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202012
P. 130

阿帕替尼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Δ



                                         1
               1*
                                 1
                        2
                                                 2 #
        陈加容 ,谢 丽 ,赵洪鉴 ,胡 馨 ,刘 荣 [1.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成都 610081;2.成都大学医学院
        (护理学院),成都 610106]
        中图分类号 R94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0)12-1528-0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0.12.22

        摘   要   目的:为开发高效、低毒的阿帕替尼新型制剂提供参考。方法:以“阿帕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新剂型”“新型给药
        系统”“Apatinib”“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New dosage forms”“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
        普网、PubMed、SpringLink、谷歌学术镜像等数据库中组合检索2010年1月-2019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阿帕替尼新剂型的
        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3 906篇,其中有效文献30篇。目前已有的阿帕替尼新型给药系统
        包括纳米粒、胶束、脂质体、水凝胶、超细纤维和脂质纳米气泡等,这些新型给药系统均能提高阿帕替尼的水溶性和病灶部位的药
        物浓度,显著增强药物在抑制肿瘤生长、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等方面的作用并有助于降低药物毒性。但有关上述新型给药系统
        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基础研究,关于载药量有限、释药不完全、辅料及高分子材料的用量及安全性、体内过程及其稳定性等问题的研
        究尚不充分,故新型给药系统的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仍有待研究者进一步关注,深入研发更安全、更有效的阿帕替尼新剂型仍是
        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阿帕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新型给药系统;纳米粒;胶束;脂质体;水凝胶;超细纤维;脂质纳米气泡



            阿帕替尼(Apatinib,Apa)是一种小分子靶向肿瘤治                   供参考。
        疗药物,化学名为N-[4-(1-腈基-环戊基)苯基]-2-(4-吡啶                  1 纳米粒
        甲基)氨基-3-吡啶甲酰胺,分子式为 C24H23N5O,分子量                        纳米粒是指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构成的粒
        397.47,其主要抗肿瘤作用机制为高选择性地结合并抑                         径范围为 1~1 000 nm 的固体胶体粒子,又称超细粒
        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2(VEGFR-2),从而抑制                       子。作为药物载体,纳米粒可将药物溶解或包裹于其
        血管生成、降低肿瘤细胞微血管密度                [1-2] 、抑制肿瘤细胞       中,或物理吸附在其表面,具有载药量高、包封率高和释
                                                                                      [10]
                                                                         [13]
        生长  [3-4] 。Apa对多种肿瘤均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               [5-8] ,  药可控等特点 。Halasz K 等 采用聚乳酸-羟基乙酸
        还可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提高化疗药物的治                          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通过沉淀法制备了载 Apa
              [9]
        疗效果 。近期有研究表明,Apa除抗肿瘤作用外,还可                          的PLGA纳米粒,该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57.10 nm,Ze-
        用于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             [10-11] 。目前已上市的口服制         ta 电位为-23.7 mV,包封率达 65.92%,且具有缓释特
        剂为阿帕替尼甲磺酸盐片,其临床用药剂量较大(850                           点,体外药物释放试验结果显示,Apa 溶液 72 h 可释药
        mg/d)且副作用多 。为了减少用药剂量、提高药效、降                         100%,而载Apa纳米粒14 d的释药率为46%;以人视网
                        [12]
        低毒副作用,近年来学者们对Apa新剂型开展了广泛深                           膜上皮细胞(ARPE-19 细胞株)为对象的体外试验结果
        入的研究,涉及脂质体、胶束、纳米粒等。基于此,笔者                           显示,载Apa纳米粒对ARPE-19 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
        以“阿帕替尼”“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新剂型”“新型给药                         因子(VEGF)和 VEGFR-2 表达的抑制率比相同剂量的
        系统”“Apatinib”“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New dos-  Apa溶液高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有研
        age forms”“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等为中英文关键       究者以人血清白蛋白(HSA)为载体材料制备 Apa 纳米
                                                            粒。例如,Jeong JH 等 将聚乙二醇(PEG)修饰的 HSA
                                                                               [11]
        词,在中国知网、维普网、PubMed、SpringLink、谷歌学术
        镜像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 2010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                 (HSA-PEG)作为纳米粒骨架对 Apa 进行包载,制备成
                                                            Apa-HSA-PEG纳米粒,并研究其对VEGF介导的视网膜
        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 13 906 篇,
                                                            血管通透性的抑制作用和对糖尿病诱导的视网膜血管
        其中有效文献 30 篇。现对 Apa 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
                                                            渗漏的阻断作用。体外细胞旁通透性和跨内皮细胞电
        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发高效、低毒的 Apa 新型制剂提
                                                            阻测定结果显示,Apa-HSA-PEG纳米粒对VEGF诱导的
            Δ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No.16ZB0421)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具有明显的抑制
            *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电话:028-86432423。E-
                                                            作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体内实验表
        mail:1657141948@qq.com
                                                            明,于小鼠玻璃体腔注射 Apa-HSA-PEG 纳米粒可显著
            # 通信作者: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治疗恶性肿瘤的新型纳米
                                                                                                      [14]
        药物/基因制剂。电话:028-84617082。E-mail:liurongscu@126.com   抑制糖尿病诱导的视网膜血管渗漏。Lee JE 等 也报

        ·1528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12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12期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