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中国药房》2025年14期
P. 33

高,结肠长度和体重变化指数均显著缩短或降低,提示                               肠道菌群失衡与肠道炎症反应亢进及肠上皮屏障
          UC模型复制成功;经不同剂量的AG干预后,UC小鼠的                         功能受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变形菌门菌株会加速肠
          DAI评分和脾脏指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肠长度和体                          道炎症病变,是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重要标
          重变化指数均显著延长或升高,提示 AG 能够有效缓解                         志 ;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属和肠球菌属菌株作为多种
                                                               [19]
          UC小鼠的相关症状。                                         肠道疾病的致病菌,可加剧肠道疾病的进展 ;而乳杆
                                                                                                    [20]
              结肠内异常亢进的炎症反应是 UC 的典型病理特                        菌科和双歧杆菌属菌株不仅可帮助宿主肠道降解植物
          征。作为 UC 的关键促炎介质,TNF-α、IL-6、IL-1β 水平                纤维以产生有助于肠道健康的SCFAs,而且可调节肠上
          的异常升高会干扰肠道分泌功能,破坏肠道紧密连接结                           皮功能、促进紧密连接的形成 。SCFAs 是对抗肠道炎
                                                                                       [21]
          构 ,促 使 上 皮 通 透 性 增 强 ,进 而 导 致 UC 发 生 或 恶           症的重要医疗补充剂,其中丁酸是肠上皮细胞的重要能
          化 [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UC小鼠结肠                  量来源,可通过激活SIRT1的表达和下调TNF-α、IL-1β、
          组织内可见大量的炎症细胞跨壁浸润,且 TNF-α、IL-6、                     p38 MAPK的表达,提高结肠组织中ZO-1、occludin蛋白
          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经不同剂量AG干预后,UC小鼠                       的表达水平来减轻肠道炎症,从而保护肠内基质 。本
                                                                                                       [22]
          结肠组织中的炎症细胞浸润有所减少,TNF-α(AGL 组                       研究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UC小鼠的Chao1、Shan‐
          除外)、IL-1β(AGL 组除外)、IL-6(AGH 组除外)水平均                non 指 数 均 显 著 降 低 ,其 群 落 聚 类 区 域 明 显 偏 离 ,
          显著降低,提示 AG 对 DSS 诱导的 UC 炎症反应具有缓                    Firmicutes/Bacteroidetes 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显著
          解作用。
                                                             升高,粪便样品中乙酸、丁酸的含量均显著降低;经 AG
              肠上皮屏障功能障碍与 UC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干预后,UC小鼠的Chao1、Shannon指数均显著升高,肠
          其中由 occludin 和 ZO-1 等蛋白组成的紧密连接是肠道
                                                             道菌群的改变得以扭转,粪便样品中丁酸、丙酸的含量
          上皮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防止致病性抗原进入肠腔
                                                             均显著升高。由此可见,AG 可能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失
          而引起异常炎症反应,对维持黏膜内微环境平衡具有重                           衡、调节SCFAs含量、抑制炎症反应进程、修复肠道屏障
                [14]
          要作用 。研究指出,当肠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后,肠道
                                                             功能等途径来发挥抗UC作用。
          防御能力将急速下降,从而导致黏膜结构严重受损,隐
                                                                 由上述结果可知,AG 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干
          窝结构不完整且呈局部轻至重度坏死,杯状细胞大幅减                           预效果是明显的,然而这种调节作用是否为该成分改善
            [15]
          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UC小鼠结肠黏
                                                             UC 小鼠相关症状的直接原因之一尚未可知。为此,本
          膜结构严重受损,隐窝结构不完整,其病理学评分显著
                                                             课题组利用FMT实验进行初步验证。FMT是一种通过
          升高,杯状细胞占比和 occludin、ZO-1 mRNA 的表达均
                                                             将健康个体的粪便移植至微生物失衡的个体中,以协助
          显著降低或下调;经不同剂量的 AG 干预后,UC 小鼠结
                                                             后者重建微生物平衡的实验方法,已被广泛用于炎症性
          肠组织病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AGH组小鼠的病理                                                                        [6]
          学 评 分 显 著 降 低 ,杯 状 细 胞 占 比 和 occludin、ZO-1         肠病等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疾病的研究领域 。
                                                             FMT实验结果显示,经DSS处理的粪菌液未能减轻伪无
          mRNA 的表达均显著升高或上调,提示 AG 可修复 UC
                                                             菌 UC 小鼠的疾病症状,而经 AG 处理的粪菌液则可减
          小鼠受损的肠上皮屏障。
                                                             轻伪无菌 UC 小鼠的相关症状,提示 AG 对肠道菌群及
              SIRT1/JNK/p38 MAPK信号通路与炎症性肠道疾病
                                                             代谢物的调节作用可能是改善UC小鼠相关症状的原因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SIRT1 可通过维持细胞连
          接相关蛋白表达、抑制抗原呈递及促炎趋化因子活化,                           之一。本课题组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 AG 改善作用
          从而在维持肠上皮屏障完整性中发挥关键作用 ;作为                           实验和FMT实验中,AG及其处理的粪菌液均能改善小
                                                  [16]
          SIRT1 下游关键蛋白,p38 MAPK 可通过磷酸化激活下                    鼠 DAI 评分、结肠长度、炎症因子(TNF-α 和 IL-1β)水
          游转录因子,促进 IL-1β、TNF-α 等炎症因子的分泌,下                    平、炎症相关因子(p38 MAPK 和 SIRT1)mRNA 和肠道
          调 occludin、ZO-1 蛋白的表达,破坏肠道的紧密连接结                   屏障相关因子(ZO-1)mRNA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
                                          [17]
          构,最终诱发黏膜屏障相关炎症反应 ;JNK 是 SIRT1、                     AG 重塑肠道菌群后,部分致病菌代谢物及内毒素对肠
                                                                                          [23]
          p38 MAPK 的调控蛋白,若抑制其表达可显著延缓结肠                       道屏障的侵袭破坏环节受阻有关 ;此外,AG及其处理
                  [18]
          炎的进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UC小鼠                         的粪菌液均可显著影响 SIRT1、p38 MAPK mRNA 的表
          结肠组织中 SIRT1 mRNA 的表达显著下调,JNK、p38                   达,其作用机制也可能与 AG 通过调节 SCFAs 含量来发
          MAPK mRNA 的表达均显著上调;经高剂量 AG 处理                      挥对炎症性肠病小鼠炎症通路的干预作用有关                    [24―25] 。
          后,UC小鼠结肠组织中SIRT1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                          综上所述,AG 可改善 UC 小鼠的相关症状,减轻其
          p38 MAPK mRNA 的激活受到明显抑制,表明 AG 能调                   炎症反应和结肠组织病理改变;上述作用可能与调节小
          节 UC 相关炎症通路的异常表达,进而阻断结肠炎症反                         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丁酸、丙酸含量,促进结肠黏膜
          应的进展,但 AG 对 JNK 蛋白表达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                      屏障的修复,进而调控 SIRT1/p38 MAPK 炎症通路相关
          探索。                                                基因表达有关。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14期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14    · 1715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