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中国药房》2023年6期
P. 120

型药学博士[简称“Pharm. D”,但实际授予学术型博士                       化学、生物学、医学”的“1+3基础”课程模式已转变为“药
                     [15]
         (PhD)学位] ;复旦大学药学院开展了“4+4”本博衔接                        学+医学、生物学、化学、人文社会管理科学、信息科学、
                                              [16]
          临床药学博士人才培养(也授予PhD学位) 。2022年9                        工程科学……”的“1+N”多学科交叉课程模式。虽然为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                           方便受访者理解,本次调查问卷中采用了学科类课程的
          业目录(2022 年)》,正式在药学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表述形式,但和临床医学课程从“学科”为主线向“器官
                                [17]
          1055)中增设“专博”层次 ,为双学位教育的进一步开                         系统”为主线的转变一样,临床药学课程亦应打破界限
          展提供了可能。国外部分高水平药学院校如美国密歇                             分明的学科壁垒,以跨学科贯通式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
          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通过Pharm. D/PhD、Pharm. D/                新主线。
          公共卫生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MPH)、Pharm.              临床药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在于以“懂医精药,
          D/工 商 管 理 硕 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善研善成”为宗旨的医药类核心课程建设,关键在于医
          MBA)等学术学位+专业学位、专业学位+专业学位的双                          药深度融合及与临床的紧密结合。课程体系的建设应
          学位教育形式培养临床药学人才。北京协和医学院、复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系统化设计医药类核心课程相关
          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等我国高水平医学院校也在积极探                             的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各环节,开设的理论
                                         [18]
          索 MD/PhD 双学位联授培养新模式 。未来,有条件的                        课程要着力解决机械重复或衔接困难、层层递进受限的
          高校应积极加快双学位教育形式的探索试点,以培养高                            问题,临床实践课程要做到连续统一并覆盖足够的广
          层次复合型临床药学人才。                                        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科研类课程要密切结合药学相关
              在学制形式上,增设“一贯制”“一体化”等长学制教                        的临床问题和药学科技前沿。同时,要强化除基础医
          育形式获得了受访者的广泛认同。目前,我国临床药学                            学、临床医学之外的医药类其他课程的建设,包括加强
          教育主要是采用本、硕、博分段式培养的方式,不可避免                           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培养,将中医药课程列为必修课和
          地让很多非临床药学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入临床药                             实践教学必备内容;注重学生全球卫生健康意识培养,
          学硕、博阶段学习。分段式培养的一大优点是能促进学                            加快开设公共卫生、全球卫生等课程。
          科知识能力的交叉融合,但其局限性在于不利于与临床                                总之,要加快建设医药融合、多学科交叉、中西融
          紧密结合。长学制教育是保证“早临床、长期临床、不间                           合、中外贯通、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融通的临床药学教
          断临床”的好方式。除此之外,长学制教育能以相对较                            育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满
          低的成本、较快的培养速度来吸引优质生源,还可统筹                            足临床药学高层次人才在医疗团队中寻求自身差异化
          协调理论学习、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巩固学生的专业                            竞争优势的迫切需求。
          思想和专业基础,以避免人才过程性流失,提高人才培                            3.5 推动以药师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导师队伍和毕业后
          养效益。由此可见,增设并强化长学制教育形式已成为                            规培制度建设
          临床药学教育的重要趋势。                                            无论是院校教育阶段,还是毕业后教育阶段,师资
              在学制年限上,本次调查中,8年的基本学制年限获                         队伍质量都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博士教育
          得的认同最多。目前,国内外医学教育长学制基本年限                            来说,导师是第一责任人,要发挥导向、导学、导心作用。
          从8年到10年不等,而我国临床医学、口腔医学8年制虽                          本调查中,“双导师制”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但不管是
          设立较早、影响范围较广,但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如8年                           高校专任教师和药师的组合,或是药师和医师的组合,
          制毕业生在科研维度上的表现低于期待,青年医师在毕                            具有临床药学教育背景和临床实践经验的药师都是重
                                   [19]
          业后缺乏创新发力的后劲等 。近几年,我国批准设立                            要的师资力量。但目前药师队伍中能具备博士生导师
          的医学教育长学制均为9年制,如中医9年制、中西医结                           资格的师资非常有限,这已成为药学领域高质量师资队
          合 9 年制(试点)等。日本部分高校提出在“全新 6 年制                       伍建设的瓶颈。根据 2018 年公布的一项对 292 家医院
          药学教育系统”改革中设立“先进研究培养轨道”,通过                           740 位临床药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具有博士学位的仅占
                                                                                                   [21]
          10 年“一贯制”形式来培养引领药学/医学研究、药事管                         4.7%,且无一人为临床药学或临床医学专业 。建议今
                                                       [20]
          理、医疗等领域并活跃于国际舞台的“药师科学家” 。                           后应大力加强对带教药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国家卫
          从我国临床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应用型(药物临床合理                            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应共同推动带教药师队伍培养,
          使用)和科研型(新药原始创新)两个培养目标发展性融                           遴选高水平院校设立“临床药学专博师资培养基地”,鼓
          合的视角来看,9年制可能是较为适宜的长学制年限。                            励有高级职称的临床药师攻读临床药学定向在职博士,
          3.4 建构立足懂医精药、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                           单列博士生指标,加速培养使其成为合格的临床药学
          体系                                                  师资。
              药学职业的不断重建,主要以药学教育和药学课程                              从教育体系完整性来看,医学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的更新作为其变革的推动者。调查显示,传统的“药学+                           应至少涵盖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 3 个阶


          · 750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6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6期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