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中国药房》2024年14期
P. 83
1.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CR/CRi 率为 85.71%;对照组有 8 例患者 CR 或 CRi,CR/
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血液学毒 CRi 率为 61.54%。观察组低、中危患者的 CR/CRi 率高
性反应发生情况和非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两 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患者诱导化疗后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PLT<20× 在高危患者中,观察组有 6 例患者 CR 或 CRi,CR/
9
-1
10 L 持续时间、悬浮红细胞输注量、血小板输注量等。 CRi率为100.00%;对照组有4例患者CR或CRi,CR/CRi
血液学毒性反应依据《肿瘤治疗常见不良反应分级 率为 57.14%。观察组高危患者的 CR/CRi 率高于对照
(CTCAE 5.0版)》中的常见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0]
分为1~5级 。 2.4 两组患者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PLT<<20×10
9
1.6 统计学方法 L 持续时间、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及血小板输注量比较
-1
采用 SPSS 27.0 软件和 GraphPad Prism 9.5 软件对 两组患者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PLT <20×10
9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 L 持续时间、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及血小板输注量比较,
-1
表示,采用 t 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P25,P75 )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率) 表2 两组患者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PLT<<20×10
9
2
表示,采用 χ 检验、校正 χ 检验或 Fisher 精确检验。检 L 持续时间、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及血小板输注量
2
-1
验水准α=0.05。 比较[M(P25,P75 ),n=20]
2 结果 不良反应 观察组 对照组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d 20.00(17.25,24.00) 22.00(18.00,28.50)
PLT<20×10 L 持续时间/d 13.50(8.25,16.00) 12.00(4.25,15.75)
9
-1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
悬浮红细胞输注量/U 5.50(1.07,9.37) 3.00(0.37,4.87)
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见表1。 血小板输注量/U 1.00(0.25,3.00) 2.00(1.00,3.38)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x±s,n=20)
2.5 两组患者的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情况
2
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 χ /Z/t P
两组患者均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PLT 减少、血红
性别 0.90 0.34
男性/例(%) 9(45.00) 12(60.00) 蛋白减少等血液学毒性反应。两组患者的1~2级、3~4
女性/例(%) 11(55.00) 8(40.00) 级、5级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年龄[M(P 25,P 75)]/岁 48.50(37.00,51.50) 49.50(32.50,52.75) -0.28 0.78
义(P>0.05)。结果见表3。
9
-1
化疗前白细胞计数[M(P 25,P 75)]/(×10 L ) 19.14(9.71,48.19) 32.70(4.35,85.84) -0.01 0.99
化疗前血红蛋白(x±s)/(g/L) 81.60±27.35 76.30±15.70 0.75 0.46 表3 两组患者的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n=20,
PLT[M(P 25,P 75)]/(×10 L ) 41.00(21.00,67.50) 53.50(16.00,85.75) -0.54 0.59 例(%%)]
-1
9
化疗前形态原始细胞比例(x±s)/% 64.20±23.47 65.15±19.95 -0.07 0.95
化疗前流式原始细胞比例(x±s)/% 58.78±26.43 58.08±24.78 0.09 0.93 不良反应 观察组 对照组
危险分层 0.14 0.93 中性粒细胞减少
低危/例(%) 6(30.00) 6(30.00) 1~2级 0(0) 0(0)
中危/例(%) 8(40.00) 7(35.00) 3~4级 20(100.00) 20(100.00)
高危/例(%) 6(30.00) 7(35.00) 5级 0(0) 0(0)
PLT减少
2.2 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 1~2级 0(0) 1(5.00)
观 察 组 有 18 例 患 者 CR 或 CRi,CR/CRi 率 为 3~4级 20(100.00) 19(95.00)
5级 0(0) 0(0)
90.00%;对照组有 12 例患者 CR 或 CRi,CR/CRi 率为
血红蛋白减少
60.00%。 观察组患者的 CR/CRi 率显著 高 于 对 照 组 1~2级 2(10.00) 3(15.00)
(P<0.05)。 3~4级 18(90.00) 17(85.00)
5级 0(0) 0(0)
在 CR 或 CRi 患者中,观察组有 17 例患者 MRD 转
阴,MRD 阴性率为 94.44%;对照组有 7 例患者 MRD 转 2.6 两组患者的非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情况
阴,MRD阴性率为58.33%。观察组患者的MRD阴性率 两组患者出现的非血液学毒性反应包括胃肠道反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应、肺部感染、腹膜炎、脓毒血症、口腔溃疡、皮疹、肝功
2.3 两组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疗效比较 能异常等。两组患者的上述非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率
在低、中危患者中,观察组有 12 例患者 CR 或 CRi,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4。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14期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14 · 1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