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中国药房》2023年17期
P. 109

500                                               这 60 个药物中,除二甲双胍外,其他药物主要经肝
               450
                        死亡                                   代谢,存在一定的肝损伤风险和进展为肝衰竭的可能
               400      威胁生命
                                                                            [13]
                        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性。如 Selvaraj 等 报道 1 例左乙拉西坦导致肝功能衰
               350      残疾
                        需要干预以预防永久性损伤
                                                                                 [14]
                        其他结局                                 竭的可疑病例;Tsien等 报道1例小儿患者接受托吡酯
               300
              例数  250                                        治疗后,表现为ALF、显著的凝血功能障碍和高氨血症,
               200
                                                             而停用托吡酯后,临床指标得以改善,患儿的 ALF 和高
               150
                                                                                                   [15]
                                                             氨血症被认为是托吡酯毒性的结果;孙颖等 报道了甲
               100
                                                             硝唑注射液致肝衰竭;甲泼尼龙也有导致患者肝损伤的
                50
                                                                 [16]
                 0                                           案例 ;一项日本的临床研究中发现替沙仑赛可导致肝
                     婴儿                幼儿               儿童                   少年                 合计  功能异常 ;过量硫酸亚铁可导致儿童肝损害,与对乙
                                                                     [17]
                   图1 未成年人群肝衰竭转归情况
                                                                              [18]
                                                             酰氨基酚机制相同 ;白消安治疗窗窄,易引起肝损伤
          视。在结局为威胁生命的病例中,左乙拉西坦作为新的                           不良反应 ,等等。
                                                                     [19]
          ADE信号值得关注,其单药占比为22.58%(7/31)。                          二甲双胍作为降糖的一线用药,不经肝脏代谢,一
         表3 肝衰竭病例结局为死亡和威胁生命的 ADE 报告                          般认为无肝毒性 。但在本研究中发现二甲双胍存在
                                                                            [20]
               例数排前5位的药物                                     肝衰竭风险。进一步挖掘相关病例资料,发现相关病例
                    患儿结局为死亡(n=317)      患儿结局为威胁生命(n=224)     均有胰岛素抵抗基础疾病,但胰岛素抵抗与肝衰竭风险
          序号
                药品名称      例数  单药占比/%  药品名称     例数  单药占比/%    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未见相关报道;而患儿均为单药使
          1     丙戊酸       48   53.33  对乙酰氨基酚   87    28.06
          2     对乙酰氨基酚    44   14.19  甲氨蝶呤     16    32.00   用,无联合用药,无其他肝衰竭高危药物的叠加影响,可
          3     布洛芬       17   37.78  布洛芬      11    24.44   以排除患儿基础疾病和合并用药的影响。通过文献检
          4     甲氨蝶呤      16   32.00  地拉罗司     10    38.46   索,未见二甲双胍导致肝衰竭的报道,但吴璟玲等 报
                                                                                                         [21]
          5     甲硝唑  a    13   72.22  左乙拉西坦  a    7  22.58
                                                             道1例50岁女性患者因糖尿病自行口服二甲双胍,出现
             a:药品说明书未记载肝衰竭风险。
                                                             皮肤、巩膜黄染和乏力,排除相关因素后,考虑为二甲双
          3 讨论
                                                             胍导致的肝损伤。从药动学考虑,二甲双胍虽经肾代
              DILI 用于描述常用药物可能对肝脏造成的意外损
                                                             谢,但当患者本身具有肝脏基础疾病时,有可能会影响
          害。肝脏易受药物不良反应影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肝
                                                             到乳酸的清除能力,造成乳酸堆积,发生乳酸酸中毒,也
          脏在进入胃肠道的外源性物质的生物转化(代谢)中起                                                        [22]
                  [2]
          核心作用 。与药物有关的肝毒性根据化合物的作用机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肝衰竭风险 。这提示肝肾功能
          制被经典地分为固有的和特异的。固有的 DILI 与剂量                        受损者的血清转氨酶超过3倍正常上限值时应避免使用
          相关,在大多数暴露于药物的个体中,在暴露后不久(数                          二甲双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23]
          小时至数天)发生,药物在给定阈值水平下是有毒的。                           水平调整药物剂量 。
                                                             3.2 肝衰竭风险病例临床结局分析
          相比之下,特异的 DILI(间接或不可预测)变化由环境、
                                      [12]
          宿主因素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决定 ,通常在每10 000名                            药物引起的肝衰竭预后通常较差,如不进行肝移
                                                                                       [23]
          暴露个体中发生的人数<1 人,并且具有更长的潜伏期                          植,肝衰竭的病死率可达 80% 。本研究发现的新的信
         (从几天到几个月)。特异性 DILI 的结局可能是非常严                        号中,甲硝唑临床结局为死亡的例数排在第 5 位,
          重的,在某些情况下是致命的。因此,研究药物所致肝                           72.22%(13/18)的病例均为单独用药,不存在其他联合
          衰竭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未成年人群,尤其是婴幼儿的                           用药,所以该药更加值得关注。具体分析其适应证,
          各个系统发育不全,免疫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较弱,而                          87.50% 病例的适应证为腹泻、口腔感染,无肝衰竭基础
          肝衰竭病情危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会极大增加治疗难                           疾病风险;另外,在 18 例报告中,有 56.25% 的病例使用
          度,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应提高对肝衰竭的识                           剂量符合说明书规定,43.75% 的剂量缺失,故从用药剂
          别和处理能力,采取积极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                           量无法评估肝衰竭风险。因此,未成年人群临床应用甲
          而改善患儿预后。本研究从美国 FAERS 数据库中挖掘                        硝唑时,需高度重视其用法用量,根据年龄、体重计算药
          未成年人群目标不良事件的药物警戒信号,筛选出可疑                           量,避免长时间使用该类药物,以减少肝衰竭ADE的发
          的肝衰竭高风险药物,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生。在结局为威胁生命的病例中,报告例数排在前5位
          3.1 新的ADE信号                                        的药物中,左乙拉西坦为新的信号,但其均存在与具有
              本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群肝衰竭的有效信号涉及 60                        肝衰竭风险的药物联用的情况,如丙戊酸、卡马西平、阿
          个药物,其中14个是药品说明书未提及肝胆系统损伤和                          昔洛韦等,这可能导致肝衰竭风险的叠加效应。
          肝衰竭风险的新的药物警戒信号,涉及 ADE 报告 165                       3.3 美国FAERS数据库的局限性
          例,占报告总数的15.70%。                                        美国FAERS数据库中的ADE报告是自愿和自发报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7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7    · 2147 ·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