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202018
P. 88
Fisher 检验;以患者的性别、年龄、BMI、碘对比剂用量、 晚发性、5例为超晚发性。皮肤ADR的表现以荨麻疹最
住院时间、实验室检查、肿瘤病史、基础病史、过敏史、饮 常见,共61例,占总发生人数的38.9%,详见表3。
酒史等为自变量,将其分别与碘对比剂相关皮肤 ADR 表2 4种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的发生情况
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带 Tab 2 The occurrence of skin ADR related to 4 kinds
入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分析碘对比剂致皮肤ADR发 of iodine contrast agents
生的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DR
碘对比剂种类 使用人数
2 结果 例数 发生率,% 构成比,%
碘普罗胺 34 016 67 0.197 42.68
2.1 患者一般情况
碘克沙醇 34 562 34 0.098 21.66
接受碘对比剂 CT 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共 136 879 碘海醇 34 387 31 0.090 19.74
例,其中发生碘对比剂相关皮肤 ADR 的 157 例,总发生 碘帕醇 33 914 25 0.074 15.92
合计 136 879 157 0.115 100.
率为 0.115%。157 例患者中,男性 79 例(50.3%)、女性
78例(49.7%);年龄19~86岁,平均年龄(52.68±18.73) 表3 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不同发生时间、不同表现
岁;BMI为14.6~40.7 kg/m ,平均值为(22.5±3.7)kg/m ; 的病例分布(例)
2
2
住院天数为 3~43 d(≤10 d 的 25 例、11~20 d 的 65 例、 Tab 3 Cas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occurrence time
21~30 d 的 40 例、31~40 d 的 0 例、>40 d 的 27 例);有 and different manifestations of skin ADR rela-
肿瘤病史的 31 例(神经系统肿瘤 4 例、呼吸循环系统肿 ted to iodine contrast agents(case)
瘤14例、消化系统肿瘤6例、泌尿生殖系统肿瘤7例);有 严重程度 皮肤表现 例数 发生时间
基础病史的34例(高血压病史14例、冠心病史9例、糖尿 急性 晚发性 超晚发性
轻度(颈部或面部) 红斑 18 16 2 0
病史11例);有过敏史的21例(中药过敏4例、中成药过 丘疹 24 21 3 0
敏3例、化学药过敏6例、注射用药过敏8例);有饮酒史 荨麻疹 61 58 3 0
瘙痒 15 15 0 0
的12例。157例患者均有临床合并用药,具体用药情况
中度(局部) 巨大荨麻疹 21 20 1 0
为:抗感染用药 52 例,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 23 例,消化 皮肤深层血管神经性水肿 10 9 1 0
系统疾病用药18例,呼吸系统疾病用药15例,肿瘤用药 重度(全身) 红斑 2 1 1 0
荨麻疹 3 0 1 2
31例,解热镇痛药6例,中药及其制剂12例。
剥脱性皮炎 1 0 0 1
2.2 患者碘对比剂的用量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1 0 0 1
患者4种碘对比剂的用量为15~100 mL,平均值为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1 0 0 1
合计 157 140 12 5
(73.06±13.29)mL。碘对比剂不同用量的病例分布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1.026,P=0.379),详见 157例患者中,发生急性皮肤ADR的患者有140例,
2
表1。 其中使用碘普罗胺的患者最多,与使用其他3种碘对比
表1 碘对比剂不同用量的病例分布[例(%%)] 剂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而使用其
Tab 1 Cas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dosage of iodine 余 3 种碘对比剂致急性皮肤 ADR 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
contrast agents [case(%%)] 意义(P 均>0.05)。发生晚发性皮肤 ADR 的患者有 12
碘对比剂用量 碘普罗胺 碘克沙醇 碘海醇 碘帕醇 合计 例,其中未见使用碘帕醇的患者,而使用碘克沙醇的患
15~40 mL 13(8.28) 9(5.73) 10(6.37) 7(4.46) 39(24.84) 者最多,其与使用其余3种碘对比剂致晚发性皮肤ADR
41~65 mL 17(10.83) 6(3.82) 7(4.46) 6(3.82) 36(22.93) 发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使用碘海醇与
66~90 mL 19(12.10) 8(5.10) 5(3.18) 5(3.18) 37(23.57)
>90 mL 18(11.46) 11(7.01) 9(5.73) 7(4.46) 45(28.66) 使用碘普罗胺、碘帕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
2.3 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的发生情况 0.05)。使用碘克沙醇、碘海醇的患者中分别有4、1例发
4种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的发生率各异,其中碘 生了超晚发性皮肤ADR,使用其余2种碘对比剂的患者
普罗胺相关皮肤ADR的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0.197%; 均未见超晚发性皮肤 ADR 发生,使用碘克沙醇与使用
碘帕醇相关皮肤ADR的发生率最低,发生率为0.074%, 其余 3 种碘对比剂致超晚发性皮肤 ADR 发生差异有统
详见表2。 计学意义(P均<0.05),详见表4。
2.4 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的发生时间及表现 4 种碘对比剂相关皮肤 ADR 的严重程度以轻度发
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主要以急性为主(89.2%), 生率最高(75.2%),其中以碘普罗胺发生荨麻疹为主。
其中最早发生时间为注射后 3 min,最晚发生时间为注 除了碘帕醇外,其余 3 种碘对比剂均引发了重度皮肤
射后32 min,中位发生时间为12.5 min。皮肤ADR严重 ADR,其中1例患者使用碘克沙醇发生了嗜酸性粒细胞
程度以轻度为主,共 118 例,占总发生人数的 75.2%;发 增多性皮炎,另 1 例患者使用碘海醇后发生了 Stevens-
生重度皮肤ADR的患者有8例 ,其中1例为急性、2例为 Johnson综合征,详见表5。
·2254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18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