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中国药房》2025年3期
P. 113

治疗过程中存在输液反应,限制了其在肿瘤治疗中的
              [25]
          应用 。
          2.2.5 吸入型顺铂脂质体
              除了注射给药的顺铂脂质体,还有一部分研究工作
          集中于吸入型顺铂脂质体的研发,后者不仅可以利用脂
          质体改善顺铂类药物的半衰期和药代动力学,而且可以
          利用吸入式递送方式使药物主要聚集在呼吸道及肺部,
          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率 。由美国Transave公司开发
                                [26]
          的 SLIT 顺铂脂质体是一种吸入型脂质体制剂,其临床
                                                                      图3 顺铂脂质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前研究在 SD 大鼠中进行。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的顺
          铂类药物,通过气管给药的 SLIT 可增加顺铂在肺部的                        了利用脂质体技术实现多种肿瘤治疗药物同步给药具
          聚集并降低肾毒性 。有研究验证了 SLIT 在Ⅰ期临床                        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临床应用中,顺铂也经常和其他
                          [27]
          试验中治疗原发性或转移性肺癌和在Ⅰb/Ⅱa期临床试                          化疗药物联用以降低其耐药性,因此,共递送脂质体技
          验中治疗复发/进展性骨肉瘤过程中的安全性,发现在采                          术成为了未来顺铂脂质体研发的重点方向之一。目前,
          用雾化给药的最大剂量下,没有出现顺铂的剂量限制毒                           已有研究将顺铂和谷氨酰胺酶抑制剂共载入脂质体用
                                                                             [34]
          性,也未观察到肾毒性、血液毒性、耳毒性和神经毒性,                          于杀伤卵巢癌细胞 ,将顺铂和可以增强药物敏感度的
          但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和用力呼气量下降的副作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共载入脂质体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
            [28]
          用 。但也有研究显示,SLIT 的治疗效果不佳,这是由                        模型等 ,均可显著提高其肿瘤杀伤能力。
                                                                   [35]
          于该药物在呼吸系统中的沉积较少,目前主要通过在雾                           3.2 刺激响应型脂质体
          化器中使用5%的CO2以及与紫杉醇的联用来增加药物                              相较于体内正常组织而言,肿瘤部位拥有特殊的肿
                                   [29]
          在肺部的沉积,从而提升疗效 。另一款吸入型顺铂脂                           瘤微环境,包括特定蛋白酶和磷脂酶的高表达、低pH值
          质 体 是 由 恩 康 药 业 科 技(广 州)有 限 公 司 从 美 国             (6.0~7.2)、高还原性、缺氧等。因此,可以在特定刺激
          ELEISON公司授权开发的ILC,该制剂采用与肺部相容                       条件下实现药物定点释放的脂质体制备技术应运而生,
          的磷脂材料,主要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研究                           主要分为 pH 响应型、酶响应型和氧化还原响应型脂质
                                             [30]
          显示,ILC 不仅克服了采用静脉注射的顺铂类药物的典
                                                             体。目前已有研究将该技术应用于顺铂类药物的递送,
          型毒性(包括血液毒性、肾毒性和耳毒性),而且对转移
                                                             例如以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和胆固醇半琥珀酸酯为材
          至肺部的骨肉瘤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 。目
                                                   [31]
                                                             料的脂质体可在pH5.5处(肿瘤部位)实现80%顺铂的释
          前 ILC 已在海外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并获得了美国
                                                                                                       [36]
                                                             放,从而降低全身毒性,提高药物的抗肿瘤效果 。除
          FDA 和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中心的Ⅲ期临床
                                                             了内源性刺激外,还有在声、光、温度、电磁等外源性刺
          批件,用于治疗肺转移性肿瘤和非小细胞肺癌。
                                                             激下实现药物特异性释放的脂质体,其中最具研究潜力
          3 顺铂脂质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的是光敏感型脂质体 。光敏感型脂质体通过近红外
                                                                                [37]
              通过脂质体技术递送顺铂类药物可以提高其生物
                                                             光照射实现脂质体的降解,从而可以定时定点地释放顺
          相容性、减少不良反应(如肾毒性)、改善药代动力学以
                                                                                          [38]
                                                             铂类药物,降低对其他部位的毒性 。
          及在靶细胞处具有适当的释放特性(EPR效应),但对肿
                                                             3.3 具有靶向功能的脂质体
          瘤的靶向递送不理想仍是阻碍顺铂脂质体发展的一个
                  [3]
          主要问题 。随着脂质体技术的深入发展,新的脂质体                               顺铂类药物产生副作用的主要原因是针对肿瘤部
                                                             位的特异性不佳,虽然可以借助脂质体的EPR效应被动
          递送技术不断涌现,这也为顺铂脂质体的研发提供了全
                                                             靶向肿瘤部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顺铂类药物的副作
          新的思路,实现更高效的肿瘤部位富集和更可控的药物
          释放速率仍是顺铂脂质体主要的研究方向。顺铂脂质                            用,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和选择性,新的方法还有待开发。
          体的未来发展方向如图3所示。                                     目前,已有研究通过对脂质体表面进行修饰从而实现主
          3.1 共递送脂质体                                         动靶向,进一步增强了装载顺铂类药物脂质体的肿瘤靶
              共递送脂质体是通过脂质体技术实现同一部位的                          向能力。该方法是在脂质体表面修饰肿瘤靶向配体,如
          同时联合给药,包括其他种类的小分子化疗药物、核酸                           抗体、肽、小分子等,通过肿瘤表面特异性受体的亲和
                                                                                                 [39]
          类药物或酶类药物。目前已有共递送脂质体类药物在                            力,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和高效内化 。已有多项
          临床上取得巨大成功:一种是将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进                           研究针对该方法在体内外肿瘤模型中进行验证,例如使
                                                                                                        [40]
          行共递送的脂质体药物 CPX-351(Vyxeos),用于治疗白                   用细胞穿透肽修饰的顺铂脂质体杀伤宫颈癌细胞 、叶
                                                                                              [41]
              [32]
          血病 ;另一种是将伊立替康和氟尿苷进行共递送的脂                           酸修饰的顺铂脂质体靶向卵巢癌细胞 ,均可实现顺铂
                                             [33]
          质体注射剂 CPX-1,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 。这都说明                        类药物在肿瘤部位的有效富集,并且能降低肾毒性。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3期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3    · 359 ·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