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中国药房》2022年16期
P. 114

关键条目为否)、中等质量(超过1个非关键条目为否)、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低质量(1 个关键条目为否,伴或不伴非关键条目为否)                              AMSTAR 2 评价结果显示,5 篇文献的方法学为中
        和极低质量(超过1个关键条目为否,伴或不伴非关键条                           等质量   [6-8,19-20] ,2 篇为极低质量 [17-18] 。影响纳入文献质
               [14]
        目为否) 。                                              量的主要原因为所有研究均未解释选择纳入研究设计
        1.4.2  证据质量评价        采用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                 类型的原因(条目 3)和报告纳入研究的资金来源(条目
        与 评 价(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10);其次为未进行系统评价注册或未报告系统评价的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工具评价结局指            实施与计划书不一致(条目 2),未提供详细的纳入研究
                                              [15]
        标的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极低4个等级 。RCT的                         的基本特征(条目8),偏倚风险评价工具使用不合理(条
                                                            目9),未考虑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或异质性对结果的影
        证据起始为高质量,从偏倚风险、不一致性、间接性、不
                                                            响(条目13)等。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图2。
        精确性和发表偏倚5个因素进行降级,未降级为高级,降
                                                            2.3 纳入研究的证据质量评价
        1 级为中级,降 2 级为低级,降 3 级为极低级 。观察性
                                              [16]
                                                                剔除极低质量的文献 ,本研究对5篇中等质量的文
                                                                                  [14]
        研究的证据起始为低质量,从大效应量、存在剂量-效应
                                                            献 [6-8,19-20] 进行证据提取,共纳入 36 个结局指标,其中中
        关系和负偏倚3个因素进行升级,升1级为中级,升2级
                                                            级指标7个(19.44%),低级指标22个(61.11%),极低级
              [16]
        为高级 。若纳入文献中采用GRADE方法报告了证据
                                                            指标 7 个(19.44%)。造成证据质量降级的原因主要为
        等级,则直接采纳其证据等级结果。
                                                            研究结果的不精确性(71.74%)、不一致性(13.04%)、偏
        1.5 数据分析
                                                            倚风险(10.87%)和间接性(4.35%)。结果见表2。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法总结纳入研究的证据。
                                                            2.4  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评价
        2 结果
                                                            2.4.1  阿片类药物      2项研究报道了阿片类药物的有效
        2.1  文献筛选流程与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性和安全性     [6,19] 。Bellù等 研究结果显示,有效性方面,
                                                                                  [6]
            初筛共获得相关文献322篇,经阅读标题、摘要和全                        与安慰剂/空白对照比较,阿片类药物能显著降低疼痛评
        文后,最终纳入7篇文献         [6-8,17-20] ,包括Meta分析4篇 [6-8,20] ,  分(P<0.001)。安全性方面,与安慰剂/空白对照比较,
        系统评价3篇      [17-19] 。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纳入研究的基               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增加新生儿的低血压发生率(P=
        本特征见表1。                                             0.002),但阿片类药物暴露对新生儿死亡率(P=0.51)、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P=0.90)、脑室内出血发生
         计算检索后获得文献(n=321)     参考文献补充检索(n=1)
                                                            率(P=0.19)、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P=0.33)等,以
                                                            及 18~24 个月时(P=0.41)和 5~6 岁时(P=0.38)的神
                                   剔除重复文献(n=79)
                                                                                                [19]
                                                            经发育障碍发生率均无显著影响;Gao 等 研究结果显
                  初筛获得文献(n=243)
                                   排除文献(n=212)              示,与空白对照或低剂量吗啡比较,新生儿期吗啡暴露
                  进一步获得文献(n=31)                             对儿童在 8~9 岁及更早时期的行为、认知、运动和执行
                                   排除文献(n=24),包括研究类型不符      功能等神经心理发育未见影响,但对5~7岁儿童的内化
                                   (n=5)、研究对象不符(n=9)、干预措施
                                   不符(n=5)、无法提取新生儿资料(n=
                                   4)、无原始研究纳入(n=1)          行为和18个月的认知、运动等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尚存
                                                            在争议。阿片类药物与其他种类镇痛药,以及不同阿片
                  最终纳入文献(n=7)
                                                                                                         [6]
                                                            类药物之间比较的数据极为有限,无法得出确切结论 。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表 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第一作者及发表年份 纳入研究类型    文献类型 研究对象      例数 疼痛类型       干预组         对照组             结局指标             质量等级
         Bellù 2021 [6]  RCT  Meta分析 早产儿、足月儿  2 023 机械通气性疼痛  阿片类药物(吗啡、芬太 安慰剂/空白对照     疼痛评分、低血压、神经发育障碍等   中
                                                          尼、舒芬太尼等)                    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
         Ohlsson 2020 [7]  RCT  Meta分析 早产儿、足月儿  728 操作性疼痛、术后疼痛 对乙酰氨基酚  葡萄糖/蔗糖/吗啡/无菌水/利丙 疼痛评分、心率等生理/行为指标,  中
                                                                      双卡因             不良事件发生率,吗啡用量
         Foster 2017 [8]  RCT  Meta分析 早产儿、足月儿  506 针刺相关操作性疼痛 表面麻醉剂    安慰剂             疼痛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       中
         Rossi 2021 [17]  临床研究  系统评价 新生儿    2 065 围术期疼痛   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 未明确             疼痛评分、疼痛等生理/行为指标   极低
                                                          药物/非药物联合镇痛
         Relland 2021 [18]  RCT、观察性研究 系统评价 围术期外的重症监  1 038 未明确  局部麻醉技术  未明确           疼痛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心率、  极低
                                  护病房                                                 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
         Gao 2021 [19]  RCT、队列研究  系统评价 极早产儿、早产儿、 1 455 未限定  吗啡(未限制给药剂量、 空白对照/低剂量吗啡    神经心理发育障碍等不良事件发生    中
                                  足月儿                     频率、持续时间)                    率(吗啡暴露至少6个月后)
         Romantsik 2017 [20]  RCT  Meta分析 足月儿  112 机械通气性疼痛  可乐定       安慰剂/空白对照/右旋美托咪定 疼痛评分               中


        ·2024 ·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6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6期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