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中国药房》2023年16期
P. 109
machine,ATC)进行单独包装。这对保证药品使用的正
片剂医嘱确认
确性、安全性以及提高住院药房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
[1]
意义 。目前,对于住院患者UDDS药品的核对,大多数
1号ATC 2号ATC
医疗机构采用人工核对模式,需要药师肉眼核对药袋中
的药品品种是否正确,数量是否与实际医嘱相符(有无 A药师人工核对 B药师人工核对
多药、少药、无药、串袋、碎片现象)等 [2―4] 。然而,许多口
服药品在去除原包装后,片形、颜色和厚度均较为相似, A药师校正错误药袋 B药师校正错误药袋
在没有任何标识的情况下药师难以辨认,导致人工核对
存在品种不易识别或因视觉疲劳导致漏检等安全隐患,
发放
加之核对效率较低且核对速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使
得药品未能及时送达临床。 图1 我院既往人工核对模式流程
鉴于人工核对的诸多问题,自动核对成为未来智能
责流程再造的技术支持。在既往人工核对模式的基础
药房发展的方向。自动核对机(automatic medicine de‐
上,我院应用 ECRSI 法对住院药房口服片剂药品调剂、
tection machine,MDM)可协助药师更快、更准确地检测
核对的全流程及各环节步骤进行了整合重组。ECRSI
分包药袋,具有识别检测准确、追溯信息方便、核对效率
分析法是工业工程学中程序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运用
较高等优势,但存在设备串联不佳、假阳性报错占比过
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调整(rearrange)、简化
[5]
高的问题 。我院于 2020 年底引进 1 台由荷兰 Global
(simplify)、增加(increase)五大原则对过程进行分析,可
Factories 生产的 MDM 2 series 型片剂 MDM,用于我院
以发现过度、不合理、不经济、非必要的工序,从而有助
住院患者单剂量配方药袋的核对。由于MDM刚被引入
于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ECRSI
[7]
[6]
国内临床,缺乏可借鉴的应用经验 ,为此,我院采用工
法分析思路见图2。
业工程学的程序分析方法——ECRSI[取消(eliminate)、
原因对象 程序对象 方法对象
合并(combine)、调整(rearrange)、简化(simplify)、增加
(increase)],改造了单剂量配方药袋的核对流程和核对
取消 合并和调整 简化和增加
模式,并对实践中初步发现的 MDM 硬件串联不佳和软
件假阳性占比过高的问题进行了解决与优化,以减少核 图2 ECRSI法分析思路图
对差错、提高工作效率,现报道如下。 根据 ECRSI 法的分析思路,针对“原因对象”(即人
1 核对流程改造与优化方法 工核对的诸多问题),我院取消了人工核对操作;针对
1.1 我院既往人工核对模式 “方法对象”,我院引进了MDM进行自动核对,将2名药
我院单剂量配方药袋既往采用人工核对模式,即住 师人工核对简化为 1 台 MDM 自动核对;针对“程序对
院药房药师登录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 象”,我院对片剂调配核对流程进行了合并和重排,将 2
tem,HIS)审核患者用药的合理性,确认后发送至ATC进 台 ATC 的人工核对合并为 1 台 MDM 的自动核对,将药
行分包,由2名药师根据药袋上的医嘱信息人工核对患 师矫正错误药袋的环节调整为MDM核对后药师复核的
者姓名、病区、药品品种及数量,并对ATC分包过程中出 纠错改正环节,流程重整后可少配备1名药师。重整后
现的碎片、多出、少漏、串袋等问题进行校正,核对无误 的自动核对模式流程见图3。其中,MDM的具体操作步
后再发放至临床。我院既往人工核对模式流程见图1。 骤包括:(1)预先采用MDM Pill Programmer软件拍摄每
1.2 核对流程再造 种药品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状态的照片,作为参照标准;
针对既往人工核对模式存在的差错率较高、效率较 (2)采用自动核对系统直接从 ATC 数据库接收医嘱信
低等问题,我院成立了由药剂科主任、住院药房组长及 息,作为核对时的信息依据;(3)MDM 通过扫描单剂量
组员、核对机工程师组成的核对流程再造小组。其中, 配方药袋上的条形码自动检索与该药袋匹配的医嘱信
药剂科主任负责总体流程规划;组长负责分析观察流程 息,并将其与该药袋内的药品品种、数量进行比对,如果
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流程进行制定、修改、再造;组员负 发现不正确的药袋,系统会报警提示;(4)药师判断核对
责对流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质量分析;工程师负 结果后,纠正错误药袋。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6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6 ·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