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中国药房》2023年5期
P. 92
气养血药为主 。本研究还显示,该类中药归经以脾、
[4]
肝、肾为主。《张氏医通》指出:“血之源头在于肾”,说明
肾在血液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
支持度
出:“肾劳病者,补肝气以益之”;《名医汇粹》言:“脾统诸
经之血”。因此,肾性贫血病位不仅在肾脏,肝、脾的作
用机制也不容忽视。
本研究药物功效分析结果显示,治疗肾性贫血使用
的药物主要有补气药、养血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
置信度 及攻下药。因脾主运化精微,肾主气化开阖,湿浊阻遏
气机,气机若不畅,则血行不利、瘀血内生,最终会加重
贫血症状。由此可知,肾性贫血的治疗主要以健脾补
气、补肾、化湿为主。
在药物关联规则分析中,按照支持度高低排序,分
别统计 2 种药物、3 种药物、4 种及以上药物支持度排名
图5 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可视化网络图
前10位的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治疗肾性贫血的核心组
2.6 中药的层次聚类分析结果 方为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和党参;可视化网络图显示
对使用频次≥50 次的中药(22 味)进行层次聚类分 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党参为连线次数较多的药物。
析并绘制树状图,将聚类结果划分为1、2、3层,结果见图 以上结果均表明,黄芪、当归、白术、党参、茯苓为治疗肾
6。如图6所示,层次聚类中,黄芪和当归簇集分类始终 性贫血的核心组方。《内外伤辨惑论》中当归补血汤原料
相同,其他中药会随着聚类的划分层次改变聚类结果。 为黄芪、当归,《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四君子汤原料为
人参(党参)、甘草、茯苓、白术;这2种方剂均是临床常见
175 1层
150 的用于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 [16―17] 。黄芪性温,归脾肺,
125 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的功效;当归性温,归肝脾,具
100
高度 75 2层 有补血调血、活血止痛的功效;白术性温,归脾,具有补
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茯苓性平,归肾脾,具有利水
50 3层
25 渗湿、健脾补中的功效;党参性平,归脾肺,具有补中益
0 气、补气生津的功效 。5种药物主要归脾肾肝,由此可
[10]
黄芪 当归 鸡血藤 炙甘草 半夏 陈皮 菟丝子 人参 鹿角胶 甘草 白芍 山药 何首乌 阿胶 淫羊藿 枸杞 川芎 茯苓 熟地黄 党参 丹参 白术 大黄 知治疗肾性贫血的用药规律主要是选取具有补气、养
图6 中药层次聚类树状图 血、健脾、化湿功效的中药。
3 讨论 在药物层次聚类分析中,将聚类结果分别划分为1、
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明确、安全性高,但中药 2、3 层,结果显示,黄芪和当归簇集分类始终相同,同时
方剂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试验研究及观察性研究文献 黄芪和当归的使用频次也排在前2位。这提示黄芪和当
数量大、方剂种类繁多,缺乏对方药信息的整体把握,所 归对治疗肾性贫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关联规则
以临床深入挖掘分析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用药规律具 分析结果可知,黄芪和当归在核心组方中处于中心位
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纳入的169味中药使用规律进行 置,不可或缺。
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在中药使用频次分析中,总使用频 本研究基于 R 语言对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方剂进
次3 919次。其中使用频次≥100次的中药有9味,依次 行数据挖掘,通过中英文数据库文献检索,对纳入研究
为黄芪、当归、白术、大黄、茯苓、熟地黄、党参、丹参、川 文献进行中药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及功效分析,药物关
芎,这些药物大多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气、化湿等功 联规则分析,层次聚类分析,最终总结出肾性贫血治疗
效,表明补气养血、健脾化湿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手 用核心组方及用药规律。但是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
[15]
段 。同时有 112 味中药使用频次<10 次,占全部中药 限性:(1)纳入的文献中包括个案报道和病例报道,这一
的 66.3%,表明目前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的中药种类较 类研究的方药信息可能存在个体化和特异性;(2)本研
多,且治疗方案比较混杂,缺乏统一性。 究仅对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关联规则等做了数据挖掘,
本研究对药物性味、归经分析结果显示,药物性味 缺乏药物剂量对方药影响的信息,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
中四气主要以温药为主,其次是平药、寒药;药物的性味 究来验证;(3)本研究缺乏临床注册网站里收录的相关文
中五味主要以甘味为主,其次是苦味和辛味。肾性贫血 献,存在文献纳入数量不足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可能性。
的病机多为脾肾亏虚、气血不足所致,故以健脾益肾、补 (下转第619页)
· 594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5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