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2020年17期
P. 125

·综述·

        酚酸类化合物抗肝细胞癌作用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Δ



              1*
                                                                 3,5 #
        赵 健 ,张露潆 ,李婉萤 ,陈浩坤 ,曾 榛 ,李赫伟 ,宋家乐 (1.桂林医学院药学院,广西 桂林 541100;
                                                         4
                                3
                                        3
                                                 3
                        2
        2.桂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广西 桂林 541100;3.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西 桂林 541100;4.桂林医学院
        科技处,广西 桂林 541100;5.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广西 桂林 541100)
        中图分类号 R735.7;R9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0)17-2163-0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0.17.21
        摘  要   目的:总结酚酸类化合物抗肝细胞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以“酚酸”“肝细胞癌”“抗癌机制”“Hepatocellular carci-
        noma”“HCC”“Phenolic acid”“Anti-cancer mechanism”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
        2000年1月-2020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酚酸类化合物抗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以及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
        结论:酚酸类化合物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减缓细胞有丝分裂速率,调节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通
        过调控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自噬,以及激活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其作用
        机制主要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如柯里拉京、齐墩果酸、藤黄酸、熊果酸等)、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如银杏酸、科罗索酸、藤黄
        酸等)、促进肝癌细胞自噬(如松萝酸、鼠尾草酸、甘草次酸等)、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如土荆酸乙酯、没食子酸、柯里拉京等)等;同
        时,酚酸类化合物在抗肝癌药物研发中具有降低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器官的毒副作用以及提高其抗癌活性等作用(如齐墩果酸纳
        米粒、熊果酸纳米粒、熊果酸纳米粒等)。但是,由于酚酸类化合物抗肝细胞癌机制复杂,常激活多条通路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因
        此其作用机制尚需更深入研究。
        关键词 酚酸类化合物;肝细胞癌;作用机制;应用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大部分属                             酚酸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属植物次生代
        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后文简称           谢物,按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羟基苯甲酸型和羟基肉桂
        为肝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8 年全球新                       酸型。常见的羟基苯甲酸型包括没食子酸、鞣花酸、银
                                                     [1]
        发肝癌约 84.1 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病例数占 46.7% 。                    杏酸等;羟基肉桂酸型包括绿原酸、咖啡酸、丹酚酸等。
                                                                                         [4]
                                                                                                 [5]
        肝癌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大量研究表明,病毒感                           酚酸类化合物作用多样,具有抗菌 、抗病毒 、抗氧化                      [6]
        染、黄曲霉毒素、血脂紊乱、酒精、遗传因素、高血压、性                         等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发现酚酸类化合物可通过阻滞
        激素紊乱等均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2-3] 。目前,临床仍      细胞周期,减缓细胞有丝分裂速率,激活白介素相关因
        以手术为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肝癌发病早期病                           子、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等信号通路抑
        情隐匿,且无明显症状,确诊时多已为中晚期或发生转                           制肝癌细胞增殖;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信号通路及其下游
        移,故术后患者的满意度及生存率均较差,因此积极寻
                                                           因子调控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
        找有效的肝癌防治药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转移;通过调控LC3-Ⅱ、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Δ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No.81560530,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等信号通
        No.81760589,No.81960590);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
                                                           路促进肝癌细胞自噬,以及影响 p53、凋亡前体蛋白
        国资助计划(No.人社厅函〔2019〕160号);教育部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
        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o.GKE2018-KF03);广西自然科学基             (Bax)、MAPK 等信号因子,激活胱天蛋白酶 3(Caspase-
        金资助项目(No.2020GXNSFAA159160);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           3)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同时酚酸类化合物在抗肝癌药物
        干教师培育计划资助项目(No.桂教人〔2018〕18 号);广西高校中青年
                                                           研发中具有降低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器官的毒副作用
        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No.2019KY0523);桂林医学院引进人才
                                                                                    [7]
        科研启动基金(No.04010150001);桂林医学院中青年教职工科研能力             以及提高其抗癌活性等作用 。因此,笔者以“酚酸”“肝
        提升项目(No.2018glmcy079)                              细胞癌”“抗癌机制”“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zhjian1020@163.
                                                          “Phenolic acid”“Anti-cancer mechanism”等为关键词,在
        com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 等数据库中组合
           # 通信作者: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营养与疾病
        预防。E-mail:songjiale@glmc.edu.cn                    查询 2000 年 1 月-2020 年 4 月发表的相关文献。本文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17期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17  ·2163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