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中国药房》2023年11期
P. 90
mL/min,样品体积为1 μL。升温程序如下:初始温度为 可以加速挥发油从北沙参细胞壁的渗出,降低挥发油在
60 ℃,持续 1 min;然后以 8 ℃/min 的速度升至 110 ℃, 水中的溶解度,减少挥发油中某些成分被水溶解,此方
保持 5 min;继续以 8 ℃/min 的速度升至 250 ℃,保持 5 法可显著提高挥发油的产量 。但当 KCl 加入过量时,
[17]
min;最后以20 ℃/min的速度升至280 ℃,保持10 min。 KCl的加入可能会引起提取物中可溶性物质增加,使溶
2.3 抗真菌活性的测定 液沸点升高,从而降低挥发油的提取率 。
[18]
[16]
采用纸片扩散法 测定北沙参茎叶挥发油和根挥 L9 (3)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北沙参最佳工艺为料液
4
发油对茄病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寄生曲 比1∶15,蒸馏时间5 h,KCl浓度15%,详见表1。在此基
霉、黄曲霉的抗真菌活性。将被测真菌在 28 ℃黑暗条 础上对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3个因素中,
件下培养7 d,待菌丝布满培养皿后,在距离中心2 cm处 KCl 浓度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最大,但 KCl 浓度对挥
打孔,将每个真菌在超净工作台制成直径为 6 mm 的圆 发油提取率的影响与其他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形菌块。将菌块放入新配制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 0.05),详见表2。为进一步确定北沙参挥发油对提取工
基(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琼脂 15 g、蒸馏水 1 L)的 艺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工艺验证,
中心。用打孔机将定性滤纸制成直径6 mm的圆盘。将
结果显示,北沙参茎叶挥发油和根挥发油的提取率分别
3 张已灭菌的滤纸片从 3 个方向与真菌块等距离放置,
为(0.933±0.017)、(1.365±0.023) g/kg,RSD 均 小 于
处理组每张滤纸片加入5 μL挥发油,对照组用等量的二
2.00%,说明该工艺合理、稳定、重现性较好。
甲基亚砜代替挥发油,将处理组(包括茎叶挥发油组和
表1 正交实验结果
根挥发油组)和对照组在28 ℃黑暗中培养3 d,观察其生
编号 料液比 蒸馏时间/h KCl浓度 挥发油提取率/(g/kg)
长情况,使用相机记录抗真菌实验结果。用标尺测量抑 1 1 1 1 0.511
菌圈后,将数据导入Image J 1.8.0软件,记录其抑菌圈的 2 1 2 2 0.556
3 1 3 3 0.381
直径,分别记为IC 处理和IC 对照,抑菌圈直径越大表示抗菌 4 2 1 2 0.458
效果越好。实验重复3次。最后计算菌丝抑制率,菌丝 5 2 2 3 0.436
6 2 3 1 0.539
抑制率(%)=(IC 对照-IC 处理)/(IC 对照-6 mm)×100%。
7 3 1 3 0.375
由于北沙参根的抑菌效果并不显著,较茎叶抑菌效果相 8 3 2 1 0.675
差较大,故以北沙参茎叶挥发油为实验对象开展倍半稀 9 3 3 2 0.767
K1 1.448 1.344 1.725
释实验。为进一步明确北沙参茎叶挥发油的抗真菌活 K2 1.433 1.231 1.781
性,将茎叶挥发油分别用二甲基亚砜稀释成4个浓度梯 K3 1.817 1.687 1.192
R 0.384 0.456 0.589
度(100%、50%、25%、12.5%),真菌对照组滤纸片上加入
5 μL二甲基亚砜,用同样的公式分别计算菌丝抑制率。 表2 方差分析结果
2.4 统计学分析 因素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P
料液比 0.032 2 0.016 2.797 0.263
采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蒸馏时间 0.025 2 0.012 2.192 0.313
x±s 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 KCl浓度 0.070 2 0.035 6.249 0.138
误差 0.011 2 0.006
比较采用LSD-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与分析 3.2 北沙参茎叶和根挥发油的GC-MS分析
3.1 挥发油提取工艺的优化 采用 GC-MS 数据和 NIST 17.0 数据库,鉴定北沙参
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处理1组、处理2组、处理3组 茎叶和根挥发油所含成分,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从
(20%KCl溶液)与对照组的挥发油提取率分别为(0.202± 北沙参茎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 11 种成分,占总油量的
0.010)、(0.434±0.020)、(0.514±0.030)、(0.362±0.050) 77.44%,主要由人参炔醇(38.21%)和 α-伞花素-15-醇
g/kg,处理3组与其他组进行比较,其挥发油提取率显著 (14.32%)组成,其次为14-羟基-α-木榄烯(4.92%)、水芹
升高(P<0.05)。将 10%、15%、20% 的 KCl 溶液作为提 醛(3.96%)、植物醇(3.55%)。此外,茎叶挥发油还含有
取溶剂,进一步考察不同浓度的KCl溶液对提取挥发油 一 定 的 桧 烯(2.74%)、新 植 二 烯(2.72%)、胡 萝 卜 醇
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15%KCl 溶液下挥发油 (2.38%)和大根香叶烯B(2.17%),它们均超过了北沙参
提取率[(0.573±0.010) g/kg]显著高于10%KCl[(0.512± 茎叶挥发油总油量的2%,其余成分的含量较低,每一种
0.010) g/kg)]和 20%KCl[(0.519±0.010) g/kg)]溶液的 均低于茎叶挥发油含量的1.30%。北沙参茎叶挥发油化
提取率(P<0.05)。可见,利用盐溶液辅助提取挥发油 学成分鉴定结果见表3。
· 1360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1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