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中国药房2023年10期
P. 130

1 外泌体及其特性                                           2 外泌体载药途径及方法
          1.1 外泌体的形成与内容物                                          外泌体载药途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外源性载药
              外泌体来源于全身各处细胞,其形成途径有两条,                          途径:先将外泌体提取、纯化,再将治疗药物包载于外泌
                                  [6]
          分别是内体途径和质膜途径 。大多数人认可的是内体                            体中;另一类为内源性载药途径:通过各种方式使药物
          途径,该途径为先由质膜出芽形成早期内体,再逐渐成                            进入供体细胞,再进入外泌体中,随后外泌体从供体细
          熟形成腔内含有小囊泡的晚期核内体,最终形成胞内多                            胞分泌,通过分离、提纯得到已载药的外泌体 。内源
                                                                                                     [16]
          泡体,胞内多泡体与质膜融合释放其所含的直径 30~
                                                              性载药途径操作复杂且最终药物负载率难以控制,因此
                                    [7]
          150 nm的腔内小泡即为外泌体 。而关于质膜途径的研
                                                              在实际应用中外源性载药途径更为广泛。目前,常用的
          究较少,仅有少量研究表明,部分外泌体也可以由质膜
                                                              外泌体载药方法包括电穿孔法、共孵育法、超声法、化学
                      [6]
          直接出芽形成 。
                                                              转染法及反复冻融法         [15,17―18] ,其各自的优缺点见表2。
                                                    [2]
              外泌体主要含有脂质、蛋白质及核酸等成分 。其
                                                                      表2 常用外泌体载药方法的优缺点
          中脂质小分子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鞘磷脂、二磷酸甘
                                                              方法     优点                缺点
          油酸及前列腺素等,具有构建脂质双分子层和决定外泌
                                                              电穿孔法   操作简单,适合装载大分子量药物   装载效率低,易破坏外泌体脂质膜的完整性
                      [8]
          体刚度等作用 。外泌体中的蛋白质主要取决于其细胞                            共孵育法   操作简单,无需添加额外的活性物质  装载效率较低
          来源,主要包含以下几类蛋白:热休克蛋白(发挥细胞内                           超声法    装载效率高,可实现药物持续释放,适合  易导致外泌体脂质膜变形
                                                                     装载siRNA
          组装和运输作用)、转运蛋白和受体蛋白(发挥细胞间通
                                                              化学转染法 通过转染可使目标药物基因在细胞内表  实验难度大、周期长、转染效率低、基因表达效果差
          讯和运输作用)、四分子交联体家族(主要介导信号传                                   达,适合装载基因类药物
                                                              反复冻融法 装载效率较高,无需添加额外的活性物质 可能会破坏外泌体的完整性且需较复杂的后续处理
          导、细胞融合和迁移)、靶向蛋白(介导外泌体与受体细
          胞之间的特异性识别)和融合蛋白(在外泌体与受体细                            3 工程化外泌体载药系统靶向治疗疾病的设计
          胞的膜交换与膜融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9―10] 。外泌体     策略
          中 的 核 酸 包 括 各 种 微 RNA(miRNA)、小 干 扰 RNA                  外泌体载药系统将药物递送到靶部位的效率易受
         (siRNA)、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以及少                   亲代细胞和受体细胞的影响,因此部分天然外泌体具有
          量DNA等,其在遗传信息传递、细胞靶向及部分疾病[如                                          [19]
                                                              靶向性不强等缺点 。临床实际更需要的是可以实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生和发
                                                              精准靶向给药,以减少非靶组织和器官伤害的主动靶向
          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1―12] 。
                                                                                               [20]
                                                              给药系统——工程化外泌体载药系统 。外泌体表面
          1.2 外泌体的主要类型、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修饰是工程化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将特定的蛋白质或
              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携带的内容物不同,且具备
                                                                                                        [21]
                                                              肽成分修饰到膜表面来达到增强靶向性的目的 。外
          不同的生理功能。常用的外泌体主要有以下几类:间充
                                                              泌体的表面修饰方法主要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物理修饰
          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
                                                              法、化学修饰法及膜融合技术。
          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等)、巨噬细胞源性外泌
                                                              3.1 基因工程技术
          体、树突状细胞源性外泌体、血清源性外泌体以及骨髓造
          血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其生理功能和作用见表1                   [13―14] 。除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蛋白或多肽的基因序列与选
          此之外,细菌源性、病灶细胞源性、生物体液源性(如乳                           定的外泌体脂质膜蛋白的基因序列融合,通过质粒转染
          汁、血浆、唾液等)、食品源性(各类蔬菜、水果等)、中药                         等方式,使其表达于外泌体脂质膜表面,进而操纵外泌
                                                                                          [22]
          源性等外泌体近年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且有着                            体脂质膜表面的蛋白组成及表达 。目前,常用于表面
                        [15]
          不同的生理功能 。                                           修饰的膜蛋白主要有溶酶体相关膜蛋白 2b(Lamp2b)、
              表1 常用外泌体的类型、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                           四跨膜蛋白超家族(CD63、CD9、CD81)及血小板生长因
                                                                                 [24]
           外泌体类型        生理功能         作用机制                     子受体等 。Liang 等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软骨细胞
                                                                      [23]
           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  调节炎症反应,参与组织修 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作用释放多种生物活性因子
                        复再生,可治疗炎症性疾病 来进行免疫调节                  亲和肽与外泌体表面蛋白Lamp2b的N-末端融合制得软
           巨噬细胞源性外泌体    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 通过与多种细胞相互作用产生大量的炎性细胞因    骨细胞靶向外泌体,将核酸药物 miRNA-140 装载于其
                        重要的作用        子,而发挥促炎/抑炎作用
           树突状细胞源性外泌体   调节炎症反应、促进软骨修 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来调节炎症反应,通过促进软   中,并与未修饰的外泌体载药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关
                        复            骨修复再生所需活性因子的分泌来帮助软骨修复    节内注射软骨细胞靶向外泌体后,可使药物保留时间更
           血清源性外泌体      对评估和诊断各种疾病具  在疾病的病程中,血清源性外泌体的特定miRNA
                        有一定的价值       表达水平异常                   长,体内扩散更小,证明修饰后的外泌体能增强靶向性,
           骨髓造血干细胞源性外泌体 参与免疫调节       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来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     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 1272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0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0期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