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中国药房》2023年7期
P. 116

(MD)表示,区间估计采用 95% 置信区间(CI)表示。以                       其他偏倚情况。结果见图1、图2。
                                       2
          I 检验评估异质性的大小,通过 χ 检验分析各研究间的                         2.2.2 文献的质量评级 评级结果显示,参附注射液治
            2
                             2
          异质性,若P>0.10、I ≤50%,表明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                      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相关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评级
                                           2
          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 P≤0.10、I >50%,表明有统                     均为低质量。结果见表3。
          计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若存在明显的临床异                            2.3 Meta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质性,则仅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纳入文献大于10篇的结                           2.3.1 心功能疗效 12 项研究报道了心功能改善有效
          局指标进行 Egger’s 检验,若结局指标存在潜在偏倚风                       率 [14—18,21—25,27—28] 。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5,
                                                               2
          险,需进一步运用剪补法判断偏倚对结果的影响。使用                            I =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结果显
          TSA 0.9.5.10 Beta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trial equential         示,试验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RR=
          analysis,TSA),设定Ⅰ类错误概率 α=5%、Ⅱ类错误概                   1.23,95%CI(1.16,1.30),P<0.000 01],见图3。
          率 β=0.2,信息轴设定为累计样本量,统计学效能为                          2.3.2 BNP 降低水平 4 项研究报道了 BNP 降低水
                                                                                                         2
          80%,以样本量为期望信息值,累计Z值取1.96。                           平 [14,19,26,28] 。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47,I =0),
          2 结果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
          2.1 文献检索结果与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患者的 BNP 降低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MD=-96.06,
              初步检索出相关文献 285 篇。经 Endnote 软件查重                  95%CI(-116.47,-75.64),P<0.000 01],见图4。
          后剩余158篇;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后,删去综述类、实验                         2.3.3 LVEF 提高水平 9 项研究报道了 LVEF 提高水
          类和与主题不符的文献后剩余61篇;通过阅读全文,对                           平 [12—14,19—21,24,26,28] 。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P=0.01,
                                                               2
          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17篇                [12—28] 。纳入研究     I =59%),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对象共计1 355例。11项研究         [12—15,17—20,22,26—27] 中的参附注  显示,试验组患者的 LVEF 提高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
          射液均产自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分                           [MD=5.32,95%CI(4.03,6.60),P<0.000 01],见图5。
                                                                                             2
          别为国药准字 Z51020664(每支装 10 mL)、国药准字                        因研究间存在一定的异质性(I =59%),为寻求异
          Z20043116(每支装100 mL),异质性较小;其余6项研究                   质性来源,笔者进行敏感性分析。在剔除文献[14]后,各
                                                                                                 2
          未说明药品来源。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详见表2。                              研究间不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37,I =7%),故采用
          2.2 文献质量评价和评级                                       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
          2.2.1 文献的质量评价 在随机分配方法方面,2 项研                        LVEF 提 高 水 平 显 著 优 于 对 照 组 [MD=4.94,95%CI
                                            [19]
          究实施双盲法      [12,24] ,1项研究实施单盲法 ,4项研究具体             (4.21,5.66),P<0.000 01],见图 6。异质性的原因可能
                                                                                    [14]
          描述了随机分组的方法           [13—15,23] ,其余 10 项研究仅提及随      与该研究的疗程(≥30 d) 异于其他研究的疗程(<30
          机分组   [16—18,20—22,25—28] 。各项研究均没有提及分配方法的           d)有关。但由于纳入文献较少,该结果还需进一步
          隐藏,结局数据均完整,均无选择性报告偏倚,且未提及                           验证。
                                                表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例数(男/女)        年龄(x或x±s)/岁             干预措施
           第一作者及发表年份                                                             试验组参附注射液的剂量/mL  疗程    结局指标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陈志朝2020 [12]  28/22  30/20  59.81±6.75  60.13±6.74  常规化学药治疗  加用参附注射液        60        14 d   ③
           黄敏旋2019 [13]  32/20  36/16  72.4±8.2  72.6±12.1  常规化学药治疗    加用参附注射液         50        14 d   ③④
           李晓迪2019 [14]  20/20  28/12  61.58±5.69  60.12±5.34  常规化学药治疗  加用参附注射液        40       3个月    ①②③④
           刘莉莉2020 [15]  20/17  22/15  51.12±3.16  50.98±3.11  常规化学药治疗  加用参附注射液        40        14 d   ①
           毛兴珍2016 [16]     116/84           56.2         常规化学药治疗      加用参附注射液         40       5~10 d  ①
           田丽娜2010 [17]     28/4            66±13         常规化学药治疗      加用参附注射液         50        15 d   ①
           王红2018 [18]   15/10  16/9  53.6±11.8  54.0±11.1  常规化学药治疗    加用参附注射液         40        7 d    ①
           吴红金2009 [19]  14/15  17/16  73.59±6.96  71.48±5.78  常规化学药治疗  加用参附注射液        50        14 d  ②③④
           吴淑红2016 [20]     44/76           82.5±10       常规化学药治疗      加用参附注射液         60        20 d   ③
           伍琼2012 [21]   14/16  24/21  66.07±11.70  70.98±11.20  常规化学药治疗  加用参附注射液      60        14 d   ①③
           杨丽敏2009 [22]     42/18           62.8±6.9      常规化学药治疗      加用参附注射液         50        14 d   ①
           张春茹2021 [23]  20/17  19/18  63.7±1.3  63.6±1.5  常规化学药治疗     加用参附注射液         40        7 d    ①
           张志民2003 [24]  25/5  27/3    68.1      68.4     常规化学药治疗      加用参附注射液        30~50      14 d   ①③
           周锴2013 [25]   18/12  16/14  76.32     77.21    常规化学药治疗      加用参附注射液         40        14 d   ①④
           周晓芳2021 [26]  27/21  30/18  65.72±6.93  66.68±6.89  常规化学药治疗  加用参附注射液       50~60      7 d   ②③④
           周志天2005 [27]     42/18           62.8±6.9      常规化学药治疗      加用参附注射液         50        14 d   ①④
           罗玉梅2017 [28]  15/9  13/11   51±3.7    61±4.5   常规化学药治疗      加用参附注射液         50        14 d  ①②③④
             ①:心功能疗效;②:BNP降低水平;③:LVEF提高水平;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874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7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7期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