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中国药房》2024年3期
P. 11
或复发的 GIST 患者服药 3 个月后,IM 的 cmin高于阈值 3.2.6 个体化剂量调整
917 ng/mL的患者相比未达到该阈值的患者PFS显著延 可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
长(5.90年 vs. 3.05年,P=0.01),且IM的cmin水平与任何 tics,PPK)模型参考设计IM初始给药剂量和调整给药剂
级别的不良事件密切相关,而1 283 ng/mL可能是预测3 量,TDM 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作为综合评
[60]
级或更高级别不良事件风险的一个临界值 。 估GIST 患者药物剂量调整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在临
一项中国人群的研究表明,对于接受 IM 辅助治疗 床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患者未按照检测 cmin
的高危 GIST 患者,cmin低于 1 100 ng/mL 与高危 GIST 患 要求的时间点采血,患者监测到的是随机血药浓度,可
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无关,cmin低于 1 100 ng/mL 并不影响 考虑采用贝叶斯最大后验法(maximum a posteriori,
[61]
高危GIST患者的预后 。中国人群的IM确切治疗窗以 MAP)、经典贝叶斯 MAP、基于消除常数的线性外推法
[67]
及IM辅助治疗GIST患者的治疗窗还有待通过多中心、 等预测cmin 。对于达稳态后处于消除相的IM随机血药
更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明确。 浓度,可通过校正公式将其换算为cmin,该公式换算的准
[68]
研究表明,患者体内 IM 游离谷浓度(fcmin )也与患者 确度为75.9% 。具体公式如下:
的临床获益相关,对 IM 有应答者的 fcmin显著高于无应答 cmin,pred=cmeasured×0.5 (DI-TAD)/T
者,且以 fcmin 20 ng/mL 作为截断值时具有最佳的灵敏度 其中,cmin,pred表示预测的稳态血浆药物谷浓度,cmeasured
(86%)和特异性(100%) 。尽管已有研究表明血浆 表示测得的随机血药浓度,DI 表示给药时间间隔,TAD
[62]
IM fmin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临床对于是否检测 表示此次采血时间距离上次给药的时间间隔,T表示IM
IM fmin的治疗靶点浓度缺乏统一共识,且游离药物浓度 的消除半衰期(T为18 h)。
的测定相较于总浓度的测定需要更为复杂的处理方法, 但校正公式外推 cmin存在一定误差,且模型引导的
因此,推荐有检测条件者可选择监测血浆游离IM浓度, 用药专业性较强、临床推广受限,目前经验证的可靠模
但不作为常规推荐。 型尚较少,因此优先推荐患者进行 cmin检测以指导其剂
3.2.4 监测时机和频率 量调整。如患者只测得随机血药浓度,可根据校正公式
推荐GIST患者连续每日规律服用IM至少28 d后, 换算为cmin后再进行剂量调整。
于第 29 天距离上一次服药后 22~26 h(下一剂次服药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使用 IM 后应综合评估患者
前)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 cmin为最佳 [59,63] ,如出现严重不 TDM 检测结果是否达到阈值、患者服药后的临床获益
良反应则可尽早监测。推荐监测频率为前3个月每个月 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是否耐受等,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
监测1次,其后每3~6个月监测1次,随后可根据患者实 定剂量调整方案,具体策略参见图1。
[58]
际情况适当延长监测周期 。 4 GIST患者长期用药管理
IM 口服生物利用度约为 98%,几乎完全吸收,半衰 随着IM在GIST患者中的广泛应用,GIST患者生存
[28]
期为 18~20 h ,其稳态血浆浓度应在持续给药 1 周左 期明显延长,对 GIST 患者实行长期用药管理有着非常
[64]
右达稳态 。然而,有研究显示,在初次给药 28 d 后 IM 重要的意义 。定期随访、用药指导等长期用药管理工
[9]
生物利用度下降约17%,3个月后下降约30%,导致相同 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长期用药管理方式
[45]
给药剂量下,血药浓度逐渐降低 。因此,为保障对患 包括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及微信随访等。临床医师与临
者用药的及时、有效干预,在每天口服1次的情况下,至 床药师组成治疗团队,从不同专业角度充分发挥作用,
[65]
少28 d后开始进行血药浓度检测,并于服药前采样 。 医师工作主要是疾病的诊断、评估、并发症处理及治疗
3.2.5 报告解读 方案的拟定,而临床药师则侧重于关注患者的用药全过
(1)解读流程。在解读报告时,应梳理好患者信息 程,评估药物疗效、监测不良反应、TDM咨询、开展用药
和用药信息。首先排除采样时间、样品储存、实验分析 科普以及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等,提升患者用药依从
[69]
操作等因素所致的异常结果,再根据患者生理病理状 性,减少用药风险。Zhou等 研究表明,加入GIST多学
态、联合用药情况、遗传因素、饮食特点等,运用专业知 科医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药师可增加
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用药建议、出具解读报告。 中国 GIST 患者对 IM 治疗的依从性,提高 IM 治疗的有
(2)解读重点。出现如下情形应重点解读:(1)cmin检 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MDT可通过GIST门诊、居家药
测值未达到阈值时;(2)监测结果处于目标范围内,但发 学服务以及线上药学服务等其他方式进行IM长期用药
生较严重不良反应或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时;(3)检测 管理,对患者进行信息收集、用药评估、用药建议、用药
结果超过实验室警戒浓度或需要通过遗传基因检测来 教育、随访指导并记录文书。GIST患者IM长期用药管
[66]
[70]
指导用药时 。 理流程 可参考图2。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3期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3 · 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