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中国药房》2023年4期
P. 129
子中迅速找到治疗皮肤疾病的安全、有效的单个潜在药 PAMPA 模型主要含供给板、接受板、人工膜,各板
[3]
物分子。Ottaviani等 在2006年首次将平行人工膜渗透 均分布96孔(8×12),由上面接受管、中间人工膜以及下
(parallel artificial membrane permeation assay,PAMPA)模 面的供给管组成(图2A)。其中,接受管中盛放缓冲液,
型用于 TDDS 药物吸收的测试研究。PAMPA 模型以人 供给管中放置待测药物,中间的人工膜与供给管药物溶
工磷脂作为生物膜来模拟药物的跨膜屏障,用于研究药 液接触。在试验操作中,待测药物首先在供给管中进行
物的膜渗透性能。目前,PAMPA 模型虽还未被列入官 扩散,再渗透通过人工膜层,然后进入至接受管内。扩
方推荐的皮肤渗透性测试方法,但其已逐步大量应用于 散完毕后测定接受管和供给管溶液中的药物浓度,即可
TDDS 药物的高通量快速筛选,为其他标准评价方法提 计算得到药物的有效透过率(Pe ),即透皮吸收性能 。
[7]
供了可靠的前期预测数据。PAMPA 模型可快速、高效 -ln[1-(c a(t) /cequilibrium )]
地检出药物在被动扩散人工膜中的渗透率,节省了大量 Pe= 。其中,cequilibrium=[cd(t) ×Vd+
A×(1/V d +1/V a )×t
时间和成本,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实验数据,具有极大的
ca(t) ×V a]/(Vd+V a )。式中,Pe的单位为cm/s,A为人工膜面
[4]
发展前景 。
2
积(cm),Vd为供给管体积(mL),V a为接收管体积(mL),t
本文对 PAMPA 模型的建立、结构、机制、特点以及
为渗透时间(s),ca(t) 为t时间内接受管内的溶液浓度,cd(t)
在各类TDDS药物渗透性筛选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为t时间内供给管内的溶液浓度。
并展望未来TDDS药物在该渗透模型的应用趋势,以期
为TDDS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接受管
1 药物在人体皮肤组织内的吸收过程
2
正常人体皮肤表面积约为1.5~2.0 m ,是人体面积
最大的器官。人体皮肤主要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 含磷脂滤器 供给管
A.原型
成,含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附属器官,以及血管、神
盖板
[5]
经、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等 (图1)。药物在皮肤内主要
PAMPA
经过 2 个途径进入体循环——(1)药物透过角质层和表 供给管
供给板 待测化合物
皮进入真皮,再经扩散后通过毛细血管吸收转运至体循 人工膜
环,这是脂溶性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2)药物通过 缓冲液
接受管
接受板
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属器官吸收进入体循环,这是
离子型药物及水溶性大分子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由
于TDDS药物需克服人体皮肤屏障系统,故需开发成各 B.变体
种利于皮肤吸收的药物结构、新剂型等,以确保药物有 图2 PAMPA模型的结构
效地透皮吸收、达到稳定的药物浓度,进而转运至各组
PAMPA模型的最初原型包括1个过滤器,以及浸泡
织或病灶部位,发挥有效的治疗或预防作用。
在有机溶剂中的磷脂成分,一般使用卵磷脂(1%~20%)
溶液(含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和胆
固醇的混合物)来模拟哺乳动物膜的磷脂组成。在
TDDS药物筛选的不断应用和发展中,PAMPA模型在后
[8]
期又演化出了多种衍化变体 ,如PAMPA模型供给管置
[5,9]
于上、接受管置于下 (图 2B),或改变过滤器的材料、
人工膜的组成、供给管和接受管中溶液的pH值,或改变
PAMPA 模型的共溶剂、赋形剂和仿生介质的相容性等
来模拟不同的皮肤屏障性能,拓展 PAMPA 模型的应用
图1 人体皮肤结构 范围,以适应TDDS药物的多样化筛选。
2 PAMPA模型的设计原理 3 PAMPA模型的特点
[6]
1998 年,Kansy 等 将溶于有机溶液的卵磷脂涂布 3.1 PAMPA模型的优势
于支撑材料聚偏氟乙烯或聚碳酸脂膜上,形成一层稳定 PAMPA模型在TDDS药物高通量筛选中,可以模拟
的薄膜,以此构建了PAMPA模型。PAMPA模型起初主 皮肤组织,比传统Franz扩散池或活体皮肤易获得、效率
要应用于胃肠药物的渗透研究。2006 年,Ottaviani 等 [3] 高,且数据稳定。具体来说:(1)相比活体皮肤不易获
首次采用 PAMPA 模型模拟了皮肤角质层屏障结构,测 取、存在伦理道德问题、个体差异较大等局限,PAMPA
试了TDDS药物的体外被动扩散渗透吸收性能。 模型构建简易,易于操作,更易获得,性能稳定,成本又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4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4 · 503 ·