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中国药房》2021年20期
P. 51
表6 贝母辛等3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6) 饮片量的不一致有关;相同企业不同批次浙贝母配方颗
Tab 6 Results of average recovery tests of 3 compo- 粒样品的相似度接近,提示相同生产企业的原料和生产
nents such as peimisine(n=6) 工艺相对稳定。
待测成分 已知量,μg 加入量,μg 测得量,μg 加样回收率,% 平均加样回收率,% RSD,% 3.3 样品含量结果分析
贝母辛 90.09 89.34 175.93 96.08 95.82 1.17 含量测定结果显示,13批不同生产企业浙贝母配方
90.05 89.34 176.02 96.23
89.95 89.34 174.88 95.06 颗粒样品间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而相同企业不同批次
89.93 89.34 174.56 94.73 样品的含量基本一致。从总含量方面看,企业C、A的平
90.04 89.34 177.37 97.75 均总含量最高,分别为 5.02、4.61 mg/g,相差不大;企业
90.14 89.34 175.09 95.09
贝母素甲 890.89 764.00 1 652.85 99.73 99.00 1.96 E、B、D 的平均总含量分别为 3.48、3.02、1.87 mg/g,存在
890.53 764.00 1 671.09 102.17 较大差异。从单个成分含量方面看,贝母辛为 0.17~
889.47 764.00 1 643.23 98.66 1.02 mg/g,贝母素甲为 0.52~2.26 mg/g,贝母素乙为
889.29 764.00 1 635.26 97.64
890.36 764.00 1 649.08 99.31 0.70~3.50 mg/g。同一成分含量在不同生产企业样品
891.42 764.00 1 628.76 96.51 中的变化规律不同,如在企业 A、C 的样品中,贝母素乙
贝母素乙 545.55 584.12 1 089.76 93.17 95.39 2.00
545.33 584.12 1 116.04 97.70 含量最高,可达3.20 mg/g以上;其次是贝母辛,含量不低
544.67 584.12 1 103.50 95.67 于0.81 mg/g;最低为贝母素甲,平均含量不足0.60 mg/g。
544.56 584.12 1 093.51 93.98 在企业B、D、E的样品中,含量由高到低均为贝母素甲>
545.22 584.12 1 115.03 97.55
545.87 584.12 1 096.66 94.29 贝母素乙>贝母辛,且这3家生产企业样品中的贝母素
表7 不同生产企业浙贝母配方颗粒中贝母辛等3种成 甲和贝母素乙含量略有差异,但贝母辛含量相当。引起
分的含量测定结果(n=3,mg/g) 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不同生产企业的工艺不一致,所用浙
[19]
Tab 7 Results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3 compo- 贝母药材质量本身存在差异 。此外,笔者还发现,在
nents such as peimisine of F. thunbergii for- 浙贝母药材(配方颗粒)中易被忽略的生物碱成分贝母
mula granules from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辛含量较高(因药典和相关文献[17-18]均未纳入该指
(n=3,mg/g) 标),特别是 S1~S3、S7~S9 样品中贝母辛的平均含量
高达0.92 mg/g,约是同批贝母素甲的1.6倍,因此笔者认
生产企业 编号 批号 贝母辛 贝母素甲 贝母素乙 总含量
A S1 20200901 0.88 0.56 3.23 4.67 为可将其作为浙贝母配方颗粒的质量考察指标。
A S2 20201112 0.81 0.52 3.22 4.55 综上所述,所建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
A S3 20210401 0.85 0.53 3.22 4.60
B S4 20021023 0.18 1.78 1.09 3.05 行,重复性好,可用于浙贝母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
B S5 20021110 0.19 1.77 1.07 3.03 参考文献
B S6 20021127 0.19 1.72 1.09 2.99 [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2020年
C S7 20200505 1.01 0.63 3.36 5.00
C S8 20200827 0.95 0.65 3.34 4.94 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04-305.
C S9 20210115 1.02 0.61 3.50 5.13 [ 2 ] 赵金凯,杜伟锋,应泽茜,等.浙贝母的现代研究进展[J].
D S10 20000331 0.17 0.99 0.73 1.89 时珍国医国药,2019,30(1):177-180.
D S11 20000412 0.18 0.98 0.71 1.87 [ 3 ] 汪少华,乔家法.不同产地浙贝母多糖含量的比较[J].中
D S12 20000508 0.19 0.94 0.70 1.83
E S13 未标注 0.18 2.26 1.04 3.48 国现代应用药学,2014,31(10):1256-1258.
[ 4 ] 陈文君,郑卫红,项颖华.浙贝母花、地上茎与鳞茎总生物
粉末充分浸润,提取率明显提高。样品回流结束后,本
碱、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比较[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课题组分别采用滤纸过滤和离心两种方式对所得溶液
2008,32(4):530-531.
进行处理,结果发现,滤纸过滤时的重复性较差,而采用
[ 5 ] 赵顺鑫,周浓,杨琳琳,等.不同产地浙贝母中 10 种核苷
离心时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均较好。
类成分含量分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0,39(10):
3.2 指纹图谱分析
35-40.
[17]
13批样品中共有5个共有峰,比秦建平等 、朱广磊 [ 6 ] 卓诗勤,张浩,丁弋娜,等.硫熏和鲜切浙贝母的化学成分
等 关于浙贝母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结果少 2~4 个共 及其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
[18]
有峰,其原因可能为浙贝母配方颗粒在制备过程中采用 (3):618-621.
[13]
水提方式,导致某些脂溶性成分不能被充分提取 。13 [ 7 ] 佟晓琳.浙贝母主要成分血浆药代动力学及肿瘤耐药细
批浙贝母配方颗粒样品与共有模式的相似度为0.669~ 胞抑制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6.
0.971,表明不同生产企业的配方颗粒质量差距较大,这 [ 8 ] 杨群,胡晓莉,张锴,等.基于粉体学表征技术的浙贝母配
可能跟浙贝母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特别是样品相当于 方颗粒处方和工艺研究[J].中草药,2018,49(15):3632-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20期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20 ·24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