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中国药房》2024年3期
P. 126

表9 两组DRPs涉及药物类别比较[例(%%)]                       成某一种化疗药物的监护路径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
           组别    n  辅助抗肿瘤药  激素  升血细胞药 抑制胃酸药 化疗药 抗过敏药  止吐药     往不能对患者的疾病复杂性、用药多样性、化疗方案多
           对照组  32  12(37.50) 1(3.13)  1(3.13)  5(15.63) 4(12.50) 4(12.50)  5(15.63)  变性等进行明确监护。同时,目前研究的化疗药学监护
           观察组  22   1(4.55) 1(4.55)  2(9.09)  2(9.09)  2(9.09) 2(9.09) 12(54.55)  路径未见针对 DRPs 所实施的,因此其不能显著减少
           χ 2                          16.010                                     [3]
           P                              0.025               DRPs的发生。Toukhy等 对重症监护患者实施DRPs的
          3 讨论                                                药学监护路径后,提高了 DRPs 的发现率与干预率。鉴
                                                              于此,本研究综合了重症监护患者的 DRPs 药学监护路
          3.1 对化疗患者实施药学监护路径的必要性
                                                              径与目前研究的化疗药学监护路径,设计了新药学监护
              利用药学监护统一的结构式路径可便于临床药师
                                                              路径。临床药师以理论为基础,经过长期对新药学监护
                                       [12]
          对化疗患者开展规范化药学监护 。国内外研究表明,
                                                              路径的探索,发现化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存在多种不可控
          临床加入药学监护路径能够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
          少 DRPs,增强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               [12―14] 。徐象威     因素,若监护路径表仅仅只按照相关药物说明书或指南
                                                              要求,易忽略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与疾病的相
          等 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实施药学监护路径后,改善了
            [15]
                                                  [4]
          患者的癌症相关疲劳和负面情绪。曾卫强等 研究发                             互作用,因此本路径表增加了患者基本信息、既往化疗史、
                                                              入院后非化疗药物的用药情况,以帮助临床药师注意化疗
          现,建立化疗药学监护路径可增进临床药师、医护人员
                                                              过程中患者的个体化影响及药物间相互作用。为实现临
          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临床药学工作的顺利推
                                                              床药师对患者的全程化管理,本路径从患者入院开始设
          进。可见,对化疗患者实施药学监护路径具有必要性。
                                                              计,对患者入院后每一阶段进行药学监护与用药教育;为
          3.2 DRPs的发生原因分析
                                                              便于临床药师在化疗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监护,本路
              本研究发现,化疗的DRPs主要影响治疗有效性,其
                                                              径对化疗前、中、后每一阶段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整
          次影响治疗安全性。其中,对照组发生 DRPs 的主要原
                                                              理并给予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便于临床药师归纳
          因为药物选择中的适应证不适宜,主要涉及药物为辅助
                                                              DRPs,本路径在患者入院后每一阶段设计 DRPs 专题
          抗肿瘤药,主要表现为超适应证给予辅助抗肿瘤药,经                              [17]
                                                              栏 ,并在用药监护完成后将所有DRPs进行归纳分析。
          临床药师发现后得到部分干预(58.33%);其余未干预的
                                                              同时,为方便临床药师的工作开展,本研究还设计了相应
          主要原因为该类问题的发现存在滞后性,经临床药师事
                                                              的药学监护路径图以指导临床药师实施药学监护路径。
          后发现并督促临床整改后得以改善。此外,对照组发生
                                                              3.4 对化疗患者实施新药学监护路径后的效果
          DRPs 较多的原因还有预防用药不足,主要表现为预防
                                                                  本研究发现,相较于仅有药学监护记录本的传统药
          恶心呕吐的用药不足。一般而言,针对高度致吐风险化
                                                              学监护模式(对照组),新药学监护路径(观察组)的实施
          疗药物的预防给药方案应为地塞米松、神经激肽-1受体
                                                              使 化 疗 患 者 的 DRPs 识 别 率 从 52.17% 显 著 提 高 至
          拮抗剂(neurokinin-1 receptor antagonists,NK-1 RA)联合
                                                              91.89%(P<0.05),干预率从32.61%显著提升至72.97%
          5-羟色胺3(5-hydroxytryptamine 3,5-HT3)受体拮抗剂 ,         (P<0.05)。传统药学监护模式未成功干预 DRPs 的原
                                                       [16]
          但本研究纳入患者中,多数医生给予的是地塞米松、甲氧氯
                                                              因 主 要 为 未 识 别 DPRs 因 而 未 干 预(未 干 预 率 为
          普胺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而甲氧氯普胺相较于NK-1                        70.97%),由此说明传统药学监护模式易遗漏 DRPs;而
          RA的止吐作用更弱。该类问题仅得到少数干预(23.08%),                      新药学监护路径可帮助临床药师识别 DRPs,从而增加
          主要原因为临床药师发现该类问题的时间具有滞后性,                            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本研究还发现,实施新药学监护
          导致化疗后大部分患者因该类问题出现恶心呕吐。                              路径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从 28.33% 显著降低至
              观察组发生DRPs的主要原因为药物选择中的预防                         12.50%(P<0.05),说明新药学监护路径的实施有助于
          用药不足与预防用药过度。预防用药不足的主要表现                             减少化疗引发的不良反应。
          及所致原因同对照组。预防用药过度主要表现为针对                             3.5 本研究的局限性
          中度致吐风险的化疗药物,化疗前本来仅需使用地塞米                                首先,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研究,数据较少,存在一
                                                     [16]
          松联合 5-HT3 受体拮抗剂二联给药预防恶心呕吐 ,但                        定局限性;其次,本研究团队中的临床药师较少,开展新
          部分医生却选择了地塞米松、甲氧氯普胺联合5-HT3受                          药学监护路径的临床药师也较少,导致入组患者人数有
          体拮抗剂三联给药方案。临床药师利用新药学监护路                             限,后续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研究。
          径及时发现了该类问题并干预医生给药(83.33%),减少                            综上所述,新药学监护路径可指导临床药师程序
          了患者因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降低了因 DRPs 导致的                         化、规范化地进行药学监护,化疗相关问题药学监护路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径表与流程图可以更科学地帮助临床药师梳理药学监
          3.3 临床药师对化疗患者实施 DRPs 药学监护路径的                        护每一步骤,有效助力临床药师更好地识别与干预化疗
          探索                                                  患者的 DRPs,减少患者因 DRPs 导致的化疗不良反应。
              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化疗患者开展药学监                          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药师药学监护模式的改进提供参
          护路径的研究,但尚未形成统一的监护路径表,或仅形                            考依据。


          · 372 ·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3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3期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