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中国药房》2024年24期
P. 89
1.4 基因检测方法 表2 阿片类镇痛药药效及 ADR 强相关的 SNP 位点及
以患者口腔脱落细胞作为检测样本 ,采用荧光原 其推荐强度
[6]
位杂交法进行 SNP 位点分析。具体检测方法如下:(1) PharmGKB
SNP位点 位点类型 基因多态性与药效及ADR的相关性
使用咽拭子采集待检患者口腔脱落细胞;(2)将 400 μL 推荐强度
CYP2D6*10(rs1065852,C>T) 代谢相关 其快代谢型对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的需求量可能减 1A级
CQ-ENH 型样本萃取液加至咽拭子管中;(3)充分振荡
少,超快代谢型容易增加可待因毒性;可能与胃肠系
混匀后将萃取液移至 1.5 mL 离心管中;(4)以 12 000 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等毒性反应有
r/min 离心 5 min 后待检;(5)取 1.0 μL 上层样本液上机 关,其中与可待因、曲马多的相关性更密切 [7]
检测;(6)采用双Z型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即由两个 CYP3A5*3(rs776746,A>G) 代谢相关 其基因多态性可能导致CYP3A5酶活力下降,引起羟 3级
考酮等阿片类镇痛药的镇痛效果增强;可导致ADR
独立的Z型探针通过串联方式与靶序列特异性杂交,随
发生率升高;可能与胃肠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呼
后使信号放大前体序列能够与双 Z 型探针上游区域的 吸系统损害等毒性反应有关 [8―9]
28 个碱基特异性结合,从而引发序列立体构型的变化, ABCB1(rs1045642,C>T) 转运相关 其基因多态性与吗啡缓解疼痛的疗效可能相关,其中 3级
最终实现信号的放大;(7)输出检测位点信息。上述检 TT型对吗啡的需求量减少;与阿片类镇痛药引起的
呼吸抑制有关,也可能与其他系统损害的增加有关 [10]
测通过Fascan 48S型多通道荧光定量分析仪(西安天隆 OPRM1(rs1799971,A>G) 作用靶点 其基因多态性与阿片类镇痛药的镇痛效果相关;与胃 3级
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基因检测通用试剂购自济南广音 相关 肠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等毒性反应有关 [11]
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信息见表3。
1.5 统计学方法
表3 ADR评价组两亚组入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采用 SPSS 21.0 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
项目 试验亚组(n=126) 对照亚组(n=128) t/χ 2 P
析。计量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以 x±s 表示,组间比较 年龄(x±s)/岁 66.20±5.30 65.30±6.40 1.058 0.403
行t检验;若服从偏态分布,则以M(Xmin,Xmax )表示,组间 性别(男性/女性)/例(%) 66(52.38)/60(47.62) 63(49.22)/65(50.78) 0.881 0.614
2
比较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占比表示,组间比 BMI(x±s)/(kg/m) 17.97±4.12 18.12±4.64 0.198 0.917
NRS评分(x±s)/分 6.46±1.14 6.29±1.10 -1.498 0.135
2
较行χ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镇痛药物日剂量(x±s)/mg 70.05±10.25 67.80±9.50 1.521 0.131
使 用 SNPStats 工 具(https://www. snpstats. net/
2.2.2 药物需求量评价组
snpstats/start.htm)对组间比较有差异的 SNP 位点进行 为进行用量比较,本研究将患者所使用的盐酸羟考
Logistic 回归分析,同时应用 Kolmogorov-Smirnov 检验
酮缓释片/胶囊及盐酸吗啡缓释片/注射液均统一换算为
进行遗传模型校准验证,若校准后的P<0.05,则认为该 口服吗啡的用量——以口服吗啡日剂量100 mg为界,高
位点与 ADR 或阿片类镇痛药需求量存在明显的相
剂量组为试验亚组(日剂量≥100 mg),低剂量组为对照
关性。
亚组(日剂量<100 mg)。按照纳排标准筛选入组患者,
2 结果 最终两亚组各纳入 60 例。两亚组患者在本研究持续期
2.1 基因位点筛选结果
间其电子病历中均无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发生严重 ADR
本研究共检索到 9 个相关 SNP 位点。根据证据级
别和研究质量对9个SNP位点进行初步评价,评价结果 的记录,且在性别、年龄、BMI、初始 NRS 评分方面的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信息
为强相关和可能相关。最终将 CPIC 评级为 B 级及以
见表4。
上、PharmGKB 评级为 3 级及以上以及偏倚风险低的 4
表4 药物需求量评价组两亚组入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个 SNP 位点列为阿片类镇痛药药效及 ADR 强相关位
项目 试验亚组(n=60) 对照亚组(n=60) t/χ 2 P
点,其分别为:CYP2D6*10(rs1065852,C>T)、CYP3A5*3
年龄(x±s)/岁 62.20±10.10 61.50±9.40 1.621 0.105
(rs776746,A>G)、ABCB1(rs1045642,C>T)、OPRM1 性别(男性/女性)/例(%) 31(51.67)/29(48.33) 30(50.00)/30(50.00) 0.002 1.005
(rs1799971,A>G)。具体信息见表2。 BMI(x±s)/(kg/m) 17.80±5.20 18.20±3.60 -1.581 0.114
2
2.2 患者入组情况 NRS评分(x±s)/分 7.20±2.10 6.90±2.50 1.127 0.263
2.2.1 ADR评价组 2.3 基因多态性与阿片类镇痛药ADR的相关性分析
因吗啡、可待因等其他阿片类镇痛药使用较少,故 对ADR评价组中两亚组患者的检出基因型分布情
本研究按照纳排标准筛选使用药物均为盐酸羟考酮缓 况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 5。由
释片/胶囊的患者进入 ADR 评价组。最终 ADR 评价组 表5可知,试验亚组与对照亚组患者的等位基因分布频
的试验亚组纳入患者 126 例,其 ADR 具体表现包括:便 率均符合 Hardy-Weinberg 遗传平衡,具有群体代表性。
秘、尿潴留 68 例,恶心、呕吐、腹胀 43 例,皮疹或皮肤瘙 试验亚组中,OPRM1(rs1799971,A>G)AA 型占比为
痒25例,胸闷、憋喘或窒息感9例(部分患者存在多个临 56.35%,AG+GG型占比为43.65%;对照亚组中,OPRM1
床表现);对照亚组纳入患者128例,在本研究持续期间 (rs1799971,A>G)AA 型占比为 38.28%,AG+GG 型占
其电子病历中无使用羟考酮后发生ADR的记录。两亚 比为 61.72%。与对照亚组比较,试验亚组中 OPRM1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rs1799971,A>G)AA 型占比更高(P<0.05)。两组间
初始NRS评分、镇痛药物日剂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 其余基因型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24期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24 · 3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