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中国药房》2025年12期
P. 103
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澳大 者对疼痛存在认知偏差,导致主诉不充分相关。Mathis
[16]
利亚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超过15% 等 研究证实,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治疗满意度
的术后患者存在阿片类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可能导 低与缺乏有效的疼痛监测模式密切相关。针对这个问
致药物长期依赖,并增加呼吸抑制、跌倒等事件的发生 题,临床药师采取了双重干预方式:在教育层面,通过专
[9]
风险 。随着 ERAS 理念的推广,临床药师在多学科团 题培训强化医护人员对阿片类药物药效学/药动学特性
[11]
[10]
队中的价值日益凸显。Xie 等 与卢钧雄等 的研究均 的认知;在实践层面,每天参与查房,指导观察组患者正
证实,临床药师参与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治疗管理、帮 确使用疼痛评分工具,并根据个体差异调整镇痛药物,
助临床优化镇痛方案,可有助于减少 DRPs 及相关不良 从而实现疼痛的早期识别与病因预测。
反应的发生。基于此,本研究以 ERAS 核心理念为指 阿片类药物的治疗安全性问题是术后疼痛管理中
导,评价临床药师通过在术前、术中和术后不同阶段为 另一类需要关注的 DRPs。多项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
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实施围手 使用与术后便秘、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术期疼痛治疗及阿片类药物使用管理的具体成效。 显著相关 [17―18] 。阿片类药物的治疗安全性问题主要体
在 ERAS 的疼痛管理理念中,超前镇痛与多模式镇 现为重复用药、药物相互作用及疗程过长等。例如,部
痛是优化疼痛治疗方案、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关键策 分患者的静脉自控镇痛泵中同时添加了作用机制相近
略 [12―13] 。在本研究中,临床药师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参 的芬太尼(纯阿片受体激动剂)和布托啡诺(阿片受体激
与疼痛治疗方案的制定,积极推动超前镇痛和多模式镇 动-拮抗剂),虽然部分研究支持上述方案用于术后疼痛
[19]
痛在观察组中的应用。具体措施包括:术前预防性给予 缓解 ,但目前尚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合理
镇痛措施,如使用选择性环氧合酶 2(cyclooxygenase-2, 性。部分医嘱同时使用了阿片类药物与苯二氮 类药
COX-2)抑制剂,以阻断伤害性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物(如吗啡和艾司唑仑联用),此方案可增强中枢抑制作
从而预防疼痛敏化;术中协助麻醉医师选择合适的局部 用;部分医嘱同时使用了阿片类药物与抗胆碱能药物
麻醉药物实施神经阻滞,有效阻断疼痛信号传导;术后 (如吗啡和阿托品联用),此方案可增加便秘和尿潴留的
[20]
采用COX-2抑制剂联合阿片类药物的多模式方案,靶向 发生风险 。在疗程方面,研究证实,髋膝关节置换术
作用于疼痛传导通路的不同环节,从源头上减少疼痛信 后急性疼痛通常会在3~7 d内缓解,过长的阿片类药物
号的产生与传递,进而实现协同镇痛。该策略不仅可以 治疗不仅可能导致药物耐受,而且可能诱发身体依赖或
[21]
显著降低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的需求和用药剂量,而且 成瘾 。面对这些问题,我院临床药师利用处方前置审
能够减少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降低长期 核系统持续优化阿片类药物审核规则库,通过实时审核
用药风险。此外,研究显示,焦虑、失眠与疼痛之间存在 和拦截重复用药、不合理联用及超疗程等不合理医嘱,
双向影响,疼痛可诱发焦虑或睡眠障碍,而焦虑和失眠 从源头上规范了阿片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有效减少了不
又会增加机体的疼痛敏感性 [14―15] 。因此,在本研究中, 合理用药的发生。
临床药师在术前通过视频、宣教手册等方式对观察组患 本研究中,临床药师通过全程深度参与观察组患者
者进行疼痛及用药教育,以减轻其对手术和阿片类药物 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从专业培训和实践干预等多维度
的恐惧心理;同时,对于存在焦虑或失眠的患者,临床药 开展工作,改善了阿片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经过
师通过协助医生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干预,显著改善了 干预,观察组患者的 DRPs 总体解决率可达 84.5%,其中
患者的睡眠质量,也进一步降低了其术后疼痛评分。 如药物选择不当、剂量调整不及时等医务层面的 DRPs
术后动态监护、个性化用药调整以及 DRPs 的及时 干预成功率达78.6%,用药依从性差、自我疼痛评估不足
识别与干预是优化疼痛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本研究中, 等患者/家属层面的 DRPs 干预成功率达 62.5%,药物层
临床药师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开展系统化的术后药学监 面和其他层面(如护士给药错误)的DRPs干预成功率达
护,有效识别潜在DRPs,并采用PCNE分类系统9.1版对 100%。这一成效直接反映在患者治疗结局的改善上:
DRPs 进行标准化定性及分类,为后续合理用药干预提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 1~7 d 的 NRS 评分和
供了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 PSQI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阿片类药物
最主要的阿片类药物 DRPs 均为治疗有效性问题,主要 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亦显著降低;此外,随着DRPs的
表现为存在用药指征但未给予药物治疗、给药频次偏低 解决与临床结局的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
及治疗疗程过短。笔者分析其原因如下:一方面可能与 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尤其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时
医护人员对镇痛药物使用不熟悉,且对患者疼痛评估不 间缩短更为明显,充分体现了药学服务在加速骨科患者
足,未能及时识别中重度疼痛相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患 康复中的价值。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12期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12 · 1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