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2019年1月第30卷第2期
P. 13

药品说明书进行调查后发现,有儿童用药信息的共 194                          储、分析及云计算,再传递给药品生产企业研发和生产,
        种(64.47%),且大多数为儿童专用药品,其中有 106 种                     真正实现以患者为核心的创新模式转型升级。区别于
        药品(35.33%)的说明书中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                        以往的传统模式,药品生产企业可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
        项、禁忌证等均存在缺失项,包括显示“无儿童用药注意                           息平台发展医药物流价值链,实现药品信息电子化的共
        事项或警告”43种(14.33%),“无儿童用药信息”(“用法                     享和对接,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互联网与
        用量”等基本信息)和“对儿童服用的安全性尚不明确”                           药品流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以确保药品及时供应。
        各21种,分别占7.00%,“未进行该项试验且尚无可参考                        3.3  加强药品说明书监督管理,引导药品生产企业完善
        文献”16种(5.33%),“用量酌减或遵医嘱”3种(1.00%),                  用药信息
       “儿童禁用”2种(0.67%)。这提示药品说明书中的缺失                             我国超说明书用药应从政府层面制定相关政策、法
        项主要包括儿童安全及合理用药的药理作用、用法用                             律和规范,建议国家药典委员会委托专门的机构评价超
        量、不良反应、禁忌证等,说明书中的“儿童用药”还存在                          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证据分级管
       “未进行该项试验且无可参考文献”“无资料证实安全性                            理,对超说明书用药的可行性进行商榷和审批,建立超
        和有效性”等表述。                                           说明书用药风险联动机制。同时,对部分已临床使用多
            此外,我国药物的临床试验主要在成年人群中展                           年但说明书缺乏用药依据的儿童药品,药品监管部门应
        开,对儿童药动学的研究不足,导致医师在用药前无法                            引导药品生产企业进一步完善、规范药品说明书内容,
        准确获取儿童药品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                           增加其中涉及儿童临床用药的数据和信息;建议加强药
        忌证等信息,只能根据成人用药的临床经验,通过年龄、                           品说明书规范管理,统一挂网及时补充更新,保留既往
        体质量、体表面积折算等方法来确定儿童用药剂量,以                            版本,以便随时查询。
        致儿童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率显著高于成人 。                              3.4  规范药品合理使用,加强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监测
                                               [10]
        3 对策与建议                                                 在补充更新药品说明书、完善儿童临床试验数据、
        3.1  完善审批政策,鼓励儿童药品的研发和生产                            制定儿童临床用药管理法规的基础上,药品监管部门应
            对于已经申报注册的儿童药品,建议国家卫生计生                          对已批准和未批准的成人药品进行儿童适应证评估,以
        委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进一步落实《关                            证明该药在各个阶段儿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医疗
                                                [3]
        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要求 ,加快儿                           机构应对儿童药品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督和监控,医师在
        童用药适宜品种、剂型、规格的申报审批工作,以满足儿                           治疗时应准确把握用药剂量、规格,掌握适应证、相互作
        童临床用药需求。对于部分临床急需的、短期内能解决                            用及配伍禁忌,严格按照《临床合理用药指南》 谨慎用
                                                                                                    [21]
        的儿童药品,可建立审评审批绿色通道,以加快审评审                            药。对于门诊留诊输液用药、过分夸大药品作用、医师
        批进度。                                                合理用药意识淡薄等导致医师不规范用药的行为和意
            对于正在研发的药品,建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                          识,需及时纠正,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加强合理用药知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大对专用药品及治疗领域十                             的学习、教育和管理。同时,鼓励更多医疗机构加入国
        分缺乏的儿童药品的研发和生产,特别是加快针对缺乏                            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联盟,建议哨点医疗机构加强
        临床用药数据的婴儿期药品;对临床用量大、社会关注                            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第一时间反馈信息并形成监测
        度高的儿童药品可通过“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报告,加强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和交换,以及国际间药
       “十三五”实施计划给予支持,并协调有关部门对药品生                            品不良反应的相互交流,以促进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产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或税收减免,以调动药品生                            3.5  鼓励开展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完善药品临床综合评
        产企业的积极性;加大对各级医疗机构儿科院内制剂的                            价体系
                                                                                             [21]
        支持,根据实际需求开展适宜剂型的新药研制。                                   美国颁布了《儿童最佳药品法案》 和《儿童研究公
            对于短期内国内药品生产企业无法研发和生产的                           平法案》两个永久法案,强制要求所有新上市的药品必
        临床必需、疗效确切、供应短缺的儿童药品,可通过制定                           须进行儿科临床试验 。鉴于我国儿童用药临床试验
                                                                               [22]
        仿制药品目录,以美国或日本等国的临床研究数据为参                            的基础十分薄弱,建议政府通过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
        考,采用应急进口、定点使用等方式,将儿童药品有条件                           临床试验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适宜实施的儿童药
        地引进,以满足儿童临床用药的需求。                                   物临床研究政策,发挥国家儿科临床研究机构的带头作
        3.2 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策略,构建药品市场新秩序                          用,积极推动地方儿科临床研究机构的建立,促进药品
            大数据时代应进一步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策略,                          生产企业积极开展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并优先给予科研
        从国家到地方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共同参与,构建新的药                            项目和资金支持。同时,研究机构要与患儿家长及受试
        品市场秩序。药品生产企业应借助互联网的流量效应,                            儿童进行沟通,保证受试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受试者的
        最大范围地采集儿童的个体化用药需求,经过大数据存                            参与度,并鼓励在儿童药物临床试验中纳入保险赔偿机


        ·152  ·  China Pharmacy 2019 Vol. 30 No. 2                                   中国药房    2019年第30卷第2期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