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中国药房》2025年13期
P. 82
1) ℃、湿度为(50±5)%,12 h明/12 h暗周期交替。本研 胞浸润和中度水肿。与Model组相比,CBZCS-H组大鼠
究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肛门组织恢复良好,只可见少量上皮细胞脱落;CBZCS-
批准编号:2023072001。 M 组大鼠肛门组织有少量上皮细胞、肠腺细胞脱落;
2 方法与结果 CBZCS-L组大鼠肛门组织黏膜层有少量上皮细胞脱落,
2.1 药效学实验 固有层可见较多肠腺坏死溶解,黏膜层与黏膜下层存在
2.1.1 痔疮模型的制备 少量淋巴细胞浸润;Positive 组大鼠肛门组织特征与
将 60 只 SD 大鼠先适应性喂养 1 周,然后选取其中 CBZCS-M组相似。
50 只用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用浸吸巴豆油混合
液(蒸馏水、吡啶、乙醚和6%巴豆油按1∶4∶5∶10的体积
比混合)0.16 mL的棉球插入麻醉后的大鼠的肛门内,将
大鼠头朝上提起直立,30 s后拔出棉球;处理6 h后,若大
鼠出现直肠黏膜组织肿胀明显、黏膜下浆膜周围显著肿
胀、正常黏膜皱襞消失、黏膜上皮细胞活性降低、黏膜下
[7]
血管扩张,代表造模成功 。剩余10只大鼠不作处理。 A. NC组
2.1.2 分组与给药
符合造模成功标准的大鼠共有45只,将其随机分为
模型组(Model 组),CBZCS 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记为
CBZCS-L、CBZCS-M、CBZCS-H 组)和马应龙麝香痔疮
栓组(Positive 组),每组 9 只;同时,在未造模的 10 只大
鼠中挑选9只作为空白组(NC组)。 B. Model组
CBZCS-L、CBZCS-M、CBZCS-H 组大鼠的给药剂
量分别为 0.16、0.32、0.64 g/kg,分别为临床给药剂量的
0.5、1、2 倍等效剂量;Positive 组大鼠的给药剂量为 0.32
g/kg,为临床等效剂量;NC组和Model组大鼠按0.32 g/kg
的剂量给予凡士林。将各药物分别加热融化后,制成小
块纳入大鼠肛门中,用胶布固定;NC组和Model组则用
C. CBZCS-H组
棉签将凡士林涂抹至大鼠肛门中,并用胶布固定。各组
黑色箭头:上皮细胞脱落;黄色箭头:固有层肠腺坏死溶解;红色
[8]
大鼠分别于造模后6、12、24、48、72 h给药 。 箭头: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蓝色箭头:轻度出血;绿色箭头:黏
2.1.3 样本收集与处理 膜下层水肿,结缔组织排列疏松。
末次给药 6 h 后,使用 2% 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采 图1 NC 组、Model 组和 CBZCS-H 组大鼠肛门组织病
用腹主动脉采血,室温自然凝血 1 h,然后在 4 ℃下以 理图(HE染色)
3 5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并置于-80 ℃冰箱中 2.1.5 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检测
冻存。其中 CBZCS-H 组大鼠采血过程出现失误,血液 采用 ELISA 法检测。解冻-80 ℃冻存的血清(每
样本为8份,其余组各为9份。以棉签插入肛门为指引, 组选取8份血清样本),按相应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检测
沿大鼠肛周 0.5 cm 环形分离肛门,深至直肠上 1.0~1.5 血清中 IL-6 和 TNF-α 水平。结果(表 1)显示,与 NC 组
cm,剪断肠管部分。将肛门组织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 比较,Model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均显著升高
定,每组 3 份,用于组织病理学观察;其余肛门组织置
(P<0.05);与 Model 组比较,CBZCS-H 组、CBZCS-M
于-80 ℃冰箱中冻存,用于代谢组学分析。
组、Positive 组大鼠血清中 IL-6 水平和 CBZCS-H 组大鼠
2.1.4 肛门组织病理学观察
血清中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
采用 HE 染色法检测。取 4% 多聚甲醛固定的肛门
表1 各组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比较(x±s,n=8,
组织,常规制备石蜡切片(厚3~5 μm),并行常规HE染
pg/mL)
色后,采用显微镜观察肛门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组别 TNF-α IL-6
(图1仅展示NC组、Model组和CBZCS-H组大鼠肛门组 NC组 55.4±7.1 12.7±2.9
织的病理图,全部图片可扫描文章首页二维码进入“增 Model组 72.7±13.3 a 22.4±8.4 a
强出版”页面查看附图 1)显示,与 NC 组相比,Model 组 CBZCS-H组 60.0±10.0 b 13.6±4.0 b
CBZCS-M组 66.6±14.7 15.0±3.6 b
大鼠肛门组织黏膜层可见较多上皮细胞脱落,结缔组织
CBZCS-L组 67.2±17.4 19.5±5.3
排列疏松,固有层可见大量肠腺坏死溶解,伴有较多出 Positive组 64.4±18.3 16.8±4.5 b
血,黏膜层与黏膜下层可见弥散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 a:与NC组比较,P<0.05;b:与Model组比较,P<0.05。
· 1624 ·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13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