔除各项研究后,所得结果与剔除前无显著性差异(P>
0.000 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 0.05),提示本研究所得结果稳健。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9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9 · 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