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中国药房》2024年19期
P. 84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6MWD、CAT 问卷评分和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SGR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6MWD、CAT 问卷评分、SGRQ                    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                        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及观察组患者的 IgA、IgM 水平差
          组患者的6MWD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且观察组显著长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 CD3 、
                                                                                                           +
          于对照组(P<0.05);CAT 问卷评分、SGRQ 评分均较治                    CD4 、B 细胞、NK 细胞的百分比和 CD4 /CD8 以及 IgG
                                                                                                +
                                                                                                     +
                                                                 +
          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CD8 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
                                                                                          +
          结果见表2。                                             (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6MWD 和 CAT 问卷评分、                      (P<0.05)。结果见表5。
               SGRQ评分比较(x±s)                                  2.7 两组患者COPD急性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
           组别         时间点     6MWD/m   CAT问卷评分/分  SGRQ评分/分    况比较
           对照组(n=49)  治疗前    340.28±37.29  20.17±3.15  42.10±8.42
                      治疗后    384.28±47.20 a  11.78±3.27 a  32.88±7.94 a  对照组患者在随访3个月内出现COPD急性发作而
           观察组(n=52)  治疗前    340.22±52.38  19.38±4.28  43.07±10.32  入院接受治疗的次数为(0.85±0.23)次,而观察组患者
                      治疗后    417.36±52.39 ab  8.66±2.78 ab  23.89±7.24 ab
                                                              为(0.67±0.19)次。两组患者的COPD急性发作次数比
             a: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比较,P<0.05。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参数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 1 例恶心和 2 例失眠,不良反应发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
                                                              生率为6.12%(3/49);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头痛和2例口
          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FEV1、FEV1/
                                                              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77%(3/52)。两组患者不良反
          FVC、DLCO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及FEV1实测值占
                                                              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预计值的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RV/
                                                              3 讨论
          TLC 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
                                                                  COPD 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病
          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参数比较(x±s)                          因多样,包括吸烟、空气质量恶化及先天性肺功能缺陷
                                                                                                           [10]
                                         DLCO实测值占预 FEV 1实测值占预计  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和自身免疫反应等内部因素 。
           组别     时间点  FEV 1/L (FEV 1/FVC)/%(RV/TLC)/%
                                         计值的百分比/%  值的百分比/%    治疗 COPD 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运
           对照组(n=49) 治疗前 1.89±0.43 48.78±5.98 64.29±7.20  52.29±9.38  44.28±5.72  动耐力,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并降低 COPD 急性发作的
                          a
                                 a
                  治疗后 2.38±0.44 61.29±6.09 56.39±5.47 a  64.28±9.28 a  62.39±6.28 a
                                                                                      [11]
           观察组(n=52) 治疗前 1.87±0.54 50.22±6.47 62.11±6.82  49.28±11.82  46.27±5.92  频率,减少疾病进展的风险 。布地格福吸入疗法,作
                          ab
                                 ab
                  治疗后 2.76±0.57 68.38±5.98 48.38±4.78 ab  72.38±8.49 ab  71.20±5.72 ab  为一种结合了抗炎、扩张支气管和提高呼吸效率的治疗
             a: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比较,P<0.05。
                                                              手段,其采用的“共悬浮”创新给药技术可以确保药物直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比较
                                                              接送达肺部,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故被临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12]
                                                              床用于 COPD 患者的标准维持治疗 。近年来,随着对
          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NO浓度和血
                                                              COPD中免疫反应的进一步认识,免疫干预治疗已成为
          清 CRP、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
                                                                                      [13]
                                                              管理COPD的一个关键策略 。白葡奈氏菌片是由3种
          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4。
                                                              不同细菌的灭活细胞制成的制剂,通过激活人体的免疫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比较(x±s)                                          [14]
                                                              系统来增强免疫力 ,并通过减少呼吸道分泌物而发挥
           组别         时间点      FeNO/ppb  CRP/(ng/mL)  IL-6/(pg/L)                     [15]
           对照组(n=49)  治疗前     34.27±7.84  14.27±2.84  14.29±2.42  镇咳和减少痰液产生的作用 ,从而显示出治疗慢性支
                      治疗后     23.18±6.82 a  8.72±1.05 a  10.38±1.60 a  气管炎和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潜力。
           观察组(n=52)  治疗前     34.20±8.33  13.82±1.95  13.94±2.18  随着 COPD 患者年龄增长、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增
                      治疗后     18.20±5.72 ab  5.67±1.48 ab  6.89±1.32 ab
                                                              加、运动能力下降和肌肉变化,其6MWD逐渐缩短;CAT
             ppb:十亿分比浓度;a: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
          比较,P<0.05。                                          问卷评分可以衡量COPD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x±s)
                                                   +
                                         +
                                +
                                                           +
           组别         时间点     CD3 /%    CD4 /%   CD8 /%  CD4 /CD8 +  B细胞/%  NK细胞/%  IgG/(g/L)  IgA/(g/L)  IgM/(g/L)
           对照组(n=49)  治疗前    51.29±3.92  20.38±2.19  26.38±3.82  0.77±0.13  5.98±1.83  13.29±3.29  12.25±1.17  2.01±0.33  1.40±0.24
                      治疗后    50.19±4.82  20.40±2.30  26.08±4.09  0.78±0.14  6.23±1.84  13.22±3.82  12.37±1.54  2.10±0.29  1.39±0.32
           观察组(n=52)  治疗前    50.28±2.38  20.33±2.48  26.48±3.29  0.77±0.15  6.02±1.78  13.03±3.42  12.56±1.11  1.94±0.28  1.42±0.44
                      治疗后    53.20±3.28 ab  26.40±3.28 ab  22.01±2.38 ab  1.20±0.22 ab  9.24±3.27 ab  18.92±4.45 ab  13.89±1.27 ab  2.06±0.21  1.38±0.30
             a: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394 ·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19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19期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