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中国药房》2023年18期
P. 99
2 结果 鲁比前列酮组、普卡那肽组和替纳帕诺组相比,利那洛
2.1 文献检索结果 肽290 μg,qd被认为是4种药物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初检共获得 1 389 篇文献,参照筛选流程进行逐层 [RR=0.81,95%CI(0.76,0.86)]。
筛选,最后纳入文献 11 篇 [10―20] ,其中 7 篇为系统评价/ 2.3.2 CSBM应答情况
Meta 分析 [10―16] ,4 篇为药物经济学研究 [17―20] 。文献筛选 5项研究报道了CSBM应答情况,包括CSBM应答、
流程见图1。 1 周内 SBM 应答率、首剂 24 h 内 SBM 应答率、CSBM 增
加和第 1 次 SBM 应答时间等 [11―15] 。文献[14]结果显示,
通过数据库检索获得相关文献(n=1 389):
PubMed(n=320)、Embase(n=344)、Web of Science(n= 与安慰剂相比,利那洛肽可明显改善 IBS-C 患者的
78)、the Cochrane Library(n=165)、中国知网(n=416)、
万方数据(n=28)、维普网(n=1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 CSBM 应 答 [RR=3.03,95%CI(2.41,3.82),P<0.05]。
务系统(n=5)、卫生技术评估机构官方网站(n=16)
文 献 [13] 结 果 显 示 ,利 那 洛 肽 290 μg 组 [RR=0.76,
95%CI(0.65,0.88),P<0.05] 和 利 那 洛 肽 500 μg 组
剔重后获得文献(n=106)
[RR=0.77,95%CI(0.63,0.95),P<0.05]的 CSBM 应答
排除(n=34):
阅读文题和摘要后获得文献(n=45) ●重复数据(n=6) 情况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利那洛肽250、290、500 μg组
●其他疾病(n=16) 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其他IBS-C治疗药
●研究类型不符(n=8)
●指标不适宜(n=3)
纳入快速评估的文献(n=11): 物(鲁比前列酮、普卡那肽和替纳帕诺)的间接证据比较
●系统评价/Meta分析(n=7) ●无法获取全文(n=1)
●药物经济学研究(n=4) 结果显示,使用利那洛肽 290 μg,qd 患者的 CSBM 应答
●HTA(n=0)
情况最好(P-score=0.76)。1项来自日本的Meta分析结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果显示,使用利那洛肽[RR=1.95,95%CI(1.51,2.39)]、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和研究质量 依洛西巴特[RR=5.69,95%CI(3.31,8.07)]和鲁比前列
纳入的 7 篇系统评价/Meta 分析包括 4 篇英文文献 酮[RR=2.41,95%CI(0.82,4.01)]的患者在 1 周内 SBM
和3篇中文文献。7篇文献均未提供基金资助信息,1篇 应答率变化方面均优于安慰剂组;依洛西巴特10 mg组
文献未考虑单个研究的偏倚风险 ,2 篇文献未提供异 在1周内SBM应答率、CSBM增加以及第1次SBM应答
[10]
质性解释 [15―16] ,2 篇文献未说明相关利益冲突 [10,14] 。其 时间等方面排名第1位;鲁比前列酮48 μg组的首剂24 h
中,高质量文献4篇 [11―13,16] ,中等质量文献2篇 [14―15] ,低质 内SBM应答率排名第1位。该研究指出,上述药物均具
[10]
量文献1篇 。纳入的4篇经济学研究中,仅有1篇文献 有疗效,但依洛西巴特和鲁比前列酮的效果可能更
[17]
缺乏不确定性说明 ,1 篇文献缺乏异质性说明 ,文献 佳 。另有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利那洛肽组患者首剂24
[15]
[19]
总体质量良好。结果见表1、表2。 h 内 SBM 应答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RR=1.60,95%CI
2.3 有效性评价 (1.49,1.72),P<0.05] 。
[14]
2.3.1 FDA推荐的联合终点 2.3.3 腹痛缓解率
2 项研究报道了 FDA 推荐的联合终点 [11,13] 。文献 4 项研究报道了腹痛缓解率 [10,12―14] ,结果均显示,利
[11]结果显示,与利那洛肽 290 μg 组相比,安慰剂组中 那洛肽组患者的腹痛缓解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
[13]
未能达到 FDA 推荐的联合终点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多 0.05)。例如,Black 等 的研究结果显示,除利那洛肽
[RR=0.80,95%CI(0.76,0.85),P<0.05]。文献[13]结果 250 μg 组之外,利那洛肽 290 μg 组[RR=0.79,95%CI
显示,利那洛肽所有剂量组均比安慰剂组更有效;且与 (0.73,0.85),P<0.05]、利那洛肽 500 μg 组[RR=0.83,
表1 纳入系统评价/Meta 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研究质量
第一作者及发表时间 纳入研究数量 研究人群 样本量 干预措施vs.对照措施 结局指标 质量评价
刘雪莲2013 [10] 3 IBS-C 2 023 利那洛肽75、150、290、300、600 μg,qd vs.安慰剂 腹痛缓解率、便秘缓解率、整体症状缓解率、不良反应(腹痛、腹胀、头痛、上 低
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的发生率
Atluri 2014 [11] 4 IBS-C 1 773 利那洛肽266、290、300 μg,qd vs.安慰剂 FDA推荐的联合终点、CSBM应答、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率、症状充分缓解率、 高
整体症状缓解率、EMA建议的终点、因不良反应(腹泻)中断治疗的发生率
黄显斌2015 [12] 4 IBS-C 3 627 利那洛肽75、150、290、300、600 μg,qd及290 μg,每周1次vs.安慰剂 CSBM应答、腹痛缓解率、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率、不良反应(腹泻)发生率 高
Black 2018 [13] 6 IBS-C 3 448 利那洛肽250、290、500 μg,qd vs.安慰剂;利那洛肽290 μg,qd vs.鲁比 FDA推荐的联合终点、CSBM应答、腹痛缓解率、腹胀缓解率、整体症状缓解 高
前列酮8 μg,bid vs.普卡那肽3、6 mg,bid vs.替纳帕诺50 mg,bid 率、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
玉燕萍2020 [14] 6 IBS-C 3 336 利那洛肽250、290、300、500 μg,qd vs.安慰剂 CSBM应答、首剂24 h内SBM应答率、腹痛缓解率、便秘缓解率、症状充分 中
缓解率、整体症状缓解率、IBS严重程度改善情况、不良反应(腹泻、胀气、腹
痛、上呼吸道感染、头痛、腹胀)发生率
Nakajima 2021 [15] 6 IBS-C 1 460 利那洛肽62.5、125、250、500 μg,qd vs.依洛西巴特2.5、5、10、15、20 mg, CSBM应答、首剂24 h内SBM应答率、1周内 SBM应答率、第1次SBM应答 中
qd vs.鲁比前列酮16、32、48 μg,qd vs.乳果糖13、26、39 g,qd vs.安慰剂 时间、CSBM增加
Nelson 2021 [16] 4 IBS-C 3 061 利那洛肽290 μg,qd vs.鲁比前列酮8 μg,bid vs.替加色罗6 mg,bid vs. 腹胀缓解率 高
替纳帕诺50 mg,bid vs.安慰剂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8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8 · 2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