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中国药房》2023年6期
P. 131
净艾叶 改变尚无从考证,有待深入研究。米泔水制具有缓和药
艾绒 22.22%
18.06%
性的作用,在古代如何采用米泔水进行艾叶炮制,炮制
艾粉 到何种程度,有何临床效果等诸多问题是目前学者需要
1.37%
考证的内容。四制法是指用醋、酒、盐、姜汁炮制艾叶,
艾把
1.39%
虽有研究表示四制法炮制艾叶会影响饮片有效成分的
蜜艾叶
[42]
1.39% 含量和饮片的质量 ,但四制法炮制艾叶在功效和临床
醋艾叶
15.28%
四制艾叶 应用方面有何变化,具体炮制机制如何尚未阐明。
1.39%
综上,研究者应多对艾叶炮制品及相关病症治疗的
艾条
2.78%
古代临证应用进行挖掘探讨,力求继承创新。
酒艾叶
制艾炭 4.17% 4 讨论
15.28%
炒艾叶 4.1 炮制方法
10.15%
不同炮制方法会改变药材的性味药效,进而影响临
图3 艾叶炮制品在各省炮制规范中的占比分布图
床使用。本研究通过对艾叶古今炮制历史沿革进行探
净制 盐制 索发现,古有净制、切制、炒制、制炭、醋制、酒制、盐制、
米泔水制 蜜制
其他制法 制绒
枣泥制、硫磺制、米泔水制、制绒等,现有净制、醋制、酒
制、制炭、制绒、蜜制、四制等。虽大部分炮制方法从古
药汁制 四制
酒制 制炭 沿用至今,但个别炮制方法(如焙制、盐制、枣泥制、硫磺
制、米泔水制等)现已失传,已失传的方法是否有应用价
硫磺制 焙制
炒制 醋制 值尚未有相关研究。现代艾叶的常见炮制方法为净制
枣泥制
现代 古代 现代 古代 法、醋制法和制炭法,对已失传的方法或新出现的方法
A.常见炮制方法 B.辅料制 仍需进一步考证。艾叶有小毒,但有研究指出在进行艾
图4 艾叶古今炮制方法差异
叶毒性考察时不能仅“以毒论毒”,应综合考虑炮制等中
[43]
3.2 炮制品功效古今记载 医药特点,进行综合评价和科学研究 。故今后研究者
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色,炮制与药性药 可从性味归经和药性药效等方面入手,充分运用现代研
效、临床疗效关系十分密切。笔者在进行古籍内容整理 究技术对古往今来的艾叶相关炮制方法进行系统探讨,
过程中发现,生熟艾叶的药用功效及应用情况有所差 对可行的炮制工艺进行重点挖掘,同时结合化学成分和
异。例如,清代《本草便读》记载,艾叶“芳香可以入血, 药理实验进行验证,以期在继承古法炮制的基础上进行
辛热可以解寒,故生者能理血气,解散风寒湿邪。或炒 创新,从而丰富艾叶炮制的研究内容。
[40]
黑,或揉熟,能温暖下元……生者能散,熟者能守” 。 4.2 炮制工艺
现代《常用有毒中药真诠》记载了通过制炭降低艾叶毒 适宜的炮制工艺可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笔者通
性的相关内容 。可见,古今医者均已认识到艾叶炮制 过统计《中国药典》和各省市地级炮制规范收录的炮制
[41]
品具有与生品不同的功效和毒性。 品种发现,艾叶有诸多炮制品,但各规范仅对辅料与药
笔者通过整理艾叶炮制品历史沿革发现,古时临证 材的使用比例、炮制的基本操作和饮片的外观性状进行
常用到的艾叶炮制品有生品、醋制品、炒制品、酒制品、 了简单描述,而炮制时间、炮制温度、炮制终点等关键参
[44]
制绒等,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 数尚未明确 。不同的炮制工艺会造成药材有效成分
经寒不调、崩漏、逐寒等病症。唐代《外台秘要方》记载, 发生变化,不适宜的炮制技术会导致劣质中药饮片的产
[18]
胶艾汤可治疗妇人胎动不安,为妊娠腹痛方药 ,该方 生,最终影响临床疗效。因此,相关标准/规范应明确艾
临床效果显著,现今仍在使用,被称为安胎祖方。现代 叶炮制的工艺参数,并制定标准化炮制流程,以保证临
学者对艾叶炮制作用的研究大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开展,虽未形成系统体系进行阐述,但对艾叶炮制作用 本文对艾叶炮制历史沿革及古今应用进行了汇总
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中药炮制经验集成》记载,艾叶 分析,对其炮制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对艾叶相关炮制
“生用温经通络,炒制暖宫安胎,醋制收敛止痛,制炭用 方法及古今差异进行了展示。建议在后续研究中,研究
[31]
于散寒止血……” 。艾叶味苦、归肾经,而自古盐入 者应继承传统并有所创新,结合药用植物艾的本草特征
肾,盐制艾叶在古代炮制历史中出现过1次,而后未再出 和中药饮片艾叶的炮制特色,建立“显微特征-活性成分-
现,推测在当时此制法可能与药性相关,但其药效是否 药性药效-饮片质量”的多维度炮制标准研究体系,以系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6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6 · 7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