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中国药房》2022年18期
P. 97

表1 132例患者的基本资料                                        表2 模型的筛选流程
          指标      中位值(最小值~最大值)   指标         中位值(最小值~最大值)      模型编号          模型信息             ΔOFV       P
          年龄/岁      55.5(34.0~80.0)  TBIL/(μmol/L)  10.3(4.4~25.7)  1   基础模型                  0
          体质量/kg    62.1(40.0~88.0)  AST/(U/L)  19(11~61)     2         模型1+肝损伤对CL的影响         0.39     >0.05
          身高/m      1.63(1.46~1.73)  ALT/(U/L)  17.5(6.0~82.0)  3       模型1+性别对CL的影响         -0.25     >0.05
          BSA/m 2   1.68(1.38~2.41)  碱性磷酸酯酶/(U/L)  76(32~202)  4        模型1+年龄对CL的影响         -0.01     >0.05
          KPS/分      85(70~100)  乳酸脱氢酶/(U/L)  176.5(92.0~477.0)  5      模型1+BSA对CL的影响         0.83     >0.05
          TP/(g/L)  61.95(41.50~82.70)  Scr/(μmol/L)  63(40~153)  6     模型1+Scr对CL的影响         6.90     <0.05
          ALB/(g/L)  36.6(25.4~48.8)                          7         模型1+TP对CL的影响          0.89     >0.05
                                                              8         模型1+体质量对CL的影响         0.11     >0.05
          2.2 已报道模型的模拟结果
                                                              9         模型1+TBIL对CL的影响        7.97     <0.05
                                      [14]
                          [12]
              使用 Onoue 等 和张国伟等 建立的模型(下文简                      10        模型6+TBIL对CL的影响        8.61     <0.05
          称模型 1、模型 2)对我院肿瘤患者多西他赛血药浓度监                         11        模型10-Scr对CL的影响       -8.24     <0.01
                                                              12        模型10-TBIL对CL的影响      -7.43     <0.01
          测数据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即以
          模型个体预测值为横坐标、因变量(实测值)为纵坐标绘                              式中,CLi为个体清除率;CL’为清除率的群体典型
                                                                                      2
          制 DV-IPRED 拟合优度图],结果见图 1(图中,位于对角                   值;ηCLi是均值为0、方差为ω 的个体间变异;Cob为实测
          线上的圆点表示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同,下同)。由图1可                          值;Cp为某实测值对应的预测值,εij是均数为 0、方差为
                                                              2
          知,所建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差距较大,可能与受试                           σ 的个体内变异。
                                                                 各参数的预测结果见表3。Bootstrap分析的结果与
          患者不同种族或地区有关。可见,模型1、模型2无法用
                                                                                                          [15]
                                                             所建模型的模拟结果接近,说明模型较为稳定、可靠 ;
          于预估本地区肿瘤患者多西他赛的临床剂量。
                                                             最终估算得多西他赛的 V 为 7.38 L,CL 群体典型值为
                  1 800
                                                             37.82 L/h。
                                                             表3   多西他赛最终模型 PPK 参数预测值及 Bootstrap
                  1 300                                           分析结果
                ( ng/mL )  800                                              NONMEM法             Bootstrap法

                DV/                                           参数      预测值  变异度/%  95%置信区间  中位值  变异度/%  95%置信区间
                                                              CL/(L/h)  37.82  10.19  30.23,45.41  38.39  11.94  35.47,50.11
                  300
                                                              Scr/(μmol/L)  0.44  38.48  0.11,0.78  0.44  42.18  0.07,0.78
                                                              TBIL/(μmol/L) -0.63  22.23  -0.91,0.35  -0.64  22.02  -0.90,0.37
                     0            1 000         2 000
                                IPRED/(ng/mL)                 CL 2/(L/h)  12.63  16.46  8.53,16.72  12.73  410.17  9.72,53.77
                                 A.模型1                        CL 3/(L/h)  30.30  17.54  19.83,40.77  24.67  34.46  7.60,29.88
                                                              V/L      7.38  23.63  3.95,10.81  7.38  0  7.38,7.38
                  1 800
                                                              V 2/L    5.61  28.64  2.44,8.77  6.19  12.58  4.98,7.26
                                                              V 3/L   911.97  15.30  637.21,1 186.74  859.95  11.28  696.21,1 040.64
                  1 300
                ( ng/mL )  800                                个体间变异/%  0.02  18.04  0.01,0.02  0.03  4.38  0.02,0.03
                                                               ω CL
                DV/                                            ω CL2   2.81  9.79  2.27,3.35  3.47  5.37  3.11,3.84
                  300                                          ω CL3   1.40  18.45  0.89,1.90  2.18  5.33  1.95,2.41
                                                                       1.12  4.93  1.01,1.22  1.30  12.37  0.98,1.61
                                                               ω V
                    0      500    1 000  1 500  2 000                  0.09  32.67  0.03,0.15  0.13  6.65  0.11,0.15
                                                               ω V2
                                IPRED/(ng/mL)
                                                               ω V3    0.38  7.99  0.32,0.44  0.30  6.38  0.26,0.33
                                 B.模型2
                                                              个体内变异/%
                     图1 已报道模型的模拟结果                             σ       0.35  8.18  0.30,0.41  0.34  11.23  0.29,0.41
          2.3  固定效应模型的构建结果                                      CL:中央室清除率;Scr:患者Scr水平对CL的影响大小;TBIL:患
                                                             者TBIL水平对CL的影响大小;CL 2:浅周边室清除率;CL 3:深周边室清
              采用“向前纳入、向后剔除”法考察对 CL 有一定影
                                                             除率;V:中央室分布容积;V 2:浅周边室分布容积;V 3:深周边室分布容
          响的协变量,具体筛选流程见表 2。由表 2 可知,Scr、                      积;ω CL:CL的随机效应;ω CL2:CL 2的随机效应;ω CL3:CL 3的随机效应;
          TBIL对患者多西他赛的CL均有显著影响(P<0.01),故                     ω V:V的随机效应;ω V2:V 2的随机效应;ω V3:V 3的随机效应
          将Scr、TBIL纳入最终模型。                                   2.5 最终模型的构建结果
          2.4  随机效应模型的构建结果                                       采用“向前纳入、向后剔除”法得到 CL 的最终回归
              本研究对个体间变异、个体内变异进行考察,结果                         模型如下:
          显示,个体间变异采用指数型模型、个体内变异采用比                               CLj=CL×(Scr/63) ×(TBIL/10.3)   -0.63  ⋅⋅⋅ 公式(3)
                                                                                  0.44
          例型模型的效果较好。随机效应模型如下:                                    式中,CLj为个体清除率,CL 为清除率的群体典型
              ln(CLi )=ln(CL’)+ηCLi ⋅⋅⋅⋅⋅⋅⋅⋅⋅⋅⋅⋅⋅⋅⋅⋅⋅⋅⋅⋅⋅⋅⋅⋅⋅ 公式(1)  值;Scr 为患者 Scr 水平,TBIL 为患者 TBIL 水平,63 与
              Cob=Cp×(1+εij )⋅⋅⋅⋅⋅⋅⋅⋅⋅⋅⋅⋅⋅⋅⋅⋅⋅⋅⋅⋅⋅⋅⋅⋅⋅⋅⋅⋅⋅⋅⋅⋅⋅⋅⋅⋅⋅⋅ 公式(2)  10.3 分别为 Scr 和 TBIL 水平的中位值。根据上述最终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8期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8  ·2263·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