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中国药房》2021年20期
P. 52
UPLC-MS/MS法分析旋覆花蜜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Δ
吕渭升 1,2* ,位翠杰 ,潘晓君 ,杨文惠 ,何民友 ,陈向东 ,孙冬梅 ,魏 梅 ,李振雨 (1.广东一方制药
1,2
1,2
1,2
1,2
1,2
1,2 #
1,2
1,2
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244;2.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 佛山 528244)
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1)20-2478-0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1.20.08
摘 要 目的:比较旋覆花蜜炙前后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色谱柱为
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5 µL。采
用电喷雾离子源,以正离子模式扫描,一级质谱扫描范围为m/z 70~1 050,二级质谱扫描范围为m/z 50~1 050,归一化碰撞能量为
40、60 eV,质谱图类型为峰形图,鞘气流速为 35 arb,辅助气流速为 10 arb,喷雾电压为 3.80 kV,透镜电压为 50 V,加热温度为
350 ℃,毛细管温度为350 ℃。采用Qual Browser 4.1.39.1软件并参考在线高分辨数据库mzCloud、中药成分高分辨质谱本地数据
库OTCML,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对化合物进行鉴定。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OPLS-DA),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为标准筛选旋覆花蜜炙前后的差异性成分。结果:从旋覆花及其蜜炙品中共鉴定
出29个共有化学成分,包括1-咖啡酰奎宁酸、绿原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等5个酚酸类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狭叶依瓦菊素等
12个黄酮类成分,以及1-O-乙酰旋覆花内酯、二大花旋覆花内酯B、1-O-乙酰基-6-O-异丁酰基大花旋覆花内酯等12个倍半萜内酯
类成分。PCA结果显示,旋覆花与蜜旋覆花分别位于得分图的两侧。OPLS-DA结果显示,有7个成分的VIP值大于1,分别为峰
19(大花旋覆花素)、峰6(槲皮万寿菊苷)、峰1(1-咖啡酰奎宁酸)、峰21(紫花牡荆素)、峰20(tomentosin)、峰13(菠叶素)、峰3(瑞香
素)。结论:经蜜炙后,旋覆花的化学成分含量有所改变,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大花旋覆花素、槲皮万寿菊苷、1-咖啡酰奎宁
酸、tomentosin、紫花牡荆素、菠叶素、瑞香素可能为旋覆花及其蜜炙品的差异性成分。
关键词 旋覆花;蜜旋覆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化学成分
Variation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in Inula japonica by UPLC-MS/MS before and after Honey-frying
LYU Weisheng ,WEI Cuijie ,PAN Xiaojun ,YANG Wenhui ,HE Minyou ,CHEN Xiangdong ,SUN
1,2
1,2
1,2
1,2
1,2
1,2
1,2
Dongmei ,WEI Mei ,LI Zhenyu (1. Guangdong E-fong Pharmaceutical Co.,Ltd.,Guangdong Foshan
1,2
1,2
528244,China;2.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TCM Formula,Guangdong Foshan 528244,China)
3638. [14] 程斌,周爱珍,彭昕,等.浙贝母 UPLC-Q-TOF-MS/MS 指
[ 9 ] 郝翠,赵恒强,崔莉,等.黄芩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J].中 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抗炎质量标志物的分析[J].中国药
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7):723-727. 房,2020,31(17):2129-2135.
[10] 何军,朱旭江,杨平荣,等.中药配方颗粒的现状与发展新 [15] 杜伟锋,岳显可,朱涛,等.不同产地加工方法浙贝母的高
思路[J].中草药,2018,49(20):4717-4725. 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指纹图谱分析[J].中华中医药
[11] 国家药典委员会.有关中药配方颗粒药品标准制定的通 杂志,2016,31(12):4956-4960.
知[EB/OL].(2021-02-24)[2021-05-10]. https://www.chp. [16] 何敏,郭田,杜昕,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浙贝母配方颗
org.cn/gjydw/tz/15815.jhtml. 粒中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J].医药导报,2018,37
[12] 刘梦云,江洁怡,毕晓黎,等.葛花配方颗粒的UPLC指纹 (4):477-479.
图谱研究[J].中国药房,2017,28(21):2978-2980. [17] 秦建平,李家春,吴建雄,等.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浙贝母
[13] 徐玉玲,雷燕莉,曾立,等.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统一标准的 质量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9):34-36.
有关问题探讨[J].中草药,2020,51(20):5389-5394. [18] 朱广磊,睢宁,张春椿,等.不同产地浙贝母药材 HPLC-
ELSD 指纹图谱的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
Δ 基金项目: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No.2018B030323004);
41(5):352-361.
“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项目(No.2017TY04R197)
*主管中药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电 [19] 黄华花,张伟云,陈景海,等.陈皮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提
话:0757-85128602。E-mail:731535332@qq.com 高研究[J].中国药房,2019,30(7):937-941.
# 通信作者:主管中药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 (收稿日期:2021-05-27 修回日期:2021-08-24)
颗粒。电话:0757-85128602。E-mail:1083656123@qq.com (编辑:陈 宏)
·2478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20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