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中国药房》2024年3期
P. 125
表2 两组患者所患癌种比较(例)
组别 n 鼻咽癌 食管癌 胃癌 淋巴瘤 卵巢癌 腭扁桃体癌 睾丸癌 脑癌 肝癌 胰腺癌 肺癌 结肠癌 子宫癌 宫颈癌 乳腺癌 前列腺癌 软组织癌 直肠癌 肾癌 胆囊癌
对照组 60 7 1 3 2 1 2 1 4 1 2 17 4 1 3 2 1 1 6 1 0
观察组 64 11 0 3 2 3 0 0 0 0 0 15 7 3 4 7 0 0 8 0 1
χ 2 27.720
P 0.185
2.2 患者化疗情况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两组患者的化疗方案与化疗药物类别比较,差异均 有无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症状 a
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对照组患 组别 n 无 有 恶心呕吐 乏力纳差 腹胀 头痛 咽部 皮疹 骨髓抑制
头晕 不适
者的化疗药物类别主要为抗代谢药物、植物来源抗肿瘤
对照组 60 43(71.67) 17(28.33) 13(61.90) 3(14.29) 1(4.76) 1(4.76) 2(9.52) 0(0) 1(4.76)
药物及其衍生物以及其他化疗药物,化疗方案主要为二 观察组 64 56(87.50) 8(12.50) 5(62.50) 0(0) 0(0) 0(0) 0(0) 1(12.50) 2(25.00)
联方案;观察组患者的化疗药物主要为抗代谢药物、靶 χ 2 4.456 7.586
P 0.035 0.270
向药物、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及其衍生物以及其他化疗
a:因对照组有患者不只发生一种不良反应症状,故该组不良反应
药物,化疗方案主要为二联方案。结果见表3。
症状总数大于患者总数。
表3 两组患者化疗方案比较[例(%%)]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DRPs 的
化疗方案 化疗药物 a
植物来源抗 主要原因类别均为药物选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组别 二联 三联或以 烷化 抗代谢 抗肿瘤 免疫检查 其他化
n 单药 n 肿瘤药物及 靶向药物 义(P>0.05),其中对照组发生DRPs的主要原因为适应证
方案 上方案 剂 药物 抗生素 点抑制剂 疗药物
其衍生物 不适宜,其次为预防用药不足;观察组发生DRPs的主要
17 32 11 5 30 2 27 9 7 37
对照组 60 117 原因为预防用药不足与预防用药过度。结果见表6、表7。
(28.33)(53.33)(18.33) (4.27)(25.64)(1.71) (23.08) (7.69) (5.98) (31.62)
11 38 15 2 35 2 17 26 7 47 表6 两组DRPs类型比较[例(%%)]
观察组 64 136
(17.19)(59.38)(23.44) (1.47)(25.74)(1.47) (12.50) (19.12) (5.15) (34.56) 问题类型 原因类型
χ 2 2.289 11.534 组别 n 治疗有效性 治疗安全性 其他 药物选择 药物剂型 剂量选择 治疗疗程 其他
P 0.318 0.073 对照组 46 34(73.91) 12(26.09) 0(0) 41(89.13) 2(4.35) 0(0) 3(6.52) 0(0)
a:因同一位患者应用了多种化疗药物,故化疗药物总数大于患者 观察组 37 19(51.35) 18(48.65) 0(0) 32(86.49) 1(2.70) 2(5.41) 2(5.41) 0(0)
总数。 χ 2 4.523 2.699
P 0.033 0.440
2.3 DRPs类别与干预情况
对照组有 46 例患者、观察组有 37 例患者发生了 表7 两组DRPs的原因类型比较[例(%%)]
DRPs。按照“1.5”项下所述,DRPs分为已识别和未识别 药物选择 药物剂型 剂量选择 治疗疗程
组别 n 遴选药物 适应证不 预防用 预防用 (溶媒不 (给药剂 疗程 疗程
两种类型。已识别的DRPs并不被视为真正的DRPs,因 重复用药
不适宜 适宜 药不足 药过度 适宜) 量不足) 偏短 偏长
为临床药师在它们被发现后已经采取了纠正措施。相 对照组 46 1(2.17) 21(45.65) 2(4.35) 12(26.09) 5(10.87) 2(4.35) 0(0) 1(2.17)2(4.35)
对而言,未被识别的 DRPs 则被视为实际存在的 DRPs。 观察组 37 1(2.70) 2(5.41) 0(0) 15(40.54)14(37.84) 1(2.70) 2(5.41) 0(0) 2(5.41)
χ 2 24.943
本研究发现,未被识别的 DRPs 在观察组中较在对照组
P 0.002
中显著减少(P<0.05),而被识别的DRPs显著增多(P<
2.6 DRPs发生时间
0.05);观察组的成功干预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结果见表4。 两组 DRPs 均主要发生在化疗期间,且主要为化疗
前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
表4 两组DRPs类别与干预情况比较[例(%%)]
在非化疗期间发生的DRPs显著多于观察组(P<0.05)。
DRPs类别 DRPs干预情况 未成功干预DRPs分类
组别 n 被识别的 未被识别的 成功干预 未成功干预 被识别但未 未干预 结果见表8。
DRPs DPRs 成功干预 表8 两组DRPs的发生时间比较[例(%%)]
对照组 46 24(52.17) 22(47.83) 15(32.61) 31(67.39) 9(29.03) 22(70.97)
化疗期间
观察组 37 34(91.89) 3(8.11) 27(72.97) 10(27.03) 7(70.00) 3(30.00) 组别 n 非化疗期间
χ 2 15.369 13.366 5.333 化疗前期 化疗中期 化疗后期
P 0.001 0.001 0.210 对照组 46 20(43.48) 23(88.46) 2(7.69) 1(3.85)
观察组 37 2(5.41) 30(85.71) 2(5.71) 3(8.57)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χ 2 15.259 0.610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001 0.737
(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均主要为恶心呕 2.7 DRPs涉及药物类别
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5。 对照组、观察组所发生的 DRPs 涉及药物类别分别
2.5 DRPs的PCNE分类 有32、22种。对照组DRPs主要涉及的药物类别为辅助
对照组 DRPs 的主要问题类型为治疗有效性,观察 抗肿瘤药,观察组DRPs主要涉及的药物类别为止吐药,
组 DRPs 的主要问题类型为治疗有效性与治疗安全性,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9。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3期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3 · 3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