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202004
P. 65
即得。 0.007 3、0.003 8、0.005 9 mg/mL。
2.2.3 阴性对照溶液 以80%甲醇为阴性对照溶液。 2.6 精密度试验
2.3 系统适用性试验 取“2.2.1”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适量,按“2.1”项下色
取“2.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编号: 谱条件连续进样测定 6 次,记录峰面积。结果,没食子
S1)、阴性对照溶液适量,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 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苯甲酰芍药苷
定,记录色谱图。结果,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不低于 峰面积的 RSD 分别为 0.63%、0.65%、0.38%、0.54%、
3 000,阴性对照无干扰,各成分分离度均大于 3,详见 0.83%、0.97%(n=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图 1。 2.7 稳定性试验
取“2.2.2”项下供试品溶液(编号:S1)适量,分别于
0.80
0.60 室温放置0、2、4、8、12 h时,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
AU 0.40
0.20 定,记录峰面积。结果,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
0
0 10 20 30 40 50 60 芍药苷、苯甲酸、苯甲酰芍药苷峰面积的 RSD 分别为
t,min
A.混合对照品溶液 0.63%、0.76%、0.53%、0.66%、0.71%、0.65%(n=5),表
1.20
0.90 明供试品溶液在室温下放置12 h内基本稳定。
AU 0.60 2.8 重复性试验
0.30
0 取赤芍药材粉末(编号:S1)1 g,共6份,按“2.2.2”项
0 10 20 30 40 50 60
t,min 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再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
B.供试品溶液(编号:S1)
0.05
0.04 定,记录峰面积并按标准曲线法计算样品中6种成分的
AU 0.03
0.02 含量。结果,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
0.01
0 10 20 30 40 50 60 甲酸、苯甲酰芍药苷含量的 RSD 分别为 1.13%、1.11%、
t,min
C.阴性对照溶液 1.22%、1.34%、1.28%、1.34%(n=6),表明本方法重复
注:1.没食子酸;2.儿茶素;3.芍药内酯苷;4.芍药苷;5.苯甲酸;6.苯 性良好。
甲酰芍药苷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Note:1. gallic acid;2. catechin;3. alibiflorin;4. paeoniflorin;5.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赤芍药材粉末(编号:S1)1 g,
benzoic acid;6. benzoylpaeoniflorin 共6份,分别按各已知含量的50%、100%、150%比例加
图1 高效液相色谱图 入各单一对照品,按“2.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Fig 1 HPLC chromatograms 再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并计算加
2.4 线性关系考察 样回收率。结果表明,本方法准确度良好,详见表3。
分别精密量取“2.2.1”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适量,用 2.10 赤芍药材样品含量测定
甲醇逐级稀释,制成不同质量浓度的系列线性工作溶 取 11 批赤芍药材粉末各 1 g,按“2.2.2”项下方法制
液,再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以 备供试品溶液,再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
待测成分质量浓度(x,mg/mL)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 峰面积并按标准曲线法计算样品中6种成分的含量。每
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见表2。 样品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结果见表4。
表2 回归方程与线性范围 2.11 不同采收期赤芍药材折干率的动态变化
Tab 2 Regression equation and linear range 计算不同采收期赤芍药材的折干率:折干率=(干
待测成分 回归方程 r 线性范围,mg/mL 质量/鲜质量)×100%。折干率越高表示药材所含水份
[12]
没食子酸 y=6×10 x-288 588 0.999 2 0.013 2~0.25 越少 。以采收期(x)为横坐标、折干率(y,%)为纵坐标
7
7
儿茶素 y=4×10 x-828 316 0.999 9 0.013 2~0.25 绘制折干率动态变化柱状图,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不
7
芍药内酯苷 y=4×10 x-46 145 0.999 7 0.026 8~0.51 同采收期赤芍药材的折干率存在差异,其中5-10月采收
7
芍药苷 y=1×10 x+3×10 6 0.999 2 0.42~8.01
7
苯甲酸 y=6×10 x-739 164 0.999 4 0.016~0.31 的赤芍药材折干率总体呈上升趋势;8月30日-10月15
苯甲酰芍药苷 y=1×10 x+622 465 0.999 8 0.02~0.38 日折干率均大于 48%,并在 9 月 15 日达到最高值,约为
7
2.5 定量限与检测限考察 49%;5-6月折干率较低,在5月30日达最低,约为33%。
精密量取“2.2.1”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适量,用甲 2.12 不同采收期赤芍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
醇倍比稀释,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以信噪比 以采收期(x)为横坐标、有效成分含量(y,%)为纵
10∶1、3∶1分别计算定量限、检测限。结果,没食子酸、儿 坐标,绘制有效成分含量动态变化折线图,结果见图 3、
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苯甲酰芍药苷的定 图4(因芍药苷含量过大,约为其他成分的10倍,在图中
量限分别为 0.009 3、0.008 5、0.016 3、0.021 7、0.011 3、 会影响整体视图效果,故将芍药苷含量缩小10倍,缩小
0.017 4 mg/mL,检测限分别为 0.003 3、0.002 7、0.005 4、 后不影响含量变化趋势。由于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4期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4 ·4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