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中国药房》2023年8期
P. 47
相 关 化 学 成 分 信 息 通 过 PubMed、ChemSpider、 温变性后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转
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中国知网、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 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用 5% 脱脂奶粉室温封闭 2 h,分
和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查询,具体信息包括成分 别加入Akt、p-Akt、PI3K、p-PI3K、ERα、β-actin一抗(稀释
名称、CAS号、化学结构、分子式及质谱裂解规律等。 比例均为 1∶1 000),在 4 ℃下孵育过夜;加入相应二抗
2.2 CHCR抗ER阳性乳腺癌作用机制的预测 (稀释比例为 1∶1 500),室温孵育 2 h;利用 ECL 发光液
将鉴定所得CHCR的化学成分分别输入TCMSP和 显色,并置于分子生物成像仪下成像。应用Image J软件
Swiss 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分析条带灰度值,以目的蛋白与内参蛋白(β-actin)条带灰
bioavailability,OB)≥30%、类药性(drug-like properties, 度值的比值表示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重复3次。
[12]
DL)≥0.18 为标准筛选药对的活性成分 ,同时纳入已 2.3.3 CHCR 对 MCF-7 细胞中 ESR1 mRNA 表达的影
报道的活性成分,在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 响 采 用 定 量 反 转 录 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
据库中检索以获得 CHCR 成分靶点。借助 GeneCards、 criptase-mediated PCR,qRT-PCR)法进行检测。取对数
OMIM、DrugBank 数据库,以“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生长期的 MCF-7 细胞,按“2.3.2”项下方法分组、给药。
breast cancer”为检索词,获取 ER 阳性乳腺癌的疾病靶 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再反转录
点。采用 Venny 2.1.0 平台获得“成分-疾病”的交集靶 为cDNA。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引物序列和
点。将交集靶点输入至String 11.5数据库以获得靶点间 产物长度见表1)。反应体系为TB Green Premix Ex Taq
相互作用关系,同时借助 Cytoscape 3.8.2 软件构建蛋白 (Tli RNaseH Plus)(2X)10 μL、PCR Forward Primer(10
质-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采 μmol/L)0.4 μL、PCR Reverse Primer(10 μmol/L)0.4
用 DAVID 6.8 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 μL、ROX Reference Dye(50X)0.4 μL、DNA 模 板 2.0
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 Omic‐ μL、灭菌水 6.8 μL,共 20 μL。扩增程序反应条件为:
Share 平台进行数据可视化展示。最后,采用 Cytoscape 95 ℃预变性30 s;95 ℃变性5 s,60 ℃退火30 s,共40个
3.8.2 软件构建 CHCR 抗 ER 阳性乳腺癌作用的“活性成 循环。以GAPDH为内参,采用2 -ΔΔCt 法计算ESR1 mRNA
分-靶点-通路”关联网络。 (ESR1为ERα的基因名)的相对表达量,实验重复3次。
2.3 CHCR抗ER阳性乳腺癌作用及机制验证 表1 引物序列及产物长度
2.3.1 CHCR 对 MCF-7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采用
基因 引物序列 产物长度/bp
MTT 法进行检测。取对数生长期的 MCF-7 细胞,按 ESR1 上游引物:5′-TGCCCTACTACCTGGAGAACG-3′ 158
4
3×10 个/mL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100 μL。待细胞贴 下游引物:5′-TGCACAGTAGCGAGTCTCCTTG-3′ 163
GAPDH 上游引物:5′-AGAAGGCTGGGGCTCATTTG-3′ 101
壁后,分别按终浓度 0(即空白对照组)、0.062 5、0.125、
下游引物:5′-AGGGGCCATCCACAGTCTTC-3′ 101
0.25、0.5、1、2 mg/mL 加入 CHCR 95% 乙醇提取物(制备
2.4 统计学方法
方法同“2.1.2”项下)含药培养液(给药剂量依据预实验
采用SPSS 2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
结果设置);设置阳性对照孔,分别按终浓度0.125、0.25、
0.5、1、2、4 μg/mL 加入长春新碱含药培养液(给药剂量 x±s 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
比较采用LSD-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依据预实验结果设置);同时设置不含细胞、不含药物的
调零孔,每孔加入100 μL不含药培养液。每组设置6个 3 结果
复孔。培养 48 h 后,弃去培养液,加入 0.5 mg/mL 的 3.1 CHCR化学成分的鉴定
MTT试剂100 μL;孵育4 h后,弃去上清液,每孔加入二 采用 UPLC-Q-TOF-MS/MS 技术所得 CHCR 化学成
甲基亚砜150 μL,避光振荡后,采用酶标仪于570 nm波 分的总离子流图如图1所示。通过一级和二级质谱信息
长下测定各孔的吸光度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半数 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从CHCR中共鉴定出58个化学成
抑制浓度(IC50 )。细胞增殖抑制率%=(空白对照组平 分,有 23 个来自白屈菜,24 个来自元胡,11 个为二者共
均 OD 值-给药组平均 OD 值)/空白对照组平均 OD 有成分;58 个成分中,生物碱类成分有 57 个、有机酸类
值×100%。实验重复3次。 成分有1个,具体信息如表2所示。
2.3.2 CHCR对富集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采用Western 7.0×10 6 35~38
32~34
blot法进行检测。取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随机分 6.0×10 6 25~31
5.0×10 6 17~20
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终浓度为 0.5 μg/mL,剂量 4.0×10 6 14~16 21~22 42~44 55
设置参考“2.3.1”项下结果)、CHCR 组(终浓度分别为 响应值/s 3.0×10 6 8~11 23~24 56~58
12~13
2.0×10 6 1~3 4 5~7 39~41 45~46 49~52 53~54
150、300、600 μg/mL,剂量设置参考“2.3.1”项下结果), 1.0×10 6 47~48
每组设置6个复孔。其中,各药物组加入相应含药培养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液 100 μL,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培养液。培养 48 h 采集时间/min
后,收集各组细胞,用 RIPA 裂解缓冲液冰浴裂解,离心 图1 CHCR化学成分UPLC-Q-TOF-MS/MS分析的总
后收集蛋白,备用。以BCA法进行蛋白定量,将蛋白高 离子流图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8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8 · 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