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中国药房》2023年24期
P. 35

中“量”的落实。因此在集采政策实施后,中选药品使用                          昂贵的原研药或转用可替代药品,从而带动了可替代药
          量的增加与中选药品 DDDc 的降低是政策所带来的必                         品使用量的增加。
          然现象。与此同时,在医保结余留用政策的辅助下,中                               集采药品虽通过了药品一致性评价,但我国仿制药
          选药品的使用也为医疗机构带来了部分收益,患者用药                           一致性评价的工作是局限于药效学/药动学终点的生物
          费用的降低和医保结余均体现了集采政策所带来的经                            等效性研究,过评仿制药未经过临床实践验证,其实际
          济效益。                                               疗效、安全性与原研药是否一致仍未可知。中选药品与
              通过分析不同种类药品在集采政策前后的 DDDc                        可替代药品使用量的增加也提示着医务工作人员和患
          变化情况可以发现,4 类非中选药品的 DDDc 均显著下                       者对于集采药品质量的顾虑有可能导致其他药品过度
          降,集采政策所带来的溢出效益得以体现。但是本研究                           使用的风险增加,医疗机构应密切关注集采期间临床药
          结果还显示,集采政策对各类可替代药品DDDc的影响                          品应用的合理性。
          则存在差异,只有抗病毒类可替代药品的DDDc显著降                          4.3 推进集采政策落实的建议
          低,即产生了联动降价效应;而调脂类、降糖类和精神类                          4.3.1 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消除患者顾虑
          可替代药品的 DDDc 在集采政策后均有所增长。笔者                             集采药品单次用药量的增加或用药疗程的延长、可
          分析原因可能为:为了更好地“倒逼”药企在保证药品质                          替代药品DDDs的增加,均反映了医生与患者对于集采
          量的同时降低药价,促进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4+7 城                        药品临床疗效的质疑。有研究针对 14 个第一批集采药
          市药品集中采购上海地区补充文件》(上海市医药集中                           品进行了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
          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2018年11月)要求未中选药品生                        表明,集采中选仿制药和原研药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并
          产企业需以中选价托底进行梯度降价。相较于可替代                            无显著性差异,但该研究并未详细阐述其研究设计内容
                                                                       [12]
          药品,同通用名的非中选药品与中选药品之间的竞争更                           及分析方法 。此外,医疗机构可基于医院特色就集采
          为激烈,提示非中选药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药品生产                           药品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个性化的
                                                                               [13]
          企业会主动参与降价,联动降价效果更为明显。                              医疗服务和政策宣传 ,例如参考真实世界数据研究结
          4.2 患者与医务人员对集采药品的信任程度影响药品                          果定期开展集采药品处方点评工作,建立长期合理的临
          的使用                                                床用药监测机制,加强对药品合理应用的管理;利用真
              集采政策规定医疗机构需完成约定的中选药品采                          实世界研究数据,指导医生在临床中合理使用中选药
          购量且限制非中选药品的使用量,因此同一通用名的中                           品,并积极向患者沟通交流,强调集采药品具有一致性
          选药品与非中选药品在同类药品中的使用占比呈“此消                           评价的保障,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彼长”的关系,即中选药品使用量显著增加,占同类药品                          4.3.2 制定有效推行方针,优化考核机制
          主要地位,而非中选药品的使用量则相应减少。                                  医疗机构不应该以完成集采药品报量为目的对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集采政策对不同品种可替代药品                         品合理使用进行干预,应结合实际的应用情况对集采药
          的使用量存在不同的影响:在集采前,降糖类和调脂类                           品任务量进行合理分解并下发至具体科室或个人,制定
                                                                            [14]
          药品以非中选药品为主;集采实施后,其中选药品使用                           相关的考核机制 ,对集采药品使用情况、中选药品与
          量的增加带动了可替代药品使用量的增加,且降糖类可                           同类药品使用比例等数据进行监测,并在必要时对异常
          替代药品在同类药品中的使用比例明显增长。在集采                            数据进行干预。为确保集采政策顺利、有效地推行,医
          前,抗病毒类和精神类药品倾向于中选药品,故集采实                           疗机构应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明确医保资金结余留用的
          施后,其可替代药品的使用量受影响较小,两类可替代                           使用范围、结算方法、薪酬分配的比例,细化绩效考核指
          药品的使用量虽比集采政策实施前有所增长,但其在同                           标与分值,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集采工作推进的积
          类药品的使用比例保持平稳,并无激增现象。由此可以                           极性。
          说明,医务工作人员与患者对于品牌的偏好度在一定程                           4.4 本研究的不足
          度上影响了可替代药品的使用。                                         本研究纳入全国样本医院的药品销售数据用于分
              根据单家医院人均 DDDs 分析结果与相关文献表                       析国家药品集采对整体药品经济性与医疗机构用药结
          明,医生和患者对于集采中选药品的疗效是有所顾虑                            构的影响,但仅纳入了单家医院患者的用药数据评价了
          的,对于同通用名的药品,临床可能会在合理用药范围                           集采对个体患者用药的影响,可能导致结果的存在一定
          内增加集采药品单次用药量或延长用药疗程以保证获                            偏倚。此外,本研究所纳入的替代药品虽严格参考《国
          得与原研药相同的疗效          [10―11] 。因此,在降糖类和调脂类           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可替代药品参考监测范围》,
          药品中,相较于使用便宜的集采仿制药,有些患者为追                           但实际临床用药中由于各地区医疗资源差异与用药习
          求健康质量宁愿去其他医疗机构和社会药店购置价格                            惯,可替代药品并不能完全替代相应的中选药品。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24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24    · 297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