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中国药房》2024年3期
P. 129

[4]
          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 表                           TECTA基因野生型纯合子患者中,紫杉醇所致2~4级神
          明,加压手套/冰手套可显著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经毒性的发生率为 29%,在杂合型患者中为 32%,在纯
          且患者耐受性良好,可用于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                           合 子 突 变 型 患 者 中 为 51%(P<0.001)。 由 此 可 知 ,
          变的预防;但药物预防方案目前尚缺乏大型随机对照试                           RWDD3 与 TECTA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 TIPN 具有
          验证据。基于此,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综述了TIPN的影                         一定关联性。
          响因素及相关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以期为 TIPN 患者临                            目前,众多学者正积极开拓基于基因组学分析的
                                                                                         [13]
          床用药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TIPN 治疗思路。Cunningham 等 研究发现,TIPN 风险
          1 TIPN的影响因素                                        的显著增加与导致遗传性神经病变的基因 SBF2 相关,
          1.1 紫杉类药物剂型                                        SBF2的低表达会影响紫杉醇所导致的神经元形态和功
                                                                              [14]
              溶剂型紫杉类药物中一般含有聚氧乙基代蓖麻油,                         能变化。Bosanac等 分别通过药理小分子抑制剂和基
          其在体内降解时能释放易导致过敏反应的组胺,从而引                           因敲除小鼠证实,识别和靶向 SARM1 基因可以防止紫
          起轴突肿胀、变性及脱髓鞘等,进而诱发周围神经病                            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远端感觉轴突末梢丢
                                                                         [15]
          变 。相较于溶剂型紫杉醇,紫杉醇脂质体和白蛋白结                           失。Gilley 等 发现,轴突生存因子 NMNAT2 是轴突变
            [6]
          合型紫杉醇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但因其临床使用剂量                           性的主要调节因子,在杂合子和纯合子小鼠中NMNAT2
          大、输注时间长,导致TIPN的发病率并未显示出明显的                         功能缺失或突变会损害轴突功能和形态,并引发轴突变
                         [7]
          下降趋势。Mo 等 在 295 名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队列                       性。这提示保护NMNAT2的功能对改善TIPN的发生发
          研究中发现,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患者相比,溶剂                           展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CYP2C8、FZD3、EPHA、
          型紫杉醇组(P=0.008)和多西紫杉醇组(P=0.02)患者                    RWDD3、TECTA 等遗传性神经病变基因已陆续被发现
          的 TIPN 发生率更低。此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患                        与紫杉类药物诱发的神经毒性相关。
          者最常报告的症状是与感觉症状有关的手足麻木,而溶                           1.3 剂量及化疗周期
                                                                           [16]
          剂型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组患者则主要报告了运动(如                               Catalano 等 研究证实,患者年龄和化疗周期的增
          腿部无力)和自主(如视力模糊)症状。可见,紫杉类药                          加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诱发 TIPN 的临床危险因素,
                                                                                                     [17]
          物的剂型可能是影响TIPN发生发展及其严重程度的重                          两者均与神经病变风险升高相关。这与Guo等 的研究
                                                                                 [17]
          要因素之一。                                             结果相一致。在Guo等 的研究中,使用白蛋白结合型
          1.2 遗传和分子标志物                                       紫杉醇化疗 4 周以上的乳腺癌患者的 TIPN 发生率明显
              患者的遗传背景在神经病变易感性中也发挥了重                          高于化疗4周以下的患者(P<0.01),且接受白蛋白结合
          要作用。有研究者在接受紫杉醇治疗的患者中进行了                            型紫杉醇一线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TIPN发生率明显高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基因突变可能会增                           于接受紫杉醇序贯方案的患者(P<0.01)。Biganzoli
                                                               [18]
                           [5]
          加 TIPN 的发病风险 。药物暴露是紫杉醇诱发周围神                        等 纳入了 160 名年龄≥65 岁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将其
          经病变毒性的驱动因素,其受参与代谢、消除的酶和转                           按1∶1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第1、8、15天接受白蛋白结
                                                                                    2
          运体的活性影响。CYP2C8 基因参与了紫杉醇的代谢,                        合型紫杉醇 100、125 mg/m 治疗,随访 28 d 后,接受 100
                                                                  2
          该基因发生突变可降低紫杉醇的代谢活性,导致药物暴                           mg/m 剂量的患者中位无事件生存期为 8.2 个月(P=
                [8]
                          [9]
                                                                                  2
          露增加 。Hertz 等 将 412 名接受紫杉醇治疗的患者和                    0.188),接 受 125  mg/m 剂 量 的 患 者 为 8.3 个 月(P=
          564个遗传标记物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发现CYP2C8*3                      0.078);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 19%、
                                                                             2
          变异体可增加 TIPN 的发生风险,其中,携带低活性                         38%,且 125 mg/m 剂量组因不良事件导致的剂量减少
          CYP2C8*3 变异体的患者发生 TIPN 的风险显著高于对                    和停药的患者比例更高。
          照组(P=0.018)。                                       1.4 患者因素
                         [10]
              此外,Chen等 发现,遗传性神经病变基因FZD3中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
                                                                                                    [19]
          rs700103 单核苷酸突变可减弱患者对神经毒性的敏感                       dex,BMI)(≥21.8)是 TIPN 的危险因素之一 。Rivera
          性,进而降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Apellániz-Ruiz                   等 研究表明,患者年龄每增加 10 岁,神经病变发生风
                                                               [20]
          等 对 EPHA 基因进行测序后发现,携带 EPHA5/6/8 中                  险会增加 12.9%。其次,高血糖和肥胖与神经病变发生
            [11]
                                                                                   [21]
          的低频非同义编码变异的患者更容易发生 TIPN,其中                         风险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Hirsh等 研究表明,合并
                                                                                              [22]
                                                   [12]
          EPHA6基因与TIPN的相关性最强。Schneider等 研究                   糖尿病的患者接受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
          发现,在 RWDD3 基因纯合野生型患者中,紫杉醇所致                        发生率会显著升高(P<0.001)。此外,患者种族也是发
          2~4 级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为 27%,在杂合型患者中为                        生 TIPN 风险的另一个因素,如非洲裔美国人比白种人
                                                                                  [12]
          40%,在纯合子突变型患者中为 60%(P<0.001);在                     有更高的TIPN发生风险 。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3期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3    · 375 ·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