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202004
P. 60

2.3.6  灌流实验过程中4种千金子素的稳定性考察                    根     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处吸收的 Ka值和 Peff值测定结
        据前期预试验结果,选取脂肪油用量为0.2 g/L的自组装                        果见表 2。由表 2 可见,不同千金子脂肪油用量的自组
        胶束溶液,共 5 份,分别于 37 ℃保温 0、1、2、3、4 h 时,经               装胶束均能使 4 种千金子素在各肠段的 Ka值和 Peff值呈
        0.22 μm 微孔滤膜滤过后,按“2.3.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                    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当千金子脂肪油用量为0.4 g/L时,
        品溶液,再按“2.3.3”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并按标准曲                        4 种千金子素在各肠段均呈现最大吸收,且与不含脂肪
        线法计算4种千金子素的含量,考察在37 ℃肠灌流过程                          油组(0 g/L,下同)比较,其Peff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
        中自组装胶束及其中成分的稳定性。结果,自组装胶束                            P<0.01);与不含脂肪油组比较,除千金子素 L1在十二
        的性状稳定,未见絮凝或沉淀等现象;4种千金子素在不                           指肠段以及千金子素L2、L3在空肠段中的Ka值差异无统
        同时间点间的含量RSD均小于2.5%(n=5),见表1。这                       计学意义(P>0.05)之外,不同千金子脂肪油用量组中4
        表明,自组装胶束及其中的4种千金子素成分在37 ℃条                          种千金子素在各肠段的Ka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
        件下进行肠灌流4 h过程中稳定性良好。                                 0.01)。按不同脂肪油用量组各肠段的Ka、Peff值排序:当
        表 1 37 ℃℃肠灌流过程中 4 种千金子素的稳定性试验                       千金子脂肪油用量为 0.2 g/L 时,千金子素 L1、L2、L3 的
              结果                                            Ka、Peff值在空肠处均为最高,千金子素 L8的 Ka、Peff值在
        Tab 1 Results of stability tests of 4 kinds of euphorbia  回肠处均为最高,4 种千金子素的 Ka、Peff值在结肠处均
               during intestinal perfusion at 37 ℃℃         为最低(除千金子素 L2的 Peff值在回肠处最低外);当千
                       不同时间点的含量,mg/L        含量(x±s),        金子脂肪油用量为0.4 g/L时,千金子素L1、L2的Ka、Peff值
        待测成分                                       RSD,%
                 0 h  1 h   2 h  3 h   4 h   mg/L
                 8.41  8.37  8.14  8.19  8.29  8.28±0.11  1.39  在空肠处均为最高,千金子素L3、L8的Ka、Peff值在回肠处
        千金子素L1
                 4.15  4.37  4.17  4.25  4.32  4.25±0.09  2.22  均为最高,4 种千金子素的 Ka、Peff值在结肠处均为最低
        千金子素L2
                 7.28  7.13  7.23  7.22  7.09  7.19±0.08  1.08
        千金子素L3                                             (除千金子素L1、L2的Peff值在十二指肠处为最低外);当
                11.82  12.17  12.12  11.71  11.98  11.96±0.19  1.63
        千金子素L8
                                                            千金子脂肪油用量为 1 g/L 时,千金子素 L1、L2、L3的 Ka、
        2.3.7  样品含量测定 “2.2”项下灌流实验结束后,分别
                                                            Peff值在空肠处均为最高,千金子素L8的Ka、Peff值在回肠
        取不同组别含药肠灌流液的灌流液和流出液,按“2.3.2”
                                                            处均为最高,4 种千金子素的 Ka、Peff值在结肠处均为最
        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并按“2.3.3”项下色谱条件进
                                                            低;当千金子脂肪油用量为4 g/L时,4种千金子素的Ka、
        样分析,以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
                                                            Peff值在空肠处均为最高(除千金子素 L8的 Ka值在回肠
        2.4  数据处理
                                                            处最高外),在结肠处均为最低(除千金子素 L2的 Peff值
            根据“2.3”项下测定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4种千金
        子素的 Ka值(min )和 Peff值(cm/min):Ka=(1-coutV out/       在回肠处为最低外)。4 种千金子素在各肠段的吸收效
                       -1
                                                            果总体上呈现空肠最好、结肠最差的趋势。
        cinV in )·Qin/V;Peff=-Qin ·ln(coutV out/cinV in )/A。式中,cin和cout
        分别为该肠段灌流液和流出液中待测成分的质量浓度                             3.2  不同千金子脂肪油用量对 4 种千金子素在大鼠回
                                                            肠段累积吸收量的影响
        (mg/L);V in和V out分别为该肠段灌流液的灌流液和流出液
        体积(mL,均以液体质量表示);Qin为灌流速度(mL/min);                       由表 2 可见,不同千金子脂肪油用量组中 4 种千金
                                        2
        V 为该灌流肠段的体积(cm),V=πR L[R 为该肠段半径                     子素在空肠段吸收均最好;但与不含脂肪油组比较,其
                                3
        (cm),L 为该肠段的长度(cm)];A 为该灌流肠段的表面                     余脂肪油用量组中 4 种千金子素在空肠处的 Ka值差异
        积(cm),A=2πRL。其中,灌流液的流入与流出体积按                        大部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以比较不同脂肪油
              2
        重量法 进行校正,即假设进出口的灌流液密度一样,                            用量条件下的吸收差异。因此,选择吸收较好的回肠
               [15]
        则灌流液和流出液的质量可分别表示灌流液和流出液                             段[与不含脂肪油组比较,其他脂肪油用量组的 Ka值和
        的体积。此外,按以下公式计算4种千金子素各个时间                            Pef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累积吸收量
        点的吸收量(Q):Q=cinV in-coutV out;将各个时间点某肠段              计算。结果显示,与不含脂肪油组比较,千金子脂肪油
        的吸收量累加,即为千金子素的累积吸收量。                                用量为0.2~4 g/L时,4种千金子素在大鼠回肠处的累积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实验数据以x±                     吸收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以0.4 g/L脂
        s 表示,各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肪油用量组为最高,详见表3。
        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3 结果                                                    千金子素 L1、L2、L3、L8均为千金二萜烷型二萜醇酯
        3.1  不同千金子脂肪油用量对 4 种千金子素在大鼠各                        类化合物,含有多个酯键,极性较小,采用 ACD/ChemS-
        肠段中吸收情况的影响                                          ketch 10.0 软件计算千 4 种千金子素的疏水常数分别为
            120 min的在体灌流过程中,4种千金子素在大鼠十                      5.55±0.53、8.61±0.45、7.25±0.42、5.56±0.43,进一步


        ·438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4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4期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