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中国药房》2023年13期
P. 108

修订点评标准              1.5 疗效观察
                             药学部制定点评准则
                                                                  收集患者术后最高体温、术后住院天数、术后 C 反
                              分析点评结果                          应蛋白、术后白细胞计数、术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
                                                              标。根据术后感染、愈合情况,参照文献[9]中的胆囊炎
                                          反馈至临床科室
                            点评结果反馈至临床科室
                                                              疗效判定标准,将疗效分为显效(术后无感染,伤口甲级
                                                              愈合)和无效(术后感染),并计算显效率[显效率(%)=
                      无争议的不合理病例    有争议的不合理病例
                                                              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临床药师探寻佐证,重新                 1.6 药物经济学评价
                                     判定其合理性
                                                              1.6.1 治疗成本的确定
                                   不合理病例  合理病例                  患者药物治疗总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
                                                              性成本。由于本研究考察对象为行单一手术者,故只采
                                                              用住院期间的直接医疗成本作为治疗成本,包括抗菌药
            上报医务处,OA挂网公示及绩效考核等行政干预    临床药师去临床科室培训合理用药标准       物费用(C1)、基本药物费用、药品总金额(C2)、住院总
           图2 改进后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点评流程                            费用。本研究涉及的药品价格均通过安徽省医药集采
                                                              平台查找确认。
          显改善,但依旧存在抗菌药物使用天数过长的不合理现
                                                              1.6.2 成本-效果分析
          象,还需要继续监管,以进一步降低抗菌药物使用不合
                                                                成本采用C1、C2表示;效果采用显效率(E/%)表示。
          理率及患者经济负担。
                                                              通过成本-效果比(C/E)表示获得1份效果所需要的净成
             (2)经过第2轮PDCA循环管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
                                                              本;通过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来计算每增加1个疗
          用情况较第1轮干预组有所改善,干预效果较好。
                                                              效单位,各组所节约或增加的C1和C2。
          1.3 点评标准和判定标准
                                                              1.6.3 敏感度分析
          1.3.1 点评标准
                                                                由于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用的数据具有不确定性
            以《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
                                                                                                 [10]
                                                              和潜在偏倚,所以有必要进行敏感度分析 。本研究假
                                                     [6]
             [5]
          案》 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为点
                                                              设药品价格上下浮动 10%,其他因素不变,观察药品价
          评标准,对干预前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预防
                                                              格浮动后ΔC/ΔE来考察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点评。
                                                              1.7 统计学方法
          1.3.2 感染高危因素的判定标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满足
                                                    [7]
            感染高危因素的判定标准为至少含以下1项 :(1)
                                                              正态分布以 x ˉ± s 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
          高龄患者(≥70 岁);(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糖尿病、
                                                              析,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 LSD-t 检验;偏态分布以
          恶性肿瘤放化疗、接受器官移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M(P25,P75 )]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 Kruskal-Wallis H 检
          等患者);(3)营养不良患者;(4)血液透析患者。
                                                              验,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计数资料
          1.3.3 术后感染的判定标准
                                                              以率(%)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χ 检验,组间进一步两两
                                                                                          2
            术后感染的判定标准为至少含以下1项 :(1)患者
                                                [8]
                                                              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检验。检验水准α=0.05。
          术前炎症指标均正常,术后体温持续>38 ℃且C反应蛋
          白或白细胞计数高出正常值上限;(2)切口部位存在急                           2 结果
                                                              2.1 PDCA循环干预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性炎症或脓性渗出;(3)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4)
                                                                  PDCA 循环干预前后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高危因
          切口经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素、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患者一般资料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收集
                                                              PDCA 循环干预后,第 2 轮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
              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感染高危因素、住
                                                              于干预前组(P<0.05),这可能与临床医师对腹腔镜手
          院天数等一般资料,并记录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
                                                              术的操作熟练程度有关。结果见表1。
          括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抗菌药物金额、抗菌药物
                                                                  表1 PDCA循环干预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使用天数、人均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抗菌药物总用量。
                                                                       性别例数           手术时间    感染高危因素   住院天数
          根据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提供的数据及药品                             组别             年龄(x±s)/岁
                                                                      男   女          [M(P 25,P 75)/min]  [例数(率/%)]  [M(P 25,P 75)/d]
          说明书等标准,确定药品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干预前组    21  59  51.80±15.21  56.00(40.00,80.75)  20(25.00)   7.00(5.00,12.00)
          dose,DDD),并计算用药频度[DDDs,DDDs=某药的总                    第1轮干预组  32  48  53.90±15.21  50.00(40.00,74.75)  25(31.25)  7.00(6.00,9.00)
                                                              第2轮干预组  26  54  51.02±15.62  45.00(35.00,60.00) a  19(23.75)  6.00(5.25,8.00)
          用量(g)/该药的DDD]。采用DUI来判断临床用药是否
                                                              F/H/χ 2  3.434   0.751   9.362    1.321   4.677
          合理,DUI=DDDs/实际用药天数。若DUI>1.0,说明临                     P        0.180   0.473   0.009    0.571   0.096
                                                      [8]
          床医师使用的抗菌药物日剂量大于DDD,用药不合理 。                             a:与干预前组比较,P<0.05。
          · 1634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3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3期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