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中国药房》2025年16期
P. 132

浓度监测法等多种用药依从性测量方式,但目前仍缺乏                            患者在特定时间点的药物浓度,从而判断其用药依从
          公认的“金标准”。为此,本文中,笔者以慢性呼吸系统                           性。然而,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其只能反映特定时间
          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称“慢阻肺”)和哮喘为代表,                          的药物浓度,无法揭示患者的用药习惯;且这种方法的
          通过文献研究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慢病患者用药                             成本相对较高,通常适用于个体差异较大的药物或需要
          依从性测量的相关文献,对用药依从性的定义、现有测                            严格监控的治疗方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意
                                                                                [6]
          量方式及评价维度等进行总结,旨在为我国慢病患者用                            识到其用药依从性受到监测时,可能会有意改变用药行
          药依从性测量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为,从而影响观测结果的可靠性。例如,有学者采用了
          1 用药依从性的定义                                          基于药物浓度的依从性测量方法,并将其与药片计数法
              WHO 将治疗依从性定义为一个人包括服用药物、                        (通过药物续配记录获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药
          遵循饮食和/或执行生活方式调整等行为符合医疗保健                            物浓度的依从性测量方法比传统的药片计数法能提供
          提供者(包括医生、护士及其他健康管理者)建议的程                            更多临床价值 。该研究为药物浓度监测法在慢阻肺患
                                                                          [7]
          度,并将“不依从”划分为3种形式——无规律的不依从、
                                                              者用药依从性的测量中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
          无意识的不依从以及有意识的不依从 。欧洲患者依从                            2.1.2 药片计数法
                                          [3]
          性、遵从性和持久性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Patient
                                                                  药片计数法是利用用药数据来间接评估患者用药
          Adherence,Compliance,and Persistence)则将用药依从
                                                              依从性的方法,该法通常依赖于电子处方、药房记录和
          性定义为“患者按医嘱服用药物的过程”,并将依从性分
                                                              医疗保险索赔数据等信息。通过计算患者在特定时间
          为 3 个组成部分——启动用药行为、实施用药行为和持
                    [4]
          续用药行为 。在英文中,“adherence”和“compliance”都               段内应服用的药片数量,并与实际领取的药片数量进行
                                                              比较,研究人员和临床医师能够识别患者的用药趋势和
          可表示用药依从性,后者更多的是指患者单方面遵从处
                        [5]
          方制定者的行为 ,而前者因更能体现出患者在诊疗中                            潜在的依从性问题。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患者事先不
                                                              知情,不会意识到他们的用药记录将用于检测其依从
          的主动接受性而被更为广泛地接受(如上述 WHO 和欧
                                                              性,更能反映实际用药行为。然而,药片计数法只能通
          洲学会的定义)。
          2 用药依从性评估方法                                         过用药数量量化不依从的情况,但无法揭示患者不依从
              现有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评估方                           的原因。此外,药房记录和门诊病历虽然简单、客观且
          法大致可分为客观测量法和主观测量法。客观测量法                             获取成本较低,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卫生服务基础设
          通过直接测量药物浓度或记录患者的用药行为来评估                             施的完善程度,并且患者如果选择不同的医疗机构就
          依从性,包括药物浓度监测法、药片计数法和电子药物                            诊,可能导致无法调取其完整的用药记录,从而影响依
          装置法等,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主观测量法则                            从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8]
          依赖于患者或医护人员的主观反馈和判断,主要包括专                                张海琴等 在研究疫情期间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的治
          业人员评估(如医师评估、吸入步骤观察)和患者自我报                           疗依从性时,采取了电话访谈和门诊病历分析相结合的
          告(如问卷调查)等,此类方法成本低、易于实施,但容易                          方式,即通过电话询问获取患者的用药信息并调取其对
          受回忆偏差或社会期望偏倚的干扰。现有的慢性呼吸                             应的配药记录,评估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该方法为评
          系统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评估方法及其优缺点见表1。                            估患者用药依从性提供了客观的数据支持。一项荷兰
          表1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评估方法及其                            的研究也通过调取药房记录评估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优缺点                                            同样验证了药片计数法的可行性 。此外,苗兆帆等                       [10]
                                                                                           [9]
                                                                        [11]
           分类   测量方法     优点          缺点                       和郑孝琴等 在测量患者的依从性时,使用依从性指数
           客观测量 药物浓度监测法 准确性高、数据客观    成本高、侵入性强(需多次采血)、药物浓度不代  (compliance index,CI)进行评估,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表实际的用药习惯
                药片计数法    成本低、易于实施    依赖完整的配药记录、带回药物时需患者配合     CI=已服用药物量/处方开具药量×100%。这两项研究
                电子药物装置法 实时记录、数据客观    成本较高、无法确认是否产生实际用药行为      均表明,CI能够较好地用于评估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王
           主观测量 医师评估法    医师专业判断,能够考虑患 结果可能受医师主观判断和评估标准的影响、    丽华 同样使用了这一评估方法,要求患者在出院后 2
                                                                  [12]
                         者的整体情况      患者可能为逃避“指责”而谎报
                吸入步骤评估法 直接观察患者的吸入步骤  即时判断不一定贴合长期情况            周回院复查时带回药物供医生评估,再根据处方开具的
                问卷调查法    成本低、易于实施    存在回忆偏差或社会期望偏倚            药量和患者带回的药量计算 CI,以评估患者用药依从
          2.1 客观测量法                                           性。与调取药房记录相比,让患者带回药物更依赖于患
          2.1.1 药物浓度监测法                                       者的配合,部分患者可能会丢失药物,导致评估中断或
              药物浓度监测法主要是通过生物样本(如血液、尿                          评估结果不够全面。
          液或唾液)分析药物的具体浓度来判断患者的用药依从                            2.1.3 电子药物装置法
          性。这种方法能够提供药物摄入的直接证据,具有较高                                电子药物装置的使用也为用药依从性评估提供了
          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通过生化分析,医护人员可以了解                            新的途径。这些装置通常采用智能技术,能够记录患者


          · 2074 ·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16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16期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